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柳榮 成海波 湯奎
隨著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顯著提升。但從實體經濟的需求看,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仍有必要;從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看,負債端存款成本的剛性嚴重制約了資產端利率的進一步下行。在此背景下,為推動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近期我國銀行業在利率自律機制的統一協調下,共同決定對存款定價機制進行改革。
新發展階段我國存款市場的“變”與“不變”
長期以來,銀行存款是我國居民投資和儲蓄的重要渠道,也是商業銀行負債端資金的主要來源。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深化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資本市場、資管市場、互聯網金融等新金融業態不斷涌現,存款市場也迎來一些新的變化。
我國存款市場的“不變”
存款仍然是銀行負債端主要資金來源。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負債端資金來源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但一般性存款仍然是商業銀行負債端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重要基礎,也是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截至2020年末,我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2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同經濟增長和貨幣供應增速基本匹配;中資銀行人民幣存款占各項資金來源的71.6%,這一比例在近5年基本保持穩定。未來,隨著同業市場監管的趨嚴和負債端資金來源穩定性監管的強化,預計一般性存款在商業銀行負債端的地位將愈加凸顯。
存款基準利率仍然發揮“壓艙石”作用。第一,存款基準利率是居民存款儲蓄的重要定價基準,關系著廣大居民的切身利益。第二,存款基準利率作為重要的政策利率,是中國人民銀行實施貨幣政策調控的重要工具。第三,存款基準利率在維護存款市場定價秩序、防止非理性競爭行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多次強調,存款基準利率將長期保留,并將在我國利率體系中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
我國存款市場的“變”
存款呈現“定期化、長期化”趨勢。近兩年,隨著貨幣市場基金收益水平持續下行,銀行理財加快凈值化轉型,各類金融產品持續打破剛兌,居民對銀行存款尤其是高收益存款的需求有所上升,存款“定期化、長期化”趨勢有所加劇。從定期化趨勢來看,2020年末,中資銀行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例較2019年初提高11.3個百分點;2021年5月末,這一比例在2020年末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高8.2個百分點。從長期化趨勢來看,以國有六大行為例,2020年末,六大行存款剩余期限在1年以上的占比為19.0%,較2018年提高6.2個百分點,且提升幅度有逐年加快的趨勢。
存款利率水平與市場利率走勢背離。近年來,隨著存款“定期化、長期化”趨勢及存款市場競爭的加劇,存款利率水平存在“易上難下”的剛性,與市場利率走勢發生背離。以國有六大行為例,2020年存款付息率為1.62%,較2018年提高11個基點;而同期市場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年期SHIBOR下降約170個基點、DR007下降約30個基點、1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下降約120個基點。存款利率水平的持續高企嚴重制約了商業銀行資產端對實體經濟的讓利程度,也容易導致商業銀行資產端風險偏好的上移,更不利于商業銀行內源性資本的可持續補充。
存款定價改革高度契合新形勢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要求
2015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放開了對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商業銀行可在存款基準利率基礎上自由上下浮動一定比例確定實際執行利率。當前,在貸款端LPR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后,推動存款定價改革并加快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成為金融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應時應勢推動存款定價改革
LPR改革有效促進存款利率市場化。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貸款定價方式由“貸款基準利率×倍”改為“LPR+基點”的形式,其中LPR由18家報價行自主參考MLF利率進行報價形成。這一改革有效地暢通了央行政策利率到貸款利率的傳導路徑,同時兼顧了市場化貸款利率形成機制。自改革以來,貸款利率水平變化有效地反映了市場資金供求的關系,切實打破了貸款利率的隱性下限。自2020年以來,貸款利率明顯下行,客觀上推動了商業銀行主動適當降低存款利率以保持穩健經營。
監管部門多措并舉加強存款市場管理。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出臺多項舉措,規范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經營行為,有效維護存款市場健康競爭秩序。一是加強存款利率管理,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和活期“創新”產品進行整頓。二是對結構性存款進行規范,要求商業銀行不得發行收益與實際承擔風險不相匹配的結構性存款。三是規范互聯網存款管理,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四是對異地存款進行規范管理。禁止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有效維護存款市場合理競爭。五是加強商業銀行負債質量考核,推動商業銀行加強負債質量管理。
推動存款定價改革和利率自律上限優化。2021年6月21日,經過利率自律機制工作會議審議通過,我國銀行業決定對存款定價機制進行改革。一是改革存款定價機制。各期限存款利率定價方式由“存款基準利率×倍”改為“存款基準利率+基點”。二是各期限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較改革前“有升有降”,主要是合理調整了存款期限溢價水平。其中,一年以內的短端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長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改革前,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較一年期高175~188個基點,而近3年國債三年期收益率與一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期限溢價最高不超過60個基點,存款利率期限溢價嚴重高于市場利率,本次改革有效縮小了二者之間的差距。三是國有銀行和中小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保持合理利差。考慮中小銀行在網點分布和客戶黏性等方面均處于弱勢,為保持目前相對均衡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小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略高于國有銀行。
存款定價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統一金融市場產品定價標準。從國際對標來看,存款定價機制大多采用加點的方式形成。在美國、歐洲、英國、日本等金融市場較為發達的國家,存款利率主要是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加點形成,例如美國存款市場利率主要是在聯邦基金利率或LIBOR的基礎上加點形成。從國內金融市場對比來看,隨著2019年貸款市場完成LPR改革,除存款外,各類固定收益類產品和金融工具均已采用利率加點的方式對客報價。因此,推動存款定價改革,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也有助于加快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
增強貨幣政策精準傳導效能。存款基準利率是重要的政策利率,在貨幣政策傳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采用基準利率上下浮動進行存款定價的情況下,由于長期限存款基準利率較高,在執行相同上下浮動比例時,長端利率將發生明顯的杠桿效應,扭曲存款期限結構,擴大或縮小政策利率效果。以基準利率上浮1.4倍為例,在當前基準利率水平下,一年期執行利率水平將比基準利率高60個基點,三年期執行利率水平將比基準利率高110個基點,二者相差將近一倍;反之,若以基準利率下浮,各期限利率水平差異將小于對應基準利率差異。這一杠桿效應將對貨幣政策在銀行市場的精準傳導產生不利影響。本次改革則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有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精準傳導效能。
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質效。2020年以來,商業銀行持續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實施較大范圍、較大幅度的減費讓利、惠企利民政策。從確保銀行體系的穩定性角度上看,客觀上需要商業銀行積極優化負債結構,通過負債端高質量發展來支持資產端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商業銀行以本次存款定價改革為契機,優化存款定價機制,理順存款期限結構,為資產端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釋放空間。
便于銀行主動加強利率風險管理。一方面,本次改革有助于提高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自主定價的自由度和精準度。隨著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優化的推進,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客戶基礎、戰略導向、業務需要等制定存款差異化定價策略和精細化管理方案,進一步提升存款定價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隨著存款加減點定價優化的完成,商業銀行各類資產與負債項目將在定價方式上實現有機統一,這有助于緩解商業銀行利率風險中的基差風險,同時也有利于商業銀行主動應用凈息差管理、衍生品套期保值等現代化管理手段進行利率風險管理。
切實保障廣大客戶的合法權益。一是本次改革對存款人的利益影響較小。雖然改革后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但是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占比較小,對存款人收益的影響總體較小。二是可以有效引導居民合理科學作出投資和儲蓄決策。隨著存款期限結構的進一步理順,居民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期限偏好、流動性偏好等,科學合理制定儲蓄和投資策略。三是有效避免重大風險事件對存款人利益的損害。本次改革進一步規范了存款市場秩序,將切實避免個別商業銀行通過不規范的“創新”產品進行吸存的非理性行為,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此類商業銀行負債成本與資產風險容忍度之間的惡性循環,有效防止發生重大風險事件而導致存款人利益受損的情況。
構建存款市場新發展格局的幾點建議
商業銀行積極推動本次改革實施。推動存款定價改革,商業銀行是重要的一環,也是主要的執行者。在本次改革中,建議商業銀行積極做好以下幾點以確保改革平穩順利落地:一是做好配套系統改造。本次改革將涉及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和對客報價系統的改造工作,做好相關改造是確保改革落地的關鍵一步。二是修訂授權體系和合同文本。商業銀行需要及時修訂內部存款定價授權體系和對客合同文本,確保符合自律約定。三是加強存款合規宣傳和客戶引導。商業銀行需全面排查各渠道存款價格宣傳展示的合規性,避免誤導客戶存款行為,同時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回應客戶咨詢、建議等。
多方共同維護存款市場健康秩序。健康的存款市場環境需要監管部門、行業自律組織、商業銀行共同維護。一是監管部門強化存款管理。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出臺多項措施有效規范了存款市場管理,后續建議監管部門繼續加強存款市場監測并持續完善管理措施。二是有效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建議進一步探索應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加強對市場違規行為的監測和定性能力,并豐富處罰手段、加大懲戒力度,提高違約成本。三是商業銀行切實遵守行業自律約定。商業銀行要自覺維護存款市場秩序,避免惡性競爭,堅決杜絕以“創新”產品突破利率自律約定上限,同時加強同業監督,共同推動存款市場健康發展。
穩妥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并軌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當前,貸款利率LPR改革已取得實質性成效,下一步建議穩慎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在存款基準利率將長期保留的前提下,完善存款利率調整機制,確保存款利率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配;強化金融風險監管,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傳染和不當競爭。
以數字化經營推動存款業務可持續發展。如何拓展低成本結算性資金來源,增強負債資金的穩定性和負債成本的合理性,將是商業銀行在未來存款市場競爭中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數字化經濟時代,商業銀行需要精準捕捉客戶需求變化和深度挖掘客戶價值潛力,加快系統性思維轉變和創新性技術應用,通過“建生態、搭場景、擴用戶”的數字化經營模式,實現客戶流量聚集、價值增值和存款沉淀的共融共生。
不斷優化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在平穩推動本次改革落地實施的同時,建議商業銀行進一步優化內部管理機制,推動資產負債管理邁上新的臺階。一是及時研究內部轉移定價(FTP)的調整和優化。促進存貸款利率傳導在商業銀行內部的自我完善。二是前瞻性地制定存款差異化定價策略。一方面,利率市場化的持續推進在客觀上要求商業銀行持續提升自主定價能力;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在主觀上要求加大對存款定價的精細化管理力度,根據自身客戶結構和業務特點前瞻性地制定差異化定價策略。三是積極探索主動利率風險管理。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和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率風險不斷凸顯,商業銀行需要加快研究主動利率風險管理策略,積極探索應用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套期保值,有效維護自身價值穩定。
積極拓寬居民投資和儲蓄渠道。一方面,為滿足居民合理均衡的投資和儲蓄需求,金融市場主體需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增加金融產品供給。另一方面,隨著投資和儲蓄渠道的不斷拓寬,居民的差異化、個性化需求等得到滿足,商業銀行負債端資金來源也會得到持續豐富。因此,拓寬投資和儲蓄渠道不僅有助于實現居民財富保值增值,而且也有利于推動金融體系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總行資產負債管理部)
責任編輯:楊生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