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通過實地走訪和資料收集等方式,對南寧市下轄的10家林場存在的被侵占國有林地以及與周邊單位或村屯存在權屬糾紛的情況進行調查,為南寧市國有林場林地資源保護工作提供數據基礎,同時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國有林場;林地資源;資源保護;南寧
中圖分類號:S757.9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3.024
國有林場是國家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1],林地資源則是國有林場賴以生存和發展之本。隨著林地價值上漲,林場周邊村屯借故侵占國有林地的現象時有發生,給林場的建設和發展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開展綜合整治工作,加強對國有林地的保護管理,夯實國有林場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為提升林業生態建設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1 南寧市國有林場林地資源現狀
南寧市下轄縣市級國有林場共10家,總面積38 569.1 hm2,除馬山縣光明山林場外,其余9家林場的林地都存在不同程度地被侵占或與周邊單位(或村屯)存在權屬糾紛情況。其中,被侵占林地有6 061.35 hm2,占總面積的15.6%,權屬糾紛林地有1 555.71 hm2,占總面積的4.03%,兩項合計共7 617.06 hm2,占19.63%(表1),林地資源保護工作形勢嚴峻。
2 林地保護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林地保護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林地保護工作面臨嚴峻挑戰,主要體現在其具有普遍、長期、復雜、多樣的特點。經查,全市下轄的10家縣、市級國有林場,除了馬山縣光明山林場外,其余9家林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林地被侵占或存在權屬糾紛的情況,反映出其具有普遍性的特點;大部分林地被侵占或存在權屬糾紛的情況都超過20 a,時間跨度長,涉及范圍廣,特別是跨行政區域的,明晰權屬難度更大,長期糾纏不清懸而未決,顯示其長期性的特點;林區內分布很多大大小小的村莊,農村集體土地與國有林地犬牙交錯,國有林地被蠶食的風險極高,極易產生矛盾糾紛,且侵占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種植農作物的、種樹的、建房的、建墳的等等,面對不同的情況需采取不同的應對辦法,顯示其復雜多樣的特點。
2.2 林地資源保護力量薄弱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有林場經營效益普遍較差,職工的工資待遇無法正常發放,林場采取停薪留職的政策,即保留職工工作編制,停發工資,允許職工外出務工謀生,因此,大部分職工為了養家糊口選擇外出務工,導致林場管護力量大為削弱。加之林場林地位置偏遠、分布較散、交通閉塞、通訊信號差,管護難度大、強度高,給了林地侵占者可乘之機。
2.3 利益驅使群眾非法強占
林場本著睦鄰友好的精神,為了與周邊村屯維持和諧關系,主動在與農村集體土地接壤處空出10~15 m寬的林地作為緩沖地帶,或用以建設防火線。但是林場的善意舉動并未獲得村民的理解與認同,反而使這些空地成為村民蠶食侵占的目標,并逐步失去實質的經營權。隨著林地資源的不斷升值,林場周邊村屯部分群眾借地利之便,在與林場林地接壤處小面積開墾種植,隨后侵占的范圍逐漸擴大,最后干脆以“祖宗地”為名,大面積強行侵占國有林地。面對群眾侵占林地,林場自身人少勢弱,又無執法權,遂將案件向地方政府反映,政府大都采取開會協調的措施,收效甚微。
2.4 重復發證引起糾紛
由于以前地圖測繪工具較為簡陋,山界林權證關于四至界限表述較為籠統,再加上工作疏忽,出現了將同一地塊的山林權證分別發給不同的單位或個人的情況,給林權糾紛埋下重大隱患,也給林地日常的經營管理及林權糾紛案件的解決增加了難度。以橫縣鎮龍林場為例,該林場地跨南寧市橫縣和貴港市覃塘區,其中該場的那歪分場與貴港覃塘區黃練林場及覃塘區黃練鎮莫村都擁有同一地塊的山界林權證,造成965.73 hm2林地的權屬一直糾纏不清。
3 建議與對策
3.1 加強法律政策宣導,增強全民保護意識
深入周邊村屯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向群眾詳細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等相關的林業法律法規,以及被侵占林地回收相關政策,闡明林場的立場,提升林區群眾的法律意識,讓群眾明白林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林地資源、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的是國家的根本利益,不斷爭取村民的理解和認同[2]。
3.2 強化組織協調,創新被侵占林地回收方式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林場所在地政府應履行主體責任,開展專項綜合整治工作,積極協調當地林業、國土、公安、政法、調處等有關職能部門[3],加強聯動形成合力,嚴厲查處非法侵占國有林地行為,除了嚴厲懲處保存高壓態勢外,還要在新聞媒體上及時通報查處結果,曝光其惡劣行徑,力爭達到警示教育和震懾的作用。同時也要尊重歷史,考慮群眾的合理訴求,堅持“讓利不讓權屬”原則,在權屬明晰且回收難度較大的情況下,以租賃方式將被侵占林地租賃給村屯群眾經營管理,適當收取租金并控制租賃期限。
3.3 加強監管力度,明確保護職責
3.3.1 國有林場的職責
林地資源是國有林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好林地資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國有林場要做到守土有責,主動作為。根據林場總面積并結合管護難易程度,組建規模相當的護林隊伍,將林地分解成若干片區,把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明確片區的責任領導、具體責任人及巡護管理要求。把林地保護工作納入個人績效考評,對保護工作不力造成林地被侵占的,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3.3.2 政府部門的職責
林地保護管理實行屬地管理,全面貫徹落實林長制,將林地保護工作納入林地所在政府部門的年度考評指標及行政首長離任審計內容,敦促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國有林地保護工作,確保國有林地資源不被破壞。
3.4 開展摸底調查,化解林權糾紛
針對存在權屬爭議的林區地塊開展摸底調查,仔細翻閱歷史檔案并深入現場勘察,查清原因,互諒互讓,友好協商,對錯發證或重復發證的情況,要按法定程序及時給予更正。雙方協商未能達成共識時,可通過法律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健全林地林權管理檔案,分門別類記錄保存好林場成立的批文、土地來源、林業三定協議、四至界限、地形地貌、山界林權證等各項檔案材料,做到清晰完整,一目了然,實現數字化管理,并邀請林業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國土局、地方政府、周邊村屯代表集聚一堂,共同對檔案材料進行查閱驗證,讓林地權屬屬于國有林場這一事實盡人皆知,有效防范借故干擾鬧事,預防新的林權糾紛案件的發生。另外,對已明確的林場邊界,采用埋設界樁的辦法標明界限,降低林地被侵占和糾紛的風險。
3.5 改善林場基礎設施,提升林地管護能力
加大財政投入,把國有林場的房屋、道路、供電、通訊、廣播電視、飲水安全、管護站點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同級政府基本建設規劃 ,特別是要加強林區道路建設,在現有路網的基礎上進行擴大維修,提高覆蓋范圍,改善交通條件,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同時在位置偏遠、林政案件高發頻發區興建管護用房,合理配備護林人員取水、用電、取暖、制冷等生活設施,著力改善林區民生,有效提升林地管護能力。另外,可以利用森林防火監控預警系統監控和無人機巡察等高科技手段與傳統的地面巡護方式進行有效結合,不斷提高護林效率。
3.6 助力脫貧攻堅,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充分利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利契機,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林區村莊道路交通、電網改造、衛星通信、飲用水安全等基層設施建設,改善林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選聘林場周邊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選派林業科技特派員對林區群眾進行技術培訓,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做大做強森林旅游項目,輻射帶動周邊生態養殖、農家樂、特色民宿等產業發展,充分吸收林區群眾就業。總而言之,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林區群眾提升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增加收入來源,不斷提高林區群眾的生活水平,降低其對林地的依賴程度,從根本上解決人為因素對林地資源的破壞。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EB/OL].(2015-03-17)[2020-09-0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38162.htm
[2] 蘭群山.南寧市丁當林場森林資源特點與可持續發展對策[J].河南林業科技,2020,40(3):29-31
[3] 林盛錦,韋宏宇.南寧市國有林場改革成效、存在問題及對策[J].林業勘查設計,2020,49(4):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