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風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健身成為了當前社會最為熱門的話題。現在,“終身健身”已然成為了一種潮流,在廣場和公園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不同年齡的人在健身鍛煉。高校體育教學屬于培育大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對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科學的健身理念而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基于終身健身視角下的高校體育教學策略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
現在的大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中,很少有人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飲食習慣,每到三餐時間就點外賣,吃完飯就躺在床上,不愿意運動,到了體育課上,逃課和偷懶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未能真正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還有一些學生雖然會經常去健身房健身,但是沒有系統化的學習過運動知識。因此,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務必要讓學生樹立終身健身的思維,之后對其傳授系統化的運動知識,將理論和實踐相融,貫徹落實終身健身理念,讓學生愛上健身。
1 高校體育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1.1 教學思想落后
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體育教學一直都以競技運動教學為主要目標,教學難度和訓練難度都很大,這就會造成大學生的體育健身興趣低下,就此也難以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學生對體育項目的關注度也很低。終身健身理念提出后,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卻尚未作出調整,并且教師對終身健身的概念也沒有加強理解與學習,導致未能將全民健身等理念真正融入到體育教學流程中來,致使體育教學質量嚴重下滑。
1.2 教學模式落后
國內高校體育傳統教學模式中,沒有充分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獨立學習的機會,學生只根據教師的教學計劃和要求等進行枯燥無味的訓練。新時期的大學生身處信息化時代,他們的成長環境極具多樣性,所以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素質條件也各不相同,如果依舊使用傳統教法進行教學,那便難以滿足學生未來的發展需求。因為體育課時相對有限,很多學校始終沿襲傳統教法,新的教學模式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信息化教學法和團隊合作教學法以及分層教學法的落實程度低。基于此,高校體育教學難度便驟然提升,學生也提不起興趣,課堂互動效果極差。
2 基于終身健身視角的高校體育教學策略
2.1 教材建設
高校體育教學中,不能重復中小學的體育教學內容,需按照體育本質與體育規律等,制定出以鍛煉和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主體的體育教學大綱。教學大綱的理論部分,應該注意選擇有益于加強學生終身健身意識、提升健身能力、養護身心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等內容。通過理論教學,讓學生們樹立終身健身意識。
再就是實踐部分,大綱的實踐部分需要簡化高難度運動技術和競技項目的教材,要側重突出體育運動的功能性和實用性以及社交性,適當弱化其競技性,還有就是要酌情增設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現代體育項目、民間體育項目。
總而言之,要以終身建設思想為基礎,建立適應學生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校體育大綱以及教材,如此方可讓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和終身健身目標保持一致,為大學生終身健身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創新教學
根據國家教育部要求,高校需要認真貫徹落實體育教育改革方針和政策,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循序漸進去提升大學生群體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未來得到長效發展。基于終身建設思想引領下,體育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健身興趣為目標,在興趣驅動下去學習,效果必定事半功倍。體育教師要助力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對學生思維加以引導,由此去使學生迸發出想象力和創造力。
學校方面要改變傳統固化的體育教學思維,要讓體育教學和學生的個性、身體素質、就業等相聯系,創建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方法,突破傳統的教學體系束縛和班級制度限制,讓大學生自主選課,如此便可讓能力不同、年級不同、愛好不同的學生按照自身需求去挑選適合自己的課程。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提供給他們充足的學習空間和表現機會,日漸提升他們的自主能力,挖掘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養成終身健身的好習慣。
2.3 有效評價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學制度做支撐,由此去控制大學生的不良行為,亦可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當務之急便是構建一套正規化、常態化的評價體系,該體系中要囊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自己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等。
通過多元評價機制創建,教師便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進度,之后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方案,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建立科學化的教學方法。通過有效評價,教師還可以發現體育課堂上的諸多問題,針對缺點和弊端加以改進,進而從根本上提升高校體育改革成效。
3 結束語
終身健身是一種新的體育運動理念,主要目標就是要讓運動健身融入人們的一生,它是一種十分科學的新思想。處在終身健身視角下,高校體育教育工作開展中,要通過教材建設、創新教學、有效評價等方式,不斷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不能拘泥于校內,還要求學生應該在課外實踐去主動鍛煉,使之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一直堅持下去,真正養成終身健身的好習慣。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