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明 仇貴芳 張繼強
摘 要:運用SWOT分析法,對甘肅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資源的優勢(S)、劣勢(W)、機遇(O)和挑戰(T)進行分析。甘肅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旅游產業資源具有區位、資源和民宿文化三大優勢,并存缺乏壟斷性資源、內部交通條件差、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后和當地客源市場人口較少四大劣勢,具有政策、產業和行業三大機遇,同時面臨生態系統和地質環境脆弱、同類景區的競爭和經營管理薄弱三大挑戰。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明確甘肅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業發展中內部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遇與挑戰,并據此提出相關的開發策略來提高該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層次的深度和旅游產品的競爭力。
關鍵詞: 舟曲縣; 國家森林公園; SWOT分析法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s) , disadvantages (W) , opportunities (o) and challenges (t)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Daxiagou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Gan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SWOT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tourism industry resources of Daxiagou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Gansu Province have three major advantages: location, resources and lodging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lack of monopoly resources, poor internal traffic conditions, lagging service facilities and fewer local tourists, With the policy, industry and trade opportunities, but also faced with fragile ecosystem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imilar scenic competition and weak management challenges. By using SWOT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various factors,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Daxiagou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Gansu Province would become clear. Based on this,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depth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products in the Forest Park would b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Zhouqu County; National Forest Park; SWOT analysis
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屬于舟曲縣九二三林場天然林管護區,2005年12月國家林業同意設立國家森林公園,甘肅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掛牌成立。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以保護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為出發點,以白龍江上游原始林海景觀為基調,以神話傳說、藏羌風情、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為內涵,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集森林體驗、養生休閑、避暑度假、森林觀光、生態文化展示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山岳型森林公園。
SWOT分析法,即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分析,亦稱態勢分析法,是哈佛商學院K.J.安德魯斯教授于1971年在其《公司戰略概論》一書中首次提出的[1]。SWOT分析是一種定性的分析方法,具有分析直觀、使用簡單的優點,在沒有精確數據支持和更專業化的分析工具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出較有說服力的結論,自創立以來成為戰略管理和競爭情報的重要分析工具,除用于企業戰略研究、競爭分析外,還在政策制定、項目評價、規劃編制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2-4]。20世紀90年代,國內開始引入SWOT分析法應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開發決策中,目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5-12]。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對甘肅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進行分析,以明確該森林公園旅游業發展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遇與挑戰,并據此提出相關的開發策略來提高該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層次的深度和旅游產品的競爭力。
1研究區概況
甘肅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白龍江南岸,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04°12′35″~104°20′20″,北緯33°41′30″~33°44′50″之間。公園地處南秦嶺西翼和岷山山脈交匯地帶,居白龍江中上游以南岷山北支高山峽谷,地質地貌支狀分布,有亞熱帶、溫暖帶和冷濕帶垂直氣候變化特征[13,14]。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征,造就了這里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整個公園山勢雄渾,巍峨陡峻,奇樹遍布,水景怡人。公園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根據調查,森林覆蓋率達89.98%,現有高等409種,有野生動物68種,有“天然生物園”、“動植物大觀園”之稱。是甘肅集地文、水域、生物、天象、民俗多樣、自然景觀奇特、生態環境優美的風景資源公園。公園總面積4970hm2,區內海拔高程1824~3278m,包括磨溝和廟溝兩個景區。
2 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S)
1.區位優勢
舟曲縣古來就是“隴右西陲”、“隴右孔道”通陜川之要沖,“一線通路,三面臨番,居洮岷階文之間[15],為左控右犄之地”。在歷史上就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就現狀而言,舟曲縣位于甘南東南門戶,屬于隴東南歷史文化區、川陜蜀道文化區、九寨黃龍生態旅游區和迭宕紅色文化區交匯地帶,旅游資源區位優勢十分顯著。
2. 自然資源優勢
森林公園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受地形的影響氣候和植被垂直分別明顯,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稱。公園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90%,植被類型完整多樣。有高等植物409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4種,國家Ⅱ保護植物7種;公園內有野生動物有68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梅花鹿、馬麝、斑尾榛雞、綠尾虹雉等7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巖羊、盤羊、石貂、水獺、灰鶴、血雉、藍馬雞等17種。自然景觀序列變化豐富、類型完整,有山林、峽谷、溪流、露霧、瀑群、奇石等,同時擁有藏羌文化、宗教文化、石刻碑記、山野民居、民俗特產等特有的人文景觀資源。資源整體以三級為主,屬優良級旅游資源。
3. 民俗文化優勢
舟曲歷史上屬于古絲綢之路唐蕃古道重鎮,地處隴蜀茶馬古道咽喉部位,為實現茶馬互市,繁榮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藏羌彝茶馬文化。舟曲縣是多民族集聚區,濃厚而獨具民族特色的燦爛文化豐富多彩。其中,“多地舞”入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元宵松棚楹聯燈會”、“巴寨朝水節”、“舟曲釀酒”被列為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楹聯文化縣”創建成功,舟曲成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第二個、西北五省第一個榮獲國家級楹聯文化縣的單位,“楹聯文化”享譽全國。另外,“舟曲社火”等4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甘南州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2 劣勢分析(W)
1. 壟斷性旅游資源欠缺
公園內旅游資源數量眾多,組合度較好,整體質量較高,但是缺乏諸如九寨溝、黃龍等景區具有壟斷性的特色景觀資源。目前,公園內的景點尚未進行深層次的開發,僅局限于以自然狀態呈獻給游客,景點的包裝還有待提升。天然森林、瀑布跌水、珍稀植物、高山峽谷、以及避暑勝地等具有一定旅游價值的資源賦存的唯一性、第一性和專一性優勢不夠突出。周邊旅游景區諸多,有沙灘、天池、官鵝溝、大峪、大壩等8個國家森林公園,同質化競爭激烈。
2. 公園內部交通較差
公園地處岷山與西秦嶺過渡地帶,海拔1824~3278m,雖然已經修建公園與外界連通道路,但山大溝深、地形復雜導致外部連接道路狹窄,會車困難,同時道路彎路多,一側是深谷,一側是陡直山體,行車比較危險。公園內部交通條件較差,尚未形成系統的交通網絡,由于地勢較高,土石松散,道路修建成本大,開發緩慢。部分景點可進入性差,“行大于游”問題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園在游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進入性。
3. 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后
公園境內雖有一定規模的旅游服務配套設施,但從整體來看,基礎設施覆蓋程度較低,亟需建設和完善。景區交通、通訊、住宿餐飲、購物、游覽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旅游服務水平亟待提高。在已有的配套設施中,有些布局也不盡合理且標準低,不利于旅游業長期穩定的發展,需要改建并提高標準。
4. 當地客源市場人口較少
舟曲縣全縣常住人口為13.26萬人,其中旅游需求較強的城鎮人口僅有3.2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4.13%,另外,公園距離周圍潛在的大的客源市場,即百萬級人口城市,如蘭州、西安、寶雞、成都、重慶、西寧等百萬以上人口城市均超過100km,超出普通游客的出行活動范圍,僅依靠舟曲縣及周圍縣域的零散客源市場,難以維系大峽溝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
2.3 機遇分析(O)
1. 政策機遇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的政策,將充分調動了旅游市場的積極發展。《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國家旅游局發布的《四省藏區旅游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5年)》,將甘南藏族自治州納入《規劃》,甘肅藏區在線路、品牌、景區、道路等方面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
2. 產業機遇
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作為綠色低碳的森林生態旅游,目前已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森林旅游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板塊之一,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占國內旅游總人數的1/4。據統計2016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12億人次,創造社會綜合產值9500億元左右。國內森林生態旅游業的快速增長將為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3. 行業機遇
森林公園是森林旅游的主要載體之一,隨著森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各類投資商、社團組織、旅行社、金融機構等積極投身森林旅游領域,形成了一股推進森林旅游發展的強大力量。各類社會資源的加速集聚,為發展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增添了強勁動力。
2.4 挑戰分析(T)
1. 脆弱的生態系統和地質環境
公園內地質條件復雜,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系統承載力和抗逆性較低。在未來的旅游開發和旅游活動開展過程中,將不可避免的對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對開發的層次和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同時,敏感的地質環境也對旅游活動的開展形成一定的威脅。如何實現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以及保證旅游活動的安全,森林公園將面臨一定的挑戰。
2. 來自同類景區的競爭
隨著旅游業的廣泛興起,大峽溝森林公園周邊各景區的旅游開發力度也在增大,周邊同類型旅游目的地有大峪國家森林公園、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沙灘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拉尕山景區等。發展勢頭猛,運作相對成熟,逐步形成穩定的客源,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先期開發的景區對游客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而具優勢,這些景區景點與大峽溝森林公園存在功能重疊、產品類似等問題,同質競爭現象十分嚴重,對大峽溝森林公園旅游發展構成一定威脅。如何在眾多競爭中凸顯自身與眾不同的特色,有效鞏固和拓展市場占有份額,將成為大峽溝森林公園今后需要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3. 公園經營管理薄弱
目前,公園的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與經營活動相適應的管理部門,旅游開發滯后,缺乏市場運作,未進行市場策劃與營銷,品牌知名度急待提高。開發者對舟曲旅游資源的獨特優勢和潛力認識不足,產品定位不準,旅游經營管理理念相對落后。公園品牌認知度未能充分體現,品牌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3結論與對策
(1) 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分類分級保護的原則,大力推進公園旅游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水、電、環衛等基礎條件,提升森林公園的旅游接待服務水平,維護公園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質量,實現大峽溝森林公園保護和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2) 充分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的資源特色,依托自身景觀資源的組合度、多樣性較高的特點和夏日避暑的優越氣候條件,開發森林養生休閑游、酷爽盛夏度假游和藏羌風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將公園打造成為甘肅新興森林體驗養生休閑勝地,于周圍同質景區形成錯位發展。
(3) 加快生態文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森林公園的生態文化特色,結合舟曲民俗文化和傳統節日慶典活動,組織游客參加采花節、潮水節、轉燈節、元宵楹聯燈會、十九迎婆婆等各種當地主題節慶活動,提高森林公園的文化品位,擴大公園知名度。
(4)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等手段,加強宣傳宣傳力度,提高森林公園在省內外的影響力。
大峽溝森林公園與臘子口、哈達鋪、郎木寺等距離較近,具有基本相同的客源市場,因此,大峽溝森林公園應與以上旅游區協商,采用“打捆”促銷的方式,降低促銷成本,提高促銷效率,如聯合制作旅游宣傳畫冊、共同推出旅游促銷套票等,通過聯合促銷活動,做大做強旅游品牌。同時,也可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積極合作,拓展合作及促銷途徑。
參考文獻:
[1] 郭建斌.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27~28.
[2] Gisela Montero, Conrado García, Marcos A. Coronado, Lydia Toscano, Margarita Stoytcheva, Ricardo Torres, Ana M. Vázquez and Daniela G. Montes. SWOT Analysis Applied to Wheat Straw Utilization as a Biofuel in Mexico[M].IntechOpen:2017-01-25.
[3] SWOT analysis[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5-10-30.
[4] Ting-xiu Liu,Jian-ying Niu,Jin-sheng Zhou. The SWOT Analysis and Path Sel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y in Our Country[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5-06-15.
[5] 張曉妮,王忠賢.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的SWOT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1)199-204.
[6] 李衛朋,劉起,鮮鋒,李娟,孔祥輝,駱菲菲,康志海.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SWOT分析與深度開發[J].地球學報,2010,31(04):593-599.
[7] 鄧立斌.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公園旅游開發研究-以內蒙古灤河源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03):16-19.
[8] 劉雁群.臺州方山森林公園生態旅游開發SWOT分析[J].中國園藝文摘,2010,26(11):53-54.
[9] 張士亮.遼寧桓仁國家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評價及旅游開發的SWOT分析[J].防護林科技,2019(09):43-45.
[10] 羅紹強,彭智華,周平華,等.基于SWOT分析的螺殼山森林公園旅游開發策略[J].綠色科技,2017(09):220-223.
[11] 申禮鳳,韋海航,蔣燚,等.廣西高峰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評價及SWOT分析[J].熱帶農業科學,2020,40(05):100-106.
[12] 李宇佳,劉笑冰.基于SWOT-AHP模型的森林公園生態旅游開發研究——以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為例[J].林業經濟,2019,41(01):71-75+111.
[13] 尚燊.甘肅大峽溝森林公園景觀資源調查評價[J].甘肅科技,2008(14):17-18+26.
[14] 張永澤.甘肅大峽溝景區旅游資源與評價[D].蘭州大學,2008.
[15] 馬小燕.論舟曲的生態環境與移民開發[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1(02):54-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