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欣幸 楊偉波



摘要:椰樹行間間距大,林下間種花生能夠提高椰園非生產期的經濟效益,同時有利于改善土壤質量。通過幼齡椰樹林下栽培15個花生品種,分析農藝性狀及各性狀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不同品種之間農藝性狀差異大。以當地東方種為對照,四粒紅、中花12號、桂花36號、桂花771、桂花紅132的植株長勢顯著優于當地東方種,中花26號的單株飽果數顯著高于當地東方種,中花16號、中花24號、中花26號、桂花黑1號的單位面積產量顯著高于當地東方種,中花6號、中花9號、中花12號、桂花771的單位面積產量顯著低于當地東方種。變異分析表明,無效果數、秕果數的變異系數較大,出仁率、飽果率的變異系數相對較小。相關性分析表明,單位面積產量與單株飽果數、百果質量、單株結果數、結果枝數、百仁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主莖高與側枝長,結果枝數與總分枝數、單株結果數、單株飽果數、百仁質量,單株結果數與單株飽果數、百仁質量,百果質量與百仁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主莖高與總分枝數、結果枝數,側枝長與總分枝數、結果枝數,總分枝數與百仁質量,呈極顯著負相關。綜合分析,在一定范圍內,主莖越高,側枝越長,分枝數和結果枝數越少,單株結果數、單株飽果數和秕果數也越少,百果質量與百仁質量也相對越小。
關鍵詞:花生;幼齡椰樹;農藝性狀;產量;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S565.2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15-0096-04
收稿日期:2020-11-15
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編號:318QN276);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編號:ZDYF2020066);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編號:ZDKJ201902)。
作者簡介:尹欣幸(1991—),女,浙江衢州人,碩士,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熱帶油料作物栽培及營養研究。E-mail:yinxx0910@163.com。
通信作者:楊偉波,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熱帶油料作物栽培研究。E-mail:yangweibo623@126.com。
椰子樹型高大,株行距一般為6~9 m,椰樹林下土地利用率低。林下長期空曠滋生雜草,增加椰園管理成本。而且,椰樹非生產期長,種植后3~8年才開花結果,嚴重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林下間種短期作物是提高椰園非生產期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不僅提高了土地資源、時間和空間的利用率,還能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椰園生態環境[1]。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也是海南省的重要經濟作物[2-3]。花生因其植株矮小,生育期短,常被作為間作作物[4-6]。椰園間種花生既產生了經濟效益,又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花生品種豐富,不同品種間農藝性狀差異較大,影響著產量,是選擇間種品種的重要考慮因素。李新娜等利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及相關、通徑分析對10個農藝性狀與單株產量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結果枝數、百仁質量和千克仁數對產量影響較大[7]。馮亞平等對11個農藝性狀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單株生產力的農藝性狀主要與百仁質量、百果質量、出米率、總分枝數相關[8]。薛云云等對24份山西地方花生資源的12個主要農藝性狀進行變異系數、相關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秕果數、千克仁數、千克果數的變異系數較大,飽果數、總分枝數與單株生產力呈正相關[9]。大量研究表明,花生的農藝性狀與產量因素關系密切。不同花生品種生長狀況差異大,如何選擇合適的花生品種是保障椰園間種效益的前提。本研究選擇15個花生品種在幼齡椰樹林下進行間種,觀察不同品種的生長情況,分析各農藝性狀間的相關性,分析和探討各花生品種在幼齡椰樹林下的生長適應性,為選擇合適的幼齡椰樹林下間種花生品種提供研究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前期收集的15份花生資源,其中中花6號、中花9號、中花12號、中花16號、中花21號、中花24號、中花26號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桂花36號、桂花56號、桂花771、桂花黑1號、桂花紅132、桂花紅198來自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四粒紅和當地東方種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保存。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科研基地(110°47′E、19°33′N,海拔32.5 m)進行,試驗地為沙壤土,地勢平坦。在2年生幼齡椰樹林下種植花生,椰樹行距9 m。采用起壟種植,溝寬30 cm,壟面寬120 cm,每壟種4行花生,行距30 cm,單粒播,株距12 cm,每行種60粒種子(行長720 cm,小區面積10.8 m2)。1個品種作為1個處理,采用完全隨機區組的方式,3個重復。播種前施鈣鎂磷肥 750 kg/hm2,施用33 g/kg 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后播種。播種后用90%乙草胺乳油 900 mL/hm2 除草。播種行間安裝滴管設備。2019年2月17日播種,5月18日收獲。
1.3 調查項目
成熟時每份材料隨機取樣10株考種,調查主莖高、側枝長、總分枝數、結果枝數、單株結果數、單株飽果數、無效果數、秕果數、百果質量、百仁質量、出仁率、飽果率等農藝性狀指標,測算莢果產量。各項指標測定參考禹山林的方法[10]。
1.4 數據分析
利用Excel 2007、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主要農藝性狀及其變異分析
由表1可知,在相同的管理條件下,15個品種的主莖高為26.1~55.8 cm,平均為33.18 cm;側枝長為28.1~53.7 cm,平均為36.95 cm;總分枝數在4.6~8.9個,平均7.35個;結果枝數為4.4~8.5個,平均6.54個;單株結果數在16.7~26.2個,平均21.11個;無效果數1.5~6.6個/株,平均4.21個/株;單株飽果數為12.8~20.7個,平均15.41個;秕果數0.1~2.5個,平均1.07個;百果質量在93.45~214.98 g,平均147.51 g;百仁質量在24.30~62.97 g,平均41.63 g;出仁率為52.21%~78.69%,平均66.91%;飽果率為63.06%~83.96%,平均73.67%;單位面積產量在2 521.71~6 109.29 kg/hm2,平均3 665.38 kg/hm2。
不同品種之間農藝性狀差異較大。以當地東方種為對照,四粒紅、中花12號、桂花36號、桂花紅132的主莖高顯著高于對照,其他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四粒紅、中花12號、桂花36號、桂花771、桂花紅132的側枝長顯著高于對照,其他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四粒紅的總分枝數顯著低于對照,其他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中花16號、中花24號、中花26號的結果枝數顯著高于對照,四粒紅的顯著低于對照,其他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中花26號單株結果數顯著高于對照,其他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中花6號的無效果數顯著低于對照,其他與對照無顯著差異;中花26號單株飽果數顯著高于對照,其他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中花16號、中花21號的秕果數顯著高于對照,其他與對照無顯著差異;中花9號、中花12號、中花16號、中花24號、中花26號、桂花56號、桂花黑1號、桂花紅132、桂花紅198的百果質量顯著高于對照,其他與對照無顯著差異;中花16號、中花21號、中花26號百仁質量顯著高于對照,四粒紅顯著低于對照,其他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桂花紅132、桂花56號的出仁率顯著高于對照,中花24號顯著低于對照,其他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中花6號、中花24號、中花26號、桂花36號、桂花黑1號、桂花紅198的飽果率高于對照,其他低于對照,但與對照相比都未形成顯著差異;中花16號、中花24號、中花26號、桂花黑1號的單位面積產量顯著高于對照,中花6號、中花9號、中花12號、桂花771的單位面積產量顯著低于對照,其他品種與對照無顯著差異。
由表2可知,決定株形的主莖高、側枝長、總分枝數的變異系數分別為21.5%、15.7%、16.6%;構成產量的重要因素結果枝數、單株結果數、無效果數、單株飽果數、秕果數、百果質量、百仁質量、出仁率、飽果率的變異系數分別為16.3%、12.8%、27.5%、13.9%、67.8%、22.5%、23.4%、9.7%、7.8%,單位面積產量變異系數為23.8%。由此可見,不同植株無效果數和秕果數變異最大,主莖高、百果質量、百仁質量和單位面積產量的變異較大。
2.2 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性
評價品種的適應性指標多而雜,為了簡化評價指標,對各農藝性狀進行相關性分析。由表3可知,單位面積產量與單株飽果數、單株結果數、百果質量、結果枝數、百仁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主莖高與側枝長,總分枝數與結果枝數、百果質量,結果枝數與單株結果數、單株飽果數、百仁質量,單株結果數與單株飽果數、百仁質量,百果質量與百仁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側枝長與出仁率,總分枝數與單株結果數,結果枝數與百果質量,單株結果數與無效果數,無效果數與秕果數,秕果數與出仁率,呈顯著正相關;主莖高與總分枝數、結果枝數,側枝長與總分枝數、結果枝數,總分枝數與百仁質量,無效果數與飽果率,秕果數與飽果率,呈極顯著負相關;百仁質量與主莖高、側枝長,百果質量與側枝長,呈顯著負相關。綜合分析,在一定范圍內,主莖越高,側枝越長,分枝數和結果枝數越少,單株結果數、飽果數和秕果數也越少,百果質量與百仁質量也相對越小。
3 討論與結論
椰園間作合適的短期經濟作物能促進土壤熟化,加厚活土層,明顯提高土壤肥力,產量也有較大幅度提高[1,11]。我國椰子的主產區在海南、云南和廣東等省份,在椰園間種花生時,需結合花生在當地的適應性。馮素萍等從北方引進5個花生品種(系)在海南三亞地區進行引種栽培試驗,綜合生育期及植株狀況、抗病性、產量、品質各因素分析,得出4個品種的綜合性狀優于當地品種[12]。符海泉等對17份海南地方花生種質資源的產量和農藝性狀等進行分析,不同種質間植物學特性基本一致,但飽果數、秕果數、產量差異較大,每株飽果數最多為16.5個,而本研究中單株飽果數最多為20.7個,秕果數低于符海泉等的結果[13],表明本研究試驗品種在幼齡椰樹林下間種與單種相比生長沒有受到抑制。以當地東方種為對照,四粒紅、中花12號、桂花36號、桂花771、桂花紅132的植株長勢顯著優于當地東方種,中花26號的單株飽果數顯著高于當地東方種,中花16號、中花24號、中花26號、桂花黑1號的單位面積產量顯著高于當地東方種,中花6號、中花9號、中花12號、桂花56號的單位面積產量顯著低于當地東方種。其中,在本研究產量最高的中花26號,在原產地主莖高39.5 cm,總分枝數7.1個,而本研究中主莖低,總分枝數多,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是椰林下光照度減弱,抑制花生生長;百果質量(185.0 g)低于本研究,百仁質量(78.0 g)高于本研究,平均產量(4 810.5 kg/hm2)低于本研究,可能是由于海南地區土壤易缺鈣,導致籽粒飽滿度不如原產地[14]。長勢最佳的四粒紅,與原產地相比,百果質量、百仁質量較低,而出仁率、產量相當[15-16]。花生秸稈也是優質的綠肥,含氮1.14%、磷0.14%、鉀1.46%,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作物生產能力[17]。在選擇椰樹林下間種品種時,可綜合考慮花生莢果產量和秸稈產量,達到資源的最大利用率。本研究表明,13個農藝性狀的變異系數較大,其中11個在12%以上,而出仁率和飽果率變異系數最小,這與王慧敏等的研究[6]一致。本研究發現,單位面積產量與單株飽果數、百果質量、結果數、結果枝數、百仁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這與馮亞平等的研究結果單株生產力與百果質量、百仁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8]相符。主莖越高,結果枝數越少,結果數越少,這與寧東賢等通過TOPSIS分析得到主莖高是評價農藝性狀權重最小的指標,結果枝數最大[18]相符。主莖高與側枝長,總分枝數與結果枝數、百果質量,結果枝數與單株結果數、單株飽果數、百仁質量,單株結果數與單株飽果數、百仁質量,百果質量與百仁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百仁質量與主莖高、側枝長呈顯著負相關,這與陳雷等的研究結果[19]相似。綜合以上指標結果,提高結果枝數、結果數、百果質量及百仁質量,有助于提高花生品種產量。
參考文獻:
[1]陳思婷. 椰園間種短期經濟作物及養雞的研究[D]. 海口:海南大學,華南熱帶農業大學,2007.
[2]廖伯壽. 我國花生科研與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 中國農業信息,2008(5):18-20,22.
[3]楊偉波,付登強,劉立云,等. 海南花生研究現狀及展望[J]. 熱帶農業科學,2013,33(5):73-75.
[4]揭紅科,蔣 菁,唐秀梅,等. 適合木薯間套作的花生品種篩選試驗初報[J]. 南方農業學報,2011,42(1):30-32.
[5]韋貴劍,陸文娟,彭天緣,等. 甘蔗間套種花生最佳模式探討[J]. 南方農業學報,2015,46(6):1007-1011.
[6]王慧敏,彭振英,李新國,等. 67個花生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的變異及相關性分析[J]. 山東農業科學,2019,51(9):91-96.
[7]李新娜,劉 紅,何孟霞,等. 利用2種方法分析花生主要農藝性狀與單株產量之間的關系[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0):122-126.
[8]馮亞平,韓 燕,江金春,等. 北方大花生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分析[J]. 山東農業科學,2019,51(9):97-101.
[9]薛云云,白冬梅,田躍霞,等. 24份山西花生資源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和主成分分析[J]. 山西農業科學,2017,45(10):1587-1590,1630.
[10]禹山林. 中國花生品種及其系譜[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11]李東霞,楊偉波,付登強,等. 海南林下間作花生模式及展望[J]. 現代農業科技,2014(10):193-195.
[12]馮素萍,張新友,黃冰燕,等. 花生新品種在三亞市的引種栽培試驗[J]. 瓊州學院學報,2014,21(5):73-77.
[13]符海泉,楊偉波,李東霞,等. 海南花生種質資源農藝性狀分析與評價[J]. 廣東農業科學,2015,42(24):36-40.
[14]李德瑜,雷 永. 花生新品種中花26號特征特性與栽培要點[J]. 種業導刊,2018(9):11.
[15]于百復. 四粒紅花生高產高效栽培的關鍵技術研究[J]. 吉林農業,2013(8):37,24.
[16]趙玉書. 四粒紅花生[J]. 河北農業科技,2001(9):23.
[17]呂鵬超,梁 斌,隋方功,等. 不同綠肥秸稈養分釋放規律的研究[J]. 作物雜志,2015(4):130-134.
[18]寧東賢,閆翠萍,趙玉坤,等. 不同花生品種農藝、經濟和品質性狀TOPSIS方法評價[J]. 山西農業科學,2018,46(12):1986-1989.
[19]陳 雷,范小玉,李 可,等. 花生品系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及聚類分析[J]. 花生學報,2015(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