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杰 徐哲超 趙繼蓉 周天華 王勇

摘 要 報道了陜西百合科一新記錄屬——巖菖蒲屬(Tofieldia Huds.)及一新記錄種——巖菖蒲(Tofieldia thibetica Franch.)。
關鍵詞 巖菖蒲屬;巖菖蒲;新記錄;百合科;陜西省
中圖分類號:S718.3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23
巖菖蒲屬(Tofieldia)約10種,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有3種,主要產西南和東北。本屬植物的葉左右兩側壓扁,中脈并不特別明顯,花被基部下方有一杯狀小苞片[1]。
筆者在對南鄭縣進行中藥資源調查時,于2019年8月16日在龍頭山近山頂懸壁上發現了巖菖蒲屬植物,經鑒定為巖菖蒲(Tofieldia thibetica Franch.)。經查閱《中國植物志》[1]、Flora of China[2]、《秦嶺植物志》[3]、《陜西維管植物名錄》[4]、《漢中植物名錄》[5]及其他相關文獻[6-8],發現該屬和種均為陜西省新記錄,現予以報道。
1 新記錄屬
巖菖蒲屬,
Tofieldia Huds.,Fl.Angl.ed.2,151.1778;中國植物志14: 9, 1980;Flora of China24: 76, 2000.
本屬中國產3種。長白巖菖蒲(T. coccinea Richards.)主要產于吉林南部(長白山、撫松、安圖)和安徽(黃山),其余2種主要產于我國西南地區[1]。
2 新記錄種
巖菖蒲 (圖1),
Tofieldia thibeticaFranch. in Nouv. Arch. Mus. Paris ser. 2, 10: 95. 1888. 中國植物志14: 10, 1980;Flora of China24: 76, 2000.
葉基生,側扁,長3~7 cm,寬0.15~0.35 cm,花葶高10 cm,花序長4 cm,花梗長0.5~0.7 cm。果斜立,不下垂;蒴果分裂不及中部;種子一側具縱貫的白帶。
巖菖蒲分布于中國西南部,生于海拔700~2 300 m的灌叢下、草坡或溝邊的石壁或巖縫中[1]。陜西省首次發現于南鄭縣龍頭山近山頂懸壁上,海拔2 180 m,107° 00′28.20″ E,32° 43′34.41″ N。該植物生于環境較為陰濕的懸壁巖石上,此次發現的巖菖蒲約20株。伴生植物有狹萼報春(Primula stenocalyx Maxim.)、光柱無尾果(Coluria omeiensis Ku var. nanzhengensis Yü et Ku.)[9]、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 Maxim.)、湖北蠅子草(Silene hupehensis C. L. Tang)、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直瓣苣苔〔Ancylostemon saxatilis (Hemsl.) Craib〕等植物。據資料記載[8],曾在南江縣采集到巖菖蒲的標本,此次采集地與四川南江縣毗鄰,再加上此地氣候溫潤,壁石聳立,適宜巖菖蒲的生長,發現巖菖蒲并不奇怪。
3 討論
巖菖蒲屬中國產3種。除長白巖菖蒲(T. coccinea Richards.)外,其余2種主要產于中國西南地區[1]。叉柱巖菖蒲和巖菖蒲分布區域有重疊,二者最為相似,但叉柱巖菖蒲種子一側不具縱的白帶,花梗長1.5~3 (~7) mm;蒴果常平展或多少下垂;而巖菖蒲種子一側具一縱貫的白帶,花梗長 (3~) 5~12 mm;蒴果常上舉或斜立,決不下垂與之相區別[1]。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14卷)[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0: 8-11
[2] Chen X Q, Liang S Y, Xu J M, et al. Flora of China[M].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0(24): 73-263
[3]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秦嶺植物志(第1卷第1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1: 313-378
[4]陳彥生. 陜西維管植物名錄[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420-432
[5]王民柱, 唐臻. 漢中植物名錄[M]. 西安: 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367-377
[6]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鑒編委會. 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鑒(第8卷)[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6: 272
[7]李思鋒, 黎斌. 秦嶺植物志增補[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3: 25-32
[8]賈渝, 馬欣堂. 大巴山地區高等植物名錄[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5: 360
[9]谷粹芝. 中國薔薇科新植物[J]. 植物研究, 1990(3):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