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健發 王有兵 張士平





摘 要 基于云南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片區2019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利用ArcGIS軟件,對該區域的森林資源現狀進行分析和評價。結果表明:(1)該區有林地占優勢,森林覆蓋率相對較高;(2)森林以天然林為主,喬木優勢樹種主要為櫟類、云南松和華山松;(3)林地活立木公頃蓄積量相對較低,喬木林各齡組中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所占比例比較均衡,所占比重較大,林木正處于快速生長期,林地生產力正處于快速生長階段;(4)蒼山片區林地資源豐富且分布較均勻,林地利用率較高;(5)牧草地在非林地和實驗區中占比最大,有利于開展草原生態系統監測、科研和發展生態旅游等;(6)蒼生片區集體土地所占比例較高,人為干擾較大,對防范森林火災、森林資源管理帶來較大壓力。
關鍵詞 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片區;森林資源現狀;資源評價
中圖分類號:S759.9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map data of Cangshan Section in Yunnan Cangshan Er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2019,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this area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y using ArcGIS software. Result shows that: (1) Forest land was dominant,and the forest coverage was relatively high;(2) The forest was mainly natural forest,and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are Quercus,Pinus yunnanensis and Pinus armandii;(3) The volume of living trees per hectare in forest land was relatively low,and the proportion of young forest,middle-aged forest and near mature forest in each age group of arbor forest was relatively balanced,and the proportion was large,and the trees were in rapid growth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the productivity of forest land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growth;(4) The forest land resources in Cangshan Section are rich and evenly distributed,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orest land is high;(5) The proportion of pasture land in non forest land and experimental area is the largest,which is conducive to grassland ecosystem monitor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6) The proportion of collective in Cangshan Section is large,and human interference is large,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orest prevention Forest fire and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are under great pressure.
Key words Cangshan Er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angshan Section;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resources evaluation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和多種生物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是解決全球生態危機的關鍵。實施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共同的目標[1]。森林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保護土壤、促進營養物質積累、維持大氣平衡、調節氣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保護野生生物、促進生態系統進化和發展、森林游憩、防風固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6],具有較高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森林的組成結構決定了森林的質量和功能,影響森林的經營方式,影響森林的功能發揮。森林功能的發揮不僅依賴于森林資源的數量,更取決于森林資源的質量。森林資源質與量的保證是森林生態系統發揮生態、社會、經濟等多種效益的基礎。云南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片區地理位置獨特,生物多樣性豐富,包括森林、地質景觀和草原、灌叢等多個自然生態系統類型[7]。為了準確掌握保護區蒼山片區森林資源家底,為進一步促進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基于2019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成果,對蒼山片區森林資源現狀進行了分析和評價。
1 研究區域概況
云南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總面積797 km2,由蒼山片區與洱海片區兩部分組成。蒼山片區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洱源縣、漾濞縣結合部,地處橫斷山脈中段與滇中高原結合部,面積57 701.80 hm2,其中:核心區面積18 696.00 hm2,緩沖區面積26 008.05 hm2,實驗區面積12 997.75 hm2。蒼山片區南起大理市下關街道辦事處,北止洱源縣鄧川鎮,呈南北走向,延綿 48 km,東西寬約 18 km。蒼山山脈連脊并列,自北而南由19 座山峰組成,其間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河流。海拔3 074~4 122 m,最高峰馬龍峰海拔高達4 122 m,與西坡河谷相對高差約2 500 m,與東坡洱海相對高差約2 100 m。蒼山片區地處低緯高原,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東坡屬亞熱帶氣候類型,西坡屬中亞熱帶氣候類型。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干濕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為1 100 mm左右,蒼山片區有維管植物3 086 種、獸類86 種、鳥類263種、兩棲和爬行類28種,為自然生態系統類型的大型保護區,主要保護典型的垂直植被帶、生態景觀和典型、完整的古冰川遺跡[8,9]。
2 研究內容及方法
利用大理市、漾濞縣、洱源縣2019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和保護區蒼山片區界線矢量數據,采用Arcgis軟件對以上數據進行疊置分析,獲取該區域土地利用現狀、林地起源、地類類型、土地權屬、喬木林優勢樹種、齡組及活立木公頃蓄積等相關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
3 結果與分析
3.1 保護區蒼山片區土地利用現狀
蒼山片區位于橫斷山脈中段與滇中高原西部交界處,地理區位為滇中橫斷山縱向嶺谷核心區,地貌地形為高山山地,海拔高差達2 500 m。土地利用類型主要有耕地、苗圃地、林地、牧草地、灌木林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森林、灌叢、草甸等類型。經調查,保護區蒼山片區林地面積55 419.91 hm2,非林地面積2 281.96 hm2 ,分別占蒼山片區總面積的96.05%和3.95%。從森林資源看,森林主要包含喬木林地和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面積41 986.69 hm2,森林覆蓋率為72.76%。
3.2 保護區蒼山片區林地起源、地類類型
總體上保護區蒼山片區林地地類由有林地、疏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未成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7種組成(表1)。有林地面積占主要優勢,占林地面積的75.76%;其次為其他灌木林地,占林地面積的18.78%;無立木林地占林地面積的4.55%;疏林地、未成造林地、宜林荒山荒地、苗圃地面積占比較小,依次為0.06%、0.39%、0.43%、0.02%。林地起源可分為天然和人工2種,以天然林為主,人工林為輔,面積分別為44 136.69和8 512.11 hm2,各占林地面積的83.83%和16.17%。
3.3 保護區蒼山片區土地權屬特征
保護區蒼山片區土地權屬有國有和集體2種(表2),國有土地面積28 034.13 hm2 ,占保護區蒼山片區面積的48.58%;集體土地面積為29 667.74 hm2,占保護區蒼山片區面積的51.42%。實驗區和緩沖區集體林地面積為17 218.12和10 115.20 hm2,占相應功能區面積的66.20%和77.82%。
3.4 保護區蒼山片區喬木林地資源特征
蒼山片區喬木林優勢樹種主要有冷杉、鐵杉、油杉、華山松、云南松、杉木、柏木、櫟類、核桃、其他闊葉類10種(表3)。從喬木林優勢樹種面積和蓄積占比看,櫟類林占喬木林地面積、蓄積和單位面積蓄積量最大;鐵杉、油杉、杉木、柏木占喬木林地面積和蓄積的比重較小。從齡組結構(表4)看,蒼山片區喬木林齡組中幼齡林面積占比最大,為29.05%;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面積占比相當,依次為23.71%、23.67%、19.24%;過熟林面積最小,占比為4.33%。
3.5 森林資源現狀評價
保護區蒼山片區林地比例為96.05%,整體分布較均勻,林地利用率較高;非林地面積2 281.96 hm2,占總面積的3.95%,主要分布于實驗區內(表5),較集中連片,主要集中于實驗區大小花甸內,地類主要是牧草地和少量耕地,還有少量零散分布于蒼山東坡實驗區邊緣,以及蒼山北坡實驗區邊緣及內部,地類主要是耕地和村莊;緩沖區內也分布有較多非林地,主要集中連片的分布于蒼山北坡的緩沖區內,地類主要是牧草地和耕地。從林木公頃蓄積量情況看,活立木公頃蓄積相對較低,主要是保護區蒼山片區周圍分布著大量城鎮和村莊,人口密度大,對保護區的依賴較大。從喬木林優勢樹種齡組結構(表4、表6)看,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所占比重較大,總共占比為76.43%,說明林木正處于快速生長期,林地生產力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存在較大快速發展空間。從林地起源、權屬結構看,保護區蒼山片區人工林、集體林所占比重較大。
4 結論與討論
對云南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片區)森林資源現狀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得出以下結論:(1)有林地占主要優勢,森林覆蓋率相對較高;(2)森林以天然林為主,喬木優勢樹種主要為櫟類、云南松和華山松;(3)林地活立木蓄積量相對較低,喬木林各齡組所占面積中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所占比分布較均衡,總和所占比重較大,反映林木正處于快速生長期,林地生產力正處于快速生長階段;(4)蒼山片區林地資源豐富且分布均勻,林地利用率較高;(5)非林地中牧草地占比最大,在實驗區中占比也是最大,有力開展草原生態系統監測和發展草原生態旅游;(6)蒼生片區48.58%土地權屬為國有,51.42%土地權屬為集體,實驗區和緩沖區集體土地面積較大,從林地資源保護和管理角度看,集體土地面積占保護區蒼山片區的比例較大,人為干擾較大,對防范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壓力較大。
參考文獻:
[1] 周生賢.全球生態危機與林業跨越式發展[J].中國林業,2001(6):3-9
[2] 戎桂鳳.沁源縣森林資源動態變化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9):68-69
[3] 楊永杰,王世暢,彭皓,等.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J].應用生態學報,2014,25(5):1431-1437
[4] 蔡萬旭,單立山,翟學方,等.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地現狀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2020,45(6):53-58
[5] 石春娜,王立群.我國森林資源質量變化及現狀分析[J].林業科學,2009,45(11):90-97
[6] ?巍曉慧,孫玉軍.梅光義,等.基于多功能經營的森林資源評價[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3,33(11):103-106
[7] ?沈兵.大理蒼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其開發利用[J].生物多樣性,1998,6(2):152-156
[8] ?石妍,高成廣.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項規劃(2011—2020)[D].昆明:西南林業大學,2012
[9] ?姜杰,姜健發.云南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對策[J].江蘇林業科技,2019,46(3):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