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旗 樊靜
1 教學中師生對“核心素養的”的認知程度
“核心素養”對學生來說,估計多數學生聽說過,但是沒有仔細了解或者有較深的認識。作為教師,應對學生全面闡述“核心素養的”概念及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意義。首要區分的是教師作為一堂課的“指導者”不能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有部分教師認為,體育課就是讓學生玩游戲,放松,沒有把體育課當成真的是“一門課”而真的在上課。
1.1 應用型高校學生上課情況統計表
表1到表3,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情況統計從各方面看還是不錯的,問題的關鍵是調動學生在課內有積極性,從而引致延伸到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或者體育比賽、俱樂部自行參與鍛煉,這要求教師對學生傳授更多的技能,區分個體差異性、形成一定水平技能、達到沒有教師,只要場館設施條件允許,自覺積極鍛煉。
1.2 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知
現行的體育課堂教學,已由過去的“一刀切”轉變成“三自主”模式,不在受單調的體育項目進行統一的教學。“三自主”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自主選擇教師、選擇項目、選擇時間上更靈活,表面看“三自主”學生有了自由的選擇權,比過去整班上課有進步,但是在走訪的山西應用型高校中發現,僅僅是表面自由,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在學習技能中不能完全掌握技術,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了“吃不好”的情況,對于后面教學內容的沒有信心掌握數量,這樣的情況和最初的“整班”教學沒有區分,甚至可以說是回到了過去。
2 核心素養下應用型大學體育課改的創新思路
2.1 “核心素養下”教師的觀念轉換
體育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知與理解主要體現在一堂課的效果中,體育教師完全按照以往的理念,體育課帶著學生玩游戲、放松,上課集合整隊、進行簡要的熱身活動就散隊,讓學生自由活動,下課。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設計教學課堂,認為體育課是以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不反省課堂過程。長期學生也認為,體育課就是這么上課的。在體育課中,教師起到帶頭作用,設計課程,緊密安排游戲與課程的銜接,認真教好每一堂課,能反思課堂之間的質量,做好每節課的準備。
2.2 精準實施教學目標的分層
準確的講,體育課改革的最大難題是教師的觀念轉換,體育課教師沒有示范帶頭作用,一堂課很難讓學生喜愛或大汗淋漓。而在一堂課所教授的技能,所有學生不能完全“消化”,這也不利于后面技能的掌握。采用分層教學方法,首要明確的是教學目標分層,通過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差異化的教學任務。
例如,健美操教學通過性別,分男女對學生進行基本步伐、熱身小活動嘗試分組教學,按照基礎能力測試水平對學生進行A組、B組、C組進行區分;對學生進行技能教學中,成套動作的練習對不同組別的學生要求也不相同。假設A組學生掌握技能動作又快時間又短,已熟練掌握,后面的時間可以對B組的同學進行輔助代練的作用,從而兩組同學可以互相督促共同熟練。那么C組的同學可以由教師進行輔導,輔導時需要耐心、細心、反復講解、多練習,可以放寬內容要求,通過一段時間來鞏固,這樣每個組別的同學在一個教學內容環節中,可以提升自己,也對學習較慢的同學有了信心的鼓勵,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運動技能。
2.3 制定課堂各分層目標的教學方法
細化了分層教學的目標,教師就應制定各教學目標下的教學方法。一般體育課上主要是將技術、技能動作、戰術、步伐運用,不管學生處于哪個層次,都應是統一的要求。只是在動作與技術重、難點的安排與進度方面要稍有差異。學生在初步掌握一項技能時,都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動作示范進行學習,學生逐漸掌握動作和技能。
以乒乓球課為例,學生在學習一個新的技術,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練習一段時間,在大部分學生初步掌握技能時,進行A、B、C組分組練習,為了保持課堂秩序、教學紀律的穩定,A組的同學對B組的同學進行兩兩對練,在練習中互相督促、互相提醒,鞏固基礎。教師先對C組的學生進行輔導,代學生能進行獨立練習的技能時。教師安排C組和B組進行基本技能練習,通過B組的同學來小幅度的提升C組同學的技能,教師此時主要鞏固提高A組同學的技能水平,由A組同學先完成所在小組的教學目標。課堂第三階段,A組同學帶領C組同學進行基本鞏固的階段,由于C組的同學已經能進行簡單對練,但是在練習過程中,對基本技能的未能完全掌握,這要求A組的同學在與C組的練習中,以鞏固為主,提升為輔,練習的節奏和力量要有控制,這樣C組的同學能盡快的掌握技術。教師需要進一步提升B 組同學的技術,除了穩定技術還要求學生提高技術,鼓勵學生在后期的教學比賽中能“趕超”A 組學生。
2.4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評分標準
教師根據學生每個階段學習的態度、效果、制定不同的評分標準,由過去統一的考試內容、標準、評分辦法過渡到統一內容、標準與評分辦法多元化,由注重結果過渡到注重過程,評分標準不再單一,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積極培育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像球類的項目,不能只單純看技能和教學比賽成績,要看一個階段的學習,學生一次比一次練習進步的過程。例如:正手攻球技術,C組的同學牢固掌握基本動作要領,完成最低多少個數,既獲得合格成績,在此基礎上,完成個數越多,分數越高。B組的同學,在設定個數的同時對回球的落點及質量有要求,最后評分要看回球的力量、對練的速度、數量也要完成,最終根據每個人的技能視評分標準。最后A組的同學,相比B組,起評分提高5—10分,對練技術要熟練掌握、回球落點固定、單位時間都要有要求,這樣A組的同學除完成技術動作要兼顧的更多。
3 結語
在三四年級的可以設定學分,是否可以參照當年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綜合評分,這樣一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在三四年級也會提高,另一方面這樣吻合了“核心素養”下學生提高全面素質的理念,真正落實了“終身體育”。
體育場館的運用主要是針對課外體育活動或者學生無課的情況下開設的,其目的主要是避開上課時間,平時的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充分開放。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三四年級的體育課外活動時間,采取線上預約場館、線上打卡、線上記錄本次體育活動鍛煉的時間等等,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在無人監管的狀態下出現散漫應付的狀態,另一方面,運動場館的運用也網絡化而充分利用起來。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應更多的總結、不斷的自我反思上課過程、仔細觀察學生的變化,從而能更好地為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思路提供新的思路及建議。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規劃課題《核心素養下應用型本科公共體育課變革與創新》,項目編號:GH-19192。
(作者單位: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