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
高中生的未來發展需要健康的身體作為保障,但是部分教師忽視體育鍛煉的意義,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弱。要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落實體能訓練,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有效引導,開展一系列的訓練活動,讓學生養成不怕吃苦的精神。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紹了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原則,接著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訓練策略,以期為高中體育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對現階段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實數字教育理念的時候,體育課程已經成為重點。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壓力大,不僅體現在心理,還有生理上,所以一定要重視體能訓練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身體免疫力,豐富他們的課外認知視野,為高中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原則
1.1 全面性
全面性是在體能訓練中,從各個方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高中生的身體素質處于發展階段,應該綜合他們各方面基本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并從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人體各個器官的組成都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所以高中生運動素質的發展相對而言也是比較全面的。
1.2 系統性
系統性的原則是應該保證訓練的系統性,而非盲目追求所謂的效率,結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考慮到每個人的承受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應該將持續性、系統性的原則考慮在內,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實現身體機能的轉變。要知道,人體的各項指標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而且不同階段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平衡的,簡言之,各個時期的發展有所區別,所以需要教師抓住合適的機會進行訓練,促進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
2 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強化策略
2.1 體能訓練方法的多元化
任何體能訓練的開展都有計劃,高中生體能訓練也是如此,應該擁有具體和合適的體能訓練目標,這才是關鍵。對于高中生而言,實施體能訓練的作用是加強力量、柔韌度的鍛煉,所以在選擇項目的時候,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開展形式多元的課余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力量訓練中,將靈敏和速度等聯系結合在一起,通過輔助工具,進行移動、支撐等練習;耐力訓練中以中長跑為主,女生的800米,男生的1500米。此外,高中生開展體能訓練的根本目的是強身健體,體能訓練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學化的教學方式,高中生處于身體發展的關鍵階段,擁有極強的可塑性,教師要深度了解學生群體,科學觀察,掌握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身體潛能,進而制定出最合適的訓練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考慮到枯燥訓練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所以應該采用靈活且多元的訓練模式,完成訓練要求的基礎上,打造充滿且趣味性極強的訓練課堂,促進訓練模式的不斷提升和優化。
2.2 更新體能訓練理念
體育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尤其是在新課程影響下,高中體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時候,最為主要的目的是改善當下的訓練理念,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考慮在內,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為體能訓練提供保證。例如,籃球教學的時候,教師對耐力、彈跳力有著一定的要求,所以在訓練的時候,應該針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在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時候,還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再者,日后授課的時候,教師圍繞著訓練原理和實踐工作展開針對性訓練,結合體能訓練的實際情況,從原本的訓練理念、訓練技能到現階段對訓練方式的科學性指導。中學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來自于觀念的觀念,科學的訓練方式有助于彌補以往單一訓練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通過基礎訓練和專項技術的有效結合,既能確保學生高效掌握某項技術,又能在高強度的訓練模式下取得優異成績。
2.3 優化和調整課程結構
無論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興趣在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從根本上保證訓練效果,教師將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對現有的體育課程結構進行調整和完善,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比較豐富的知識體系。同時,體育教師借鑒外國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我國高中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有效結合,對科學體能訓練計劃進行編制和落實,真正在實踐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
3 結束語
為強化體能訓練效果,體育教師應該從教學理念、方式等角度提出一些合理的訓練策略,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時候,也能提高他們的身體機能,保證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投入到日常學習中。
(作者單位:銀川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