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燕 楊建欣
摘 要 從居住區園林植物養護的重要性角度出發,探討了養護管理與植物景觀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趯嵉卣{查可知,肇慶市珀麗灣小區植物的前期種植設計相對合理,而在植物養護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監管缺位、投入不足等。要改善以上問題,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前期植物種植設計環節合理選擇品種并科學配置,正確處理好園林植物的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后期養護管理則要做到一方面需要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提高培育和養護技術水平。只有科學設計、妥善養護、精心管理,才能保證園林植物健康生長,才能使園林植物具備持續發展能力,滿足居住區戶外環境綠化長期穩定的需求。
關鍵詞 植物景觀;養護管理;居住區;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731.5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3.030
居住區的園林植物養護是否得當與居民生活環境質量的優劣關系極大。然而,諸多的居住區園林植物前期沒有進行合理的配置抑或是后期的養護管理不當,隨著時間的推移,園林植物長勢每況愈下,難以保持長期穩定,無法營造出具備持續觀賞性的園林景觀,與居民所期盼的景象大相徑庭。因此,如何保證居住區植物景觀能夠持續發展、持續為居民提供可觀、可游、可賞的空間場所,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1 相關概念
1.1 園林植物養護
園林植物養護是園林綠化管理中重要的環節,主要是對所種植的植物進行跟蹤管理,針對不同園林植物的生長情況、栽培繁殖和生態特點等具體表征和要求,進行合理、到位的管護,以達到具有可觀性的景觀效果。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視覺效果、生態效益、景觀質量的呈現需要設計、施工、養護各環節緊密銜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質量不過硬,勢必會影響整體的景觀效果??梢哉J為,設計環節是基礎和前提,施工環節是關鍵,養護管理是維系風景園林植物景觀可持續性的保障,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1-2]。
1.2 植物景觀可持續
植物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是良好人居環境建設的基礎和保障[3]。植物景觀的可持續指的是科學進行植物群落配置,營造節約型的園林植物景觀,最大限度地發揮植物的生態效益。需要優化選擇各種植物材料,遵循植物多樣性的原則,構建植物功能性群落,確保植物景觀持續穩定發展,充分體現植物景觀價值的延續性,減少后期植物養護成本,進一步提高園林植物景觀的綜合效益及植物景觀的可持續能力。許芳[4]、周晨[5]、劉冠[6]等人都針對植物景觀可持續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一致認為植物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園林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居住區園林植物養護的重要性
2.1 改善居住區外部環境
因人類生產、生活會產生各種廢氣,例如汽車尾氣、工廠釋放的廢氣、有毒氣體等都具有極大的危害性,而植物生長過程則能制造及揮發釋放出抑制這些有毒氣體的成分,調節、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對于居住區而言,園區內園林植物的種植密度、郁閉度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其綠化面積,增強植物凈化空氣的效能。這一方面,相關研究已經證實植物阻滯塵埃的能力與園林植物葉面積綠量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7],而且與園林植物的樹冠結構、枝葉密度、葉面傾角等參數關系緊密[8-9]。合理的配置還能調節環境溫度和濕度,改善居住區綠地空間的使用體驗。某些園林植物還具有吸收有害氣體的功能,且部分植物對環境中的SO2、HF、Cl2等吸附效果較好。例如灰莉(Fagraea ceilanica)、龜背竹(Monstera deliciosa)、虎尾蘭(Sansevieria trifasciata)等除了有凈化作用外還有對多種有毒氣體的吸收功能。因此,在居住區園林植物種植設計中應適當考慮植物環境改善功能。
2.2 創造鄰里交往場所
城市化的發展導致人們戶外交往空間不斷縮小,居住區園林綠地空間也是如此。因此,在有效的空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園林空間的效益顯得尤為重要。利用園林植物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交往空間,創造鄰里交往的場所是較為有效的做法[10]。鄰里空間
作為鄰里互動的場所,通過多層次的空間設計能夠兼顧活動人群及活動內容的多樣性[11] 。居住區鄰里場所空間的舒適感體現在功能全面、流線便利、尺度合理等方面,設計時要利用植物景觀設計的手法創造“無邊界”的交往空間,讓居民感受不到由于四面阻隔邊界帶來的行為停止感,從而進一步促進鄰里自由開放的交流[12-13]。
2.3 促進園林植物可持續發展
園林植物的選擇需從植物的生態習性、繁殖栽培等方面的特點為出發,植物品種的選擇盡可能以鄉土樹種為主,遵循“適地、適樹、適景”的原則。要充分認識和理解生態系統中植物發展和演變的規律, 只有在充分尊重和順應這一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才能在植物個體和群體層面上達到持續利用和永續發展的目的[11,14]。
3 居住區園林植物養護管理存在問題
3.1 植物種植設計不合理
園林植物品種的選擇是營造居住區戶外綠色空間的基礎,主要目的是營造出空間多變、植物景觀類型豐富、切合使用需求的宜人景觀,用合理的園林植物種植設計以最大化發揮植物的生態效益,營造出舒適的居住環境[15]。不同的園林植物,其生態習性、栽培繁殖特點有所區別,其配置是否合理則影響植物在生境中的長勢以及景觀的可賞性。使用鄉土樹種,做到因地制宜顯得尤為重要。植物的配置采取喬灌草搭配形式,體現植物群體的層次感;通過植物季相更迭和生命周期的循環變遷,在不同季節使用不同植物的色彩搭配,創造季相美以及意境美,使得植物之間達到和諧統一。
3.2 養護投入少,管理不及時
雖然每一個房地產項目都會有著吸引人的景觀設計理念,但大多都是作為住房銷售的配套而言,對于實質性的居住區景觀環境營造、景觀可持續性方面的考慮都較少,有時候進行戶外空間的綠化只是為了達到規劃所制定的“定額指標”。諸多小區在售樓時為了吸引顧客,植物養護管理投入較大,呈現的植物景觀效果也較好,但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由于缺乏專業的園林養護人員以及沒有相應完善的管理措施,導致居住區植物景觀雜草叢生、病蟲害嚴重,景觀效果逐漸變差。植物種植設計時缺乏統籌考慮,只注重眼前的景觀效果,或只考慮到成本問題,規劃方面沒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只看到表面的配置,忽視植物本身的生長習性等,忽視了遠期的穩定性,種植設計與養護管理脫節。
4 居住區園林植物可持續發展策略
4.1 合理選擇,科學配置
居住區的植物配置直接影響小區的美觀性以及景觀效果,在園林植物種植上要做到合理選擇、科學配置。居住區植物景觀最為常見的形式是喬木和灌木結合、灌木和草本的搭配,或者是以草本代替木本植物,這些顯得單調而雷同,難以彰顯居住區所在城市的地方特色[16-17]。在滿足居住區戶外空間使用需求和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在園林植物的品種選擇方面應有所創新,在植物景觀設計方面應彰顯地域文化特色,滿足大眾空間使用需求,避免千城一面的弊端。構建園林植物群落時,要根據建筑朝向、建筑密度、排水坡度等居住區內微環境的不同,合理選擇、科學搭配,尊重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和生態習性要求[18],為植物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珀麗灣小區自2010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已逾10年,從植物景觀可持續性的角度來說,很多植物都表現出了可持續性欠佳的問題,例如秋楓(Bischofia javanica)、紅龍草(Altemanthera Ficoidea ?cv.‘Ruliginos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植物病蟲害較為嚴重,梔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龍船花(Ixora chinensis)、大花蘆莉(Ruellia elegans)、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ecandra)等植物生長較差,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木棉(Bombax ceiba)等喬木因前幾年的臺風侵襲而較難恢復等。以上問題表明,植物的選擇與科學合理種植是居住區植物景觀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由于珀麗灣小區地處華南,臺風多發,且小區所在位置地勢較高,處于風口位置,合理選擇樹種顯得尤為重要。應首先考慮鄉土樹種且能較好抵御臺風的樹種,尤其是行道樹、孤植樹等喬木應選擇根系發達、樹冠不兜風的樹種;對于灌木類和地被類則應加強后期的水肥和病蟲害管理;另外,若有條件,可利用該小區位置處于山林地旁邊的優勢,合理采用引鳥類植物,營造鳥類適宜的棲居地,提高生物多樣性,為城市居民欣賞和接觸大自然創造條件[19]。
4.2 優化養護管理機制,改善養護管理方式
園林綠化植物培育和養護過程中需要注意技術和管理2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需要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提高培育和養護技術水平,從而更好地保障園林植物健康生長。小區物業管理部門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升居民保護園林植物的意識[20]。從珀麗灣小區的實際狀況來看,原本用于綠化建設的區域(二期高層圍墻邊緣),部分居民將其開墾為菜園,經常噴施農藥或使用有機肥等,產生了氣味污染;由于該小區地處城鄉接合部,周邊多是林地,私自開墾菜園可導致綠化景觀破壞、水土流失甚至帶來火災隱患(焚燒枯枝用作肥料)的問題。在此方面,物業缺乏一定的執法權,無法對居民的此類行為進行制止,使得此類公共用地被私自占用的情況愈發猖獗。因此,為避免此類問題,物業應加強宣傳教育[21]。應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工作,堅持“科學研判、持續發展”的原則,對可能發生的蟲害進行定期消殺和處理[22]。與此同時,管理人員必須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提升。據調研,珀麗灣小區物業目前在此方面有所欠缺,養護管理方式還較為粗放,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具體策略:一是要針對具體的植物種類和景觀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養護策略和計劃;二是要針對不同季節、不同栽培形式的植物采取針對性強的養護措施;三是要加大專業養護管理人員配備和工作設備的投入等。例如針對行道樹的養護管理,除了日常的水肥、病蟲害管理措施之外,還要關注植物的樹形,樹形管理的重要性除了體現在美觀方面還體現在安全性方面,其樹形若是歪斜嚴重可能產生倒伏等安全隱患。
5 結語與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居住區的戶外環境品質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園林植物作為構景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的部分,是營造綠色空間、改善戶外環境、助力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區開發建設之初,各建設單位都不惜成本,付出極大代價提升園林景觀形象,然而真正考驗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科學性、合理性的是時間,這些植物景觀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長久地為居住者提供高品質的綠色空間,其關鍵的問題就在于能否做到前期科學合理設計、后期妥善精心養護。需要優化養護管理機制,改善養護管理方式,一方面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提高培育和養護技術水平。唯有做到科學設計、妥善養護、精心管理這三大關鍵技術,才能保證園林植物持續健康生長,持久地滿足人們對居住區戶外高品質綠色空間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楊詩聰.城市居住區植物養護研究 ——以重慶晉愉大嶺湖為例[D].重慶:重慶大學,2016
[2] 孫少婷.淺談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配置和養護管理[J].現代園藝,2020,43(14):106-107
[3] 李育全.論植物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J].廣東園林,2006(4):15-17
[4] 許芳,趙慧寧.節約型園林植物景觀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6):110-112,131
[5] 周晨.高校校園可持續植物景觀設計探討[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6
[6] 劉冠,邵繼中,張玉賓.植物景觀的可持續性評價體系及設計優化方法[J].西北林學院學報,2020,35(4):242-248
[7] 張風.呼和浩特市居住區綠化效益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08
[8] 劉霞,李海梅.園林植物滯塵效應的研究[J].北方園藝,2007(8):73-76
[9] 徐秀梅,董鋒.銀川市園林綠地復合系統在改善城市氣候方面的作用[J].寧夏農林科技,2003(1):7-8.
[10] Olga Barbosa,Jamie A Tratalos,Paul R Armsworth,et al. Who benefits from access to green space? A case study from Sheffield,UK[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83(2)
[11] 張瀅.基于鄰里空間營造的既有街道改造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19
[12] 柏曉蕓.鄰里視角下的社區公園設計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9
[13] 楊崗.基于鄰里交往的重慶市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入口空間環境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14] 王清濤,吳繼文.關于提高北方住宅小區園林植物造景水平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1,31(2):22-24
[15] 黃秋燕.城郊型居住區園林植物多樣性量化評價研究[J].陜西林業科技,2019,47(3):51-55
[16] 鄭曉倩.福州市現代居住小區綠地植物群落特征與景觀評價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5
[17] 陳芳,周志翔,郭爾祥,等.城市工業區園林綠地滯塵效應的研究——以武漢鋼鐵公司廠區綠地為例[J].生態學雜志,2006(1):34-38
[18] 鄭曉倩,張厚喜.居住小區植物配置探析——以福州市為例[J].現代園藝,2020,43(3):125-126
[19] 張書銘. 城市化背景下關于鳥類物種多樣性保護的城市立體綠化建設探究[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9年會論文集(下冊).北京: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9
[20] 李萍.小區物業管理中綠化改善途徑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5,31(8):117-118
[21] 何東.住宅小區園林綠化養護措施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31):58-59
[22] 汪藝朋.北京市住宅小區園林綠化養護[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4):54-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