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鄒華文 許鳳英
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校進行思政教育和踐行“三全育人”的重要部分,具有隱性、靈活多樣性和高效性等特點。作為人才培養陣地的高校,樹立師德楷模,提升教師素質,是開展良好課程思政的前提保障;以生物類專業核心課程植物生理學為例,提出精心的課程思政設計、適宜的教學形式和平等的交流平臺,是成功的課程思政的幾個重要環節。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高等學校;植物生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3-0189-04
Abstract: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features of implicitness, flexibility and diversity and high effectiveness. It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for excellent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et up teacher morality model and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ere are the position and bas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he paper takes the curriculum of Plant Physiology as an example, which is a core curriculum for biological specialty,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links for the success of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s elaborate course design, suitable teaching form and equal dialogue platform.
Keywords: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nt Physiology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進一步明確了“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培養目標。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2]。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指出,“我們要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同時也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讓學生能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
高等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人才培養陣地,肩負的責任重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務必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緊跟時代步伐,緊握時代脈搏,真抓實干,一刻也不能松懈。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立德樹人無疑是高校使命,是一個重大工程,要做好這項大工程,需要構建立體化的大思政課堂[3]。高校的立德樹人主要依靠思政教育,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包括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大方面。
一、高校課程思政的功能定位
傳道授業,教書育人,最根本的是立德樹人。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要以德為先,德才結合,德育和智育并重。所謂立德,就是立德業、養德性、有德行,要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格和優良的道德品質;所謂樹人,就是培才能、練技藝、有才學,使學生成為專業知識扎實、業務技能過硬、創新能力突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課程思政直接讓全體教師參與到育人系統工程中,讓學生在不同種類的課堂上接受滋養熏陶,是“三全育人”的重要體現,是思政課程的重要延續和輔助,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面。大學生處于政治觀念和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期,而作為大學生成長搖籃的高校,毫無疑問是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高尚的價值觀、人生觀的關鍵“哺育器”,作為承擔教育教學主體的授課教師,是他們思想道德品質培育的“哺育者”。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中實現“立德”的關鍵環節,在教書育人中承擔著“育人”功能。
二、高校課程思政的特點
(一)課程思政具有隱性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