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


摘 要:電力是社會建設的重要能源,與社會生產息息相關,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品質。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是電力系統的關鍵部分,其肩負著電力傳輸的艱巨責任,如果忽視了施工安全管理,不僅會埋下安全隱患,影響用電安全和質量,而且還會引發電力系統故障,給社會用電造成不良影響。在此基礎上,文章將分析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現狀,探討安全管理的要點和策略,為電力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輸配電;用電工程;安全管理;要點和策略
中圖分類號:TM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064(2021)08-123-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8.06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大電力工程建設成為時代所需,也成為社會發展的前提。但是在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中,安全和質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管理理念落后、施工行為不規范等,輕則影響工程進度,重則埋下安全隱患,影響后期電力系統的運行質量。因此,如何協調質量、安全和進度之間的關系,優化工程管理質量,成為電力工程管理改革的關鍵。
1 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現狀
1.1 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全過程管理意識
基于電力行業大趨勢,效益、質量必然是重點關注內容,而安全管理依舊處于邊緣位置,導致在電力工程建設中,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嚴重影響了電力企業形象。通常情況下,輸配電和用電工程建設分為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驗收階段,每個階段都應做好安全管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安全管理局限于施工階段,且僅以張貼安全標語、安全施工要求的形式開展,安全管理形式化現象明顯,導致一些安全保護措施落實不到位[1]。同時,根據電力工程建設區域、現場環境、項目內容的不同,安全管理內容也有所差異。但是,在施工前期階段,忽視安全管理設計工作,一味采用“公式化”的安全管理模版,將導致安全管理與工程實際不契合,管理效果不理想。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監管維護制度
針對輸配電和用電工程建設,相關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如安全管理內容制度、安全監管制度、安全維護制度等,由于沒有制度體制支撐,導致安全管理存在盲目性、片面性問題,嚴重影響了工程建設質量[2]。例如,在輸配電和用電工程建設中,尚未建立安全檢查和考核制度,即便出現了違規操作、安全事故等情況,也沒有實質的懲罰和責任追究,導致一些工作人員存在僥幸心理,敷衍對待安全管理工作。同時,施工材料安全管理也是問題之一,在材料采購、材料入場、材料使用等環節,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一旦劣質材料流入施工現場,不僅會影響工程建設質量,而且還會引發安全事故,埋下無法預測的安全隱患。
2 輸配電和用電工程安全管理要點分析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中,施工技術安全、施工行為安全、施工環境安全等都是安全管理的要點內容。從施工環境安全來講,包含人員安全和現場安全,要根據安全施工要求,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如系好安全繩、遵守施工流程、增設施工防護圍欄、安全警示牌、正確佩戴安全帽等,營造良好的施工氛圍,確保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進度[3]。工程運行安全管理。通常情況下,輸配電和用電工程運行安全主要是線路引起的,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輸配電線路安全和質量,是提高電力工程安全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輸電線路走向與分段情況,如圖1所示。
隨著近年來電力行業的發展,輸配電和用電工程需求增大,在規劃輸配電線路、選擇線路材料元件時,必須要結合施工現場實況,如地勢起伏、氣候變化、現有建筑等。盡量避免線路交叉、繞線問題,控制線路和設備的電力損耗,保障電力傳輸服務質量,優化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的綜合效益。
3 輸配電和用電工程安全管理策略
3.1 以全過程思想為指導,創新安全管理理念
基于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標準,樹立“全過程”安全管理理念,嚴格把控每個階段的安全管理質量,以確保整體項目的安全性[4]。例如,在輸配電和用電工程設計階段,要做好前期調查準備工作,結合施工現場環境、施工要求、項目特征,制定安全管理要點和方案,為后期施工提供參考。在施工期間,要做好安全宣傳工作,組織安全宣講會、培訓會,講解施工安全注意事項,列舉真實發生過的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安全事故細節,引發安全事故的主客原因,使施工人員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例如,某電力工程建設中,某施工人員在橫擔作業時未檢查安全繩是否佩戴完好,在站起來拿支鐵時,安全繩緊拉吃力,從而造成安全繩失控墜落事故。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以安全管理方案為參照,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工作,如查看安全帽是否佩戴良好、施工區域安全防護是否到位、是否張貼安全標語等,將每一項安全工作落實到位,有效降低安全事故風險[5]。此外,在工程竣工和運行階段,要結合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特征,定期開展安全排查工作,檢查輸配線路連接是否正常、線路外表是否良好、防雷是否有效等,待一切檢查正常之后,才能保障輸配電線路安全運行,保障電力傳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進一步優化電力系統運行環境。
3.2 以全面化理論為依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2.1 建立施工安全監管制度
基于電力企業可持續發展視角,構建施工安全監管制度,對材料安全、施工行為安全、施工環境安全進行監督,切實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保障輸配電和用電工程安全有序開展,如表1所示。例如,在日常施工中,要實時監督施工人員行為,一旦發現施工人員有違規操作,如違規操作施工設備、安全防護措施不規范等,需立即要求工程部門整治,并給予一定的懲罰,以此確保施工安全。同時,施工材料安全也是監管重點,其關系著工程的整體質量。因此,在材料采購工作中,必須把控材料的安全質量,選擇信譽好的材料廠商合作,并在每批材料入場前進行抽樣檢查工作,核查材料質量是否合格,如絕緣性、耐熱性等,待各項指標檢驗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施工現場,為工程建設奠定安全基礎。
3.2.2 建立施工安全責任制度
為了增強施工團隊的責任意識,需要構建權責分明的安全責任制度,培養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例如,在安排安全管理工作時,將安全管理內容細致化,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可以排查出現問題的環節,逐級逐層追究責任,對相關負責人進行懲罰。同時,如果在安全管理過程中,發現有人存在“不作為”或不法行為,可以向上級領導舉報,如果查證舉報內容屬實,可獲得一定的獎勵,從而激發工作人員監督的積極性。在安全責任制度引導下,可以實現責任共擔、利益共享,讓工作人員之間相互監督,避免出現權限失衡現象,從而提升安全管理的整體質量。
3.3 以全能化需求為核心,升級安全管理技術
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安全管理手段已經落后,難以滿足高標準、高質量的安全管理需求。因而,以全能化需求為核心,引入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打造實時監控、相互聯動的安全管理平臺,可以進一步提高安全管理質量和效率。以2019年真實事件為例,某檢修人員未按工作票操作,擅自進入帶電區域,引發了火災安全事故;加之監護人員監管不到位,未能及時制止檢修人員的違規行為,進而增大了安全事故發生幾率。因此,在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區域,需要安裝監控和報警裝置,實時監控施工現場情況,一旦發生安全隱患問題,施工人員可開啟報警按鈕,由系統自動啟動安全預警機制,并通知相關負責人。同時,在輸配電和用電工程運行階段,可以采用大數據技術、遠程監測技術收集電力傳輸數據,監測輸配電線路運行狀態,如果發現某一線段出現數據異常,可通知當地監管人員及時進行故障排查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達到電力故障預防的目的,從而保障輸配電和用電工程安全穩定運行,而且還能提升電力服務質量,為電力行業發展助力。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電力行業也應順應大趨勢,做好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確保電力工程施工安全、運行安全,營造良好的電力輸配環境。通過分析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施工現狀,總結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升級安全管理技術等策略,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為電力行業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韋佳裔.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安全運行的問題及其解決[J].中國設備工程,2020(21):50-51.
[2] 鄭炳煥.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的施工管理要點[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2):153-154.
[3] 饒斌.考慮用電安全性的輸配電工程建設[J].建材與裝飾,2019(5):239-240.
[4] 唐曉東.輸配電及用電工程施工管理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8,9(24):144-145.
[5] 趙慶凱.基于施工建設用電安全性的輸配電工程建設探究[J].科技風,2020(1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