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緣 趙東輝 孫小芳
摘? 要: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國家計劃將傳統企業改造為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企業,培養適應智能制造發展的創新型、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它已成為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發展新戰略。文章以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智能制造類專業課程建設為例,探究采用“智能+網絡+安全”的課程體系建設思路,構建新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關鍵詞: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3-0084-05
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state plans to transform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into digital, informational and intelligent ones, and to train innovative, technolog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t has become a strategic proposition given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The Times. Taking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Schoo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a of "intelligence + network + security"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s a new modular course system.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modulariz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推進智能制造業是全球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根據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智能制造業發展規劃,教育部還提出了制造業發展的人才培養和提升規劃。因此,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國家計劃將傳統企業轉變為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企業,培養與智能制造發展相適應的創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已成為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發展的新戰略。本文以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智能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為例,構建基于“智能+網絡+安全”理念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一、專業課程體系模塊化建設意義
(一)智能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與改革
著眼于智能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其進行探索與改革,以河南省裝備制造企業為依托,以校企合作共贏為切入點,以“教、學、做、知識、技能、素質”六位一體的教學方法為發力點,積極開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建設,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動態結合、團隊合作”的師資隊伍,把高職院校智能制造建設成為合格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優勢專業。
(二)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
學校以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為核心,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優化為重點,實施專業基礎平臺的通用化,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加注重了與制造業結構、職業崗位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增強了對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智能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模塊化定位
(一)智能制造專業建設基本情況
我校電氣工程學院開設有制造大類的5個專業。目前,我校正在全面進行《悉尼協議》范式專業建設,建立了以機電一體化技術、發電廠及電力系統、電廠熱能動力裝置三個專業為第一批重點建設專業。
近三年以來,學院的4個專業第一志愿報考率均達到110%以上,新生報到率90%以上;畢業生的職業資格獲取率達到98%以上;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7%以上。畢業生以“技術過硬、吃苦耐勞、實踐能力強、團隊意識強”而聞名中原地區。據麥可思數據分析,畢業生待遇可觀,發展前景良好,專業和工作滿意度達80%。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較高的就業率為我院吸引了大批優質生源,考生錄取分數逐年提高。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第一志愿報名率、新生入學率逐年提高。
專業是以“基礎強化,讀訓交替,素質遞進”為培養步驟:
第一學年,60%為理論文化課時,40%為機電基礎實訓課時(校內實訓),針對專業學生基礎知識能力薄弱的特點,以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為學習主要目的,實行“基礎強化”過程。
第二學年,50%為專業基礎課時,50%為相關技能訓練(包括理實一體化課程)。
第三學年,20%為專業課時,80%為相關技能訓練和頂崗實習,各項專業素質不斷提高,適應工作崗位要求(見表1)。
(二)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面向全國,以智能制造產業鏈為中心,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核心,以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機器人等為重點的區域經濟發展。通過人才培養機制創新、課程體系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條件改善和國際合作,人才培養已經完成了高素質、產學研緊密結合、社會服務能力強的國際先進智能制造專業群,形成了“雙元合作、協同教育”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了國內領先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制造實習基地,弘揚了面向先進制造業的“人才精神”,培養了品德高尚、技術精湛的智能化制造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