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宏 孟憲民




摘要:目前沈陽地區園林中應用的地被植物種類少,本研究在沈陽地區引種棋盤山野生地被植物,并對其繁殖技術進行研究。野罌粟剪秋羅兩種地被植物的種子采于棋盤山,分別用不同的培養溫度、不同的浸種溫度和的不同濃度的三種藥劑(KH2PO4、GA3和6-BA)進行浸種處理,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和發芽指數,分析出以下結果: 40℃清水浸種可促進野罌粟和剪秋羅種子的萌發,在變溫(25 ℃/15 ℃)的條件下野罌粟、剪秋羅的發芽情況最好,在以200mg/L GA3浸種處理或以100mg/L6-BA浸種處理的條件下,野罌粟種子萌發效果最好。
本論文為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原為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立項課題“棋盤山林下耐蔭地被植物的篩選及園林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KJ201503,課題主持人:孟憲民。
關鍵詞:地被植物 野罌粟剪秋羅 萌發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的水平不斷提高,地被植物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青睞。地被植物具有覆蓋能力強,觀賞性強和易于管理的特點,對于豐富園林植物景觀層次、提高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沈陽地區園林綠地中應用的地被植物種類少,所以開發利用野生地被植物還有很大空間。
通過對棋盤山進行多次考查,發現棋盤山有很多野生花卉,且多數生長在林下具有一定的耐陰性,而在園林綠地中,大多數的地被植物是種植在林下的,所以本研究引種棋盤山的林下野生地被植物,選取了觀賞價值較高野罌粟和剪秋羅兩種野生地被植物,并對其種子繁育技術進行了研究,目前國內還未有學者對這兩種野生地被植物進行過種子繁育研究。野罌粟和剪秋羅生長在棋盤山林下的自然環境中,本身就有一定的抗逆性,也具備一定的自播繁衍的能力,對于野生地被植物來說,通過種子快繁是最快捷的繁育途經。種子的發芽與溫度密切相關。一定濃度的藥劑能促使種子的萌發。本種子繁育實驗分別用7種不同的培養溫度、6種不同的浸種溫度和三種藥劑(KH2PO4、GA3和6-BA)分別用7種不同濃度浸種處理,計算出種子的發芽勢、發芽率、發芽指數,以得出野罌粟和剪秋羅種子的萌發的最佳條件的結論。
通過本研究,以期成果能夠在沈陽地區的園林中能得到推廣和應用。
1實驗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
野罌粟(Papaver nudicaule L)和剪秋羅(Lychnis fulgens Fisch.),兩種地被植物的種子均于2016年9月采于棋盤山。將采收的兩種植物的種子及時晾曬、脫粒、過篩,去除雜質,選飽滿、有光澤、整齊的種子,之后于通風、干燥的室內干藏貯藏。
1.2實驗方法
1.2.1處理種子的培養溫度
2017年5月初,將種子從室內取出,用清水(始溫50 ℃)將野罌粟、剪秋羅種子浸24 h,再用10%H2O2浸泡消毒20 min,最后用蒸餾水沖洗3遍后,晾干。鋪2層濾紙于培養皿中,再在每個培養皿均勻放置50粒消過毒的種子,最后加適量蒸餾水。
種子處理完成后,分別置于恒溫10℃,15℃,20℃,25℃,30℃,35 ℃和變溫(25 ℃12 h,15 ℃12 h)、變溫(20 ℃12 h,10 ℃12 h)的智能光照培養箱,做種子發芽試驗,以恒溫20 ℃為對照[1]。發芽數統計是在每天的上午,以種子自身長度小于突破種皮的胚根長度為萌發判斷的依據,發芽的結束的是以連續5 d沒有種子萌發為依據。
1.2.2處理種子的不同浸種溫度
處理種子不同浸種溫度的發芽試驗是分別以室溫(30 ℃)、40 ℃,50 ℃,60 ℃和70 ℃將野罌粟、剪秋羅種子用清水浸種,放置24 h自然冷卻,在25℃恒溫培養箱中放置,以室溫(30 ℃)為對照。
1.2.3 KH2PO4處理
將配好的0.1%,0.2%,0.3%,0.4%,0.8%,1.0%的KH2PO4溶液中分別放置消毒處理過的野罌粟種子,在浸種24 h后,于變溫(25 ℃12 h,15 ℃12 h)培養皿中萌發。
1.2.4 GA3處理
將配好的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500 mg/LGA3溶液中分別放置消過毒的野罌粟種子,在浸種24 h后,于變溫培養皿(25 ℃12 h,15 ℃12 h)中萌發。
1.2.5 ?6-BA處理
用10%H2O2溶液將野罌粟種子消毒25 min。將配好的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500 mg/L 6-BA溶液中分別放入消毒處理好的種子,浸種24 h后,于變溫(25 ℃12 h,15 ℃12 h)培養皿中萌發。
將種子在進行以上各種處理之后,置于智能光照培養箱進行發芽試驗,光照強度為6600 lx,光周期12 h/12 h。培養皿中的濾紙要一直為濕潤狀態。一次是處理50粒種子,連續3次重復。
1.2.6測定指標
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和發芽指數為評價種子萌發的重要指標。
發芽率:G=n/N×100%(n=發芽試驗結束后時生成正常幼苗種子數,N=供試種子數)
發芽勢:Gr=n/N×100%(n=發芽高峰期發芽種子個數,N=供試種子數)
發芽指數:Gi=∑Gt/Dt(Gt=在時間t日的發芽種子個數;Dt=相應的發芽日數)。
1.2.7數據分析
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
2.結果與分析
2.1種子的萌發受不同的培養溫度處理影響
通過數據分析可看出,野罌粟、剪秋羅在不同培養溫度處理的發芽率均以變溫(25 ℃/15℃)為最高,與其他處理差異非常顯著。在10 ℃到30 ℃的恒溫條件下,兩種植物種發芽率隨著溫度升高先提高后降低,恒溫條件下,野罌粟發芽率最高為溫度20℃時,剪秋羅為溫度25℃時,但與變溫相比發芽率低了很多,
因此適當的變溫更對種子萌發有利,見表2-1。
2.2種子的萌發受不同浸種溫度對的影響
通過實驗數據可以得出,野罌粟在40℃清水浸種處理條件下發芽率最高,與其他處理差異較為顯著。剪秋羅種子浸種對萌發促進非常顯著,發芽率最高達99%。發芽率在40~70℃差異不顯著,與30℃浸種差異顯著[2],見表2-2。
2.3種子的萌發受到不同濃度的KH2PO4浸種影響
野罌粟種子的發芽勢、發芽率、發芽指數等三個萌發指標都受不同濃度KH2PO4浸種處理的影響[3],表2-3為種子的萌發情況。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野罌粟種子在不同濃度KH2PO4浸種處理條件下,對發芽率均有一定促進作用,各種濃度對野罌粟種子發芽促進作用的差異不明顯。在0.10% KH2PO4浸種條件,野罌粟發芽率下最高為93%,比對照高5%。野罌粟種子在0.10%-1.00% KH2PO4浸種條件下發芽指數變化不大,發芽勢與對照組相比略有降低。
2.4野罌粟種子萌發受到不同濃度赤霉素浸種影響
種子萌發受赤霉素影響較大,赤霉素的促進作用比較顯著[4]。表2-4為野罌粟種子在不同濃度的GA3浸種條件下的萌發狀況。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野罌粟種子在50-500mg/LGA3處理條件下,發芽率都有顯著提高,且發芽勢、發芽指數均有顯著提高。在GA3濃度為200mg/L時發芽率、發芽勢和發芽指數均為最高。
2.5種子萌發受不同濃度的6-BA處理的影響
表2-5野罌粟種子的萌發狀況受到不同濃度6-BA浸種的影響。
通過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野罌粟種子的發芽率在濃度為100mg/L時最高,為91%;野罌粟種子的發芽指數和發芽勢均在濃度為50mg/L時最高;發芽勢、發芽率、發芽指數均隨著6-BA濃度升高,變化趨勢為先升高后降低。但是伴隨6—BA濃度的提高(在濃度大于50mg/L的條件下),反而野罌粟種子的發芽勢、發芽指數均逐次降低。
3.種子發芽實驗結論
對于野生地被植物的引種,首先是需要大量的繁殖,而通過植物種子繁殖是一種最有效的途徑,對原始的生態環境無破壞,而且豐富了園林綠地的生物多樣性。
適宜的溫度是使種子萌發的首要條件,因為溫度能加速種子的吸水,促進種子的呼吸作用和酶促過程。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會抑制種子的萌發。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和發芽指數都會受到溫度的影響。通過本實驗,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采用40℃清水浸種能促進野罌粟和剪秋羅種子的萌發。
2. 在變溫(25 ℃/15 ℃)的條件下,野罌粟、剪秋羅發芽情況最好,變溫處理比恒溫更有利于種子萌發。
3. 野罌粟種子在成熟后有一定時間的休眠期,采用化學藥劑處理能打破野罌粟種子休眠,以促進野罌粟種子能更好地萌發。通過實驗發現在不同濃度的化學藥劑處理下,對野罌粟種子萌發特性影響很大,采用合適濃度的藥劑處理能促使種子提前并快速萌發[5]。野罌粟種子以200mg/L的 GA3和濃度為100mg/L的6-BA浸種處理的萌發效果最好。
野罌粟生命力較強,秋天溫度適宜,適于秋播,出苗整齊,秋播要比春播開花早兩個月,花期較長。通過實驗可以得出,GA3和6-BA這兩種藥劑均能打破種子休眠,縮短野罌粟種子萌發周期,從而使這種野生地被植物可在園林中得到更好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兵 劉金川 劉冬云. 不同處理對野罌粟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548-552
[2梁文華 史寶勝 劉嘉翔 楊建偉. 不同溫度、GA3和NaCl處理對狹葉薰衣草種子萌發的影響[J].河北林果研究,2018(4):294-297
[3]龐長民 王慶 劉安成 高書寶 張瑩. 不同處理對落新婦種子室內萌發的影響[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3-74
[4]付遠洪 ?錢沉魚 ?李朝嬋 ?張宇斌 ?陳訓. 不同濃度赤霉素對伴娘山月桂種子萌發的影響[J].種子,2017(2):5-8
[5]孫強 ?龍作義 ?李紅莉 ?逄宏揚 ?李雪 ?楊燕超 . 不同植物外源激素處理對藍靛果忍冬種子萌發的影響[J].林業科技,2017(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