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
要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提高中產比重,有兩條路徑:一是做大蛋糕,二是切多蛋糕給他們。前者依靠經濟發展來增加收入,即所謂的初次分配;后者是再分配,如轉移支付等。事實上,這些年來為了實現全面奔小康目標,這兩條路徑都在走。現在很多人把關注點放在第三次分配上,第三次分配固然重要,但初次分配仍是最基本的合理安排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的源頭。
2020年,中國38家上市銀行的利潤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利潤的42%,這樣一種初次分配形成的產業利潤格局是否也要改變?中國某些行業形成了少數企業市場份額過高的局面,使這些企業的利潤占比過高,這是收入差距擴大的根源之一。2021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關于平臺經濟的反壟斷指南》,首次對平臺經濟濫用市場地位等壟斷行為的界定、執法等一系列焦點問題做出明確界定,這也是為初次分配的公平所作的努力。
此外,筆者注意到,政策導向對初次分配的影響非常大。例如,在“穩增長”目標下,財政政策長期保持積極,貨幣政策雖為穩健,但M2的擴張速度長期維持兩位數,其結果當然對提高中國GDP的全球份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使得金融和地產兩大領域的市場參與者獲得顯著高于其他產業領域的收入份額。
在二次分配領域,我們需要補上的短板也很多。如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征收的三大稅種:房產稅、資本利得稅和遺產稅,中國均未實施。在消費稅方面,中國是全球奢侈品消費的第一大國,但在高檔消費品征稅方面似乎力度不大。個稅方面,中國2020年的個稅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只有8.2%。反觀美國,2019年美國個稅收入占政府稅收總收入的55%,其中聯邦政府的個稅收入要占其稅收收入的80%,占其財政收入的46%。主要原因是能夠對高收入者進行有效征稅。
因此,如何對高收入群體進行有效征稅,需要做出具體的可行方案。首先應該對上面提及的可支配收入差異作出合理解釋;其次,對納稅主體的“不合規避稅”行為要采取什么樣的懲罰措施,需要完善立法。除了現有的減稅降費舉措,還建議形成一套給低收入群體長期生活保障的機制。美國在疫情期間,采取了直接發放補貼的方式,使得美國居民儲蓄率大幅上升。中國比美國的體制優勢更明顯,今后也可以采取精準補貼的方式,增加財政直接補貼給低收入居民的規模。目前雖然有補貼,但補貼金額偏低。
綜上所述,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收入結構扭曲的問題,這也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中國雖然是新興經濟體,但也出現了發達國家所具有的一些問題,比如杠桿率偏高、基尼系數偏高、階層固化等,這些主要經濟體都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已經阻礙了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為此,推進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實際上也有利于推進全球經濟良性發展,避免出現衰退。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郗曼 付文林 范燕麗
“財政依賴與地區減貧增收——基于國家級貧困縣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
《財政研究》2021年第7期
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是脫貧攻堅戰的“保障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貧困縣的財政依賴,這是否會對地區減貧增收效應產生影響?
本文研究發現:1.國家級貧困縣對于上級政府財政扶貧資金的依賴程度越高,對地區農民收入水平提高產生的抑制作用越大;2.國家級貧困縣財政依賴程度不同、所屬區域不同,以及是否處于少數民族省區,均會導致貧困縣財政依賴對地區減貧增收的影響存在異質性;3.當國家級貧困縣縣委書記具有貧困經歷,其所管轄地區的財政依賴所造成的降低農民收入水平的影響會得到有效改善,該調節效應主要通過工業發展、醫療衛生和社會福利三個渠道起作用。
(8月16日-9月3日)
1? 截斷教培
2? 抗疫策略待轉向
3? 東京奧運會是賠還是賺?
4? 改革政府引導基金
5? 陜北農婦為夫申冤日記
6? 對話柳軍:直面炮火的影像
7? 如何應對下一場暴雨
8? 河南水災 大考糧食安全
9? 廣州如何與大灣區城市實現產業同頻共振?
10 期待財政再發力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