孩子在無監(jiān)護人及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無視安全提醒,游泳溺水身亡,誰應為此買單?近日,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人民法院判決一起類似案件。
法院查明,2020年9月13日,未成年人小五(化名)與朋友一起玩耍,途經(jīng)一水庫時小五提議去游泳。屆時,水庫樞紐除險加固工程施工方因工程施工需要,拆除了水庫部分護欄,從壩頂鋪設了一條土路直通壩底溢洪道。小五等人經(jīng)該條土路進入水庫壩底,繞過溢洪道水邊前往距壩底五、六十米遠的半島狀區(qū)域游泳,游泳中小五不幸溺亡。
小五父母認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方未盡到安全注意義務,對小五的死亡存在重大過錯,應承擔主要責任,遂將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方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各項人身損失496410元。
陽新縣法院認為,案涉水庫并非經(jīng)營場所或公共場所(有護欄隔離),水庫管理者的安全保障義務系保障水庫堤壩、行洪或輸水等水利設施不對周邊群眾人身財產(chǎn)帶來損害,擅自進入水庫游泳人員的人身安全并不屬于安全保障義務范圍,且施工方鋪設土路的行為并未增加游泳溺亡的風險。
據(jù)此,法院認定小五游泳溺亡與施工方在涉案水庫的施工行為之間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guān)系,被告不應承擔民事責任,遂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法官庭后表示,法律對賠償責任的承擔有嚴格的界定。本案中,小五溺亡時已滿14周歲,所在學校亦定期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應已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庫周邊張貼有“珍愛生命,禁止游泳”“危險地帶、小心溺水”等標識,管理者已盡到風險警示義務,不應為此承擔責任。法官提醒,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要時刻繃緊安全弦,務必看管好孩子,不要到池塘、河流、水庫等缺少安全防護的水域進行游泳、玩耍,以免發(fā)生悲劇。
(摘自《現(xiàn)代家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