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增霆



當前評估信托業風險狀況面臨相關行業統計數據缺失的困難和挑戰。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信托業協會陸續不再公布風險資產規模、特色業務以及新增信托項目規模等指標數據。同時部分信托公司被接管或陷入經營困境,加劇了人們對行業風險狀況的擔憂。即使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時一些重要經營數據再現轉機,觀點分歧也依然較大。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削弱了常規的分析判斷。為提高分析效果,需要進一步探索信托業的一些特殊事實及內在邏輯。
信托業發展與風險的平衡關系
信托業風險評估一直沒有成熟的方法和指標體系。尤其與相近的銀行業和基金業相比,這種差距更為明顯。它的公開行業統計分類指標和數據都還沒有實現資管新規的標準要求,還存在分類不合理、部分指標含義模糊及數據質量低等問題。當前,由于常用的風險指標數據缺失,使得風險評估更加困難。這時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調整,即在方法上轉向行業發展與風險之間的平衡關系,在指標數據上更加倚重衡量行業經營發展的績效指標。發展與風險之間此起彼伏的平衡關系是一般化行業風險評估的邏輯基礎。在近些年來的學術研究中,它也被發展成為宏觀經濟和特別行業的“在險增長”(Growth at Risk)理論。
平衡關系特別適用于從轉型發展的角度探討信托行業風險問題。從2018年開始,信托業進入轉型調整期。該時期平衡關系的主要表現特征是發展績效水平降低而風險水平升高。具體來說,信托業陷入了業務規模收縮、效益下降與風險資產規模上升的負反饋循環。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與歷史問題暴露的疊加沖擊下,2020年批量信托公司陷入經營困境,一些重要行業統計數據停止發布,標志著這種負反饋循環開始傳遞出逼近臨界點的警示信號。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不僅界定了信托業的轉型調整期,還指出信托業風險加速暴露以及少數信托公司已裂變為高風險機構。信托業是否已經面臨行業困境或新一輪的清理整頓,還是轉型調整中正常的風險釋放,這種生死攸關的問題成為行業風險的主題。顯然,這與2013年中期錢荒事件中最受關注的風險主題大不相同,當時是聚焦于微觀業務層面上短期性的流動性風險。
從平衡關系的角度觀察,信托業風險狀況從2021年開始的確出現了好轉跡象,有望逐步走出最近三年多來的壓力情境。積極信號來自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根據2021年第一季度的行業統計數據,行業利潤總額實現當季同比增長8.7%,暫時扭轉了連續5個季度負增長的頹勢。發展績效指標的改善有助于進一步緩釋歷史風險問題,有時也可以理解為風險化解之后的成就。同時,資金信托在證券市場上的布局持續加快,已經連續4個季度加速增長,當季存續規模的同比增速約為25%。管理財產類業務規模也實現了連續5個季度的加速增長。這些新動能為行業轉型發展與風險出清提供了基本面支撐。第二,2018~2020年的信托公司年報數據表明,凈利潤負增長的公司數量逐年減少。值得警惕的是,虧損公司的數量及規模很可能逐年大幅增長。2020年虧損范圍擴大的變數是有6家信托公司陷入經營困境且仍未披露年報。第三,2021年上半年監管部門的通報表明,部分高風險信托機構得到妥善處置。此類信息緩解了人們對2020年重大風險事件可能導致行業風險擴大與外溢傳染的憂慮。
當前斷定信托業發展與風險之間的新平衡已經來臨,還為時尚早。針對該問題的辨析及分歧已經成為當前行業發展前沿的焦點。上述事實還沒有實質性改善市場預期。發展指標的局部改善并不意味著風險水平的實質性下降。悲觀一方的觀點認為,行業歷史風險仍將加快出清,不確定因素還可能帶來更久更大的壓力。
主要風險指標及推斷
信托業的主要風險指標是行業風險資產規模以及突出反映監管壓降情況的銀信類業務規模。這兩個關鍵指標都面臨統計數據缺失的問題,需要運用相應的統計方法進行推斷或填補。統計方法采用轉型調整期的小樣本歷史季度數據。理解這些風險指標的推斷及含義,需要借助平衡關系及其中的發展指標。
信托業風險資產規模及占比
行業統計中的風險資產規模指標仍然是衡量信托業風險的關鍵指標,它在信托資產規模中的占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類比銀行業的不良率。信托業協會最后一次公布它的數據的日期是2020年第一季度,當時的數值為6341億元,在信托資產規模中占3%。截至停止發布時,該類規模與占比的指標數據都處于加速上升的勢頭。
圖1給出了風險資產規模缺失數據的兩種推斷結果。據此, 可以進一步外推預測未來兩種不同的走勢。第一種情形采用歷史數據的趨勢線擬合。通過Excel繪制散點圖,季度日期采用以零為開始的整數序列替代,就可以展示多種可選的趨勢線擬合方式。這里,二次多項式曲線的擬合效果最好,擬合優度(R2) 達到0.99。但是,行業風險正處在加速釋放的過程。根據趨勢線外推計算的缺失數據估算值代表了一種相對悲觀的順周期思維結果。2021年第一季度的估算值約為1.2萬億元,在同期信托資產規模中的占比高達6.02%。這種順周期推斷具有警示意義,未必符合現實。
第二種情形是行業發展與風險之間平衡關系的典型應用。這里的風險指標采用風險資產占比,發展指標采用利潤總額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見圖2)。這兩個指標之間的統計相關性可以理解為平衡關系的經驗表現,其中風險指標的缺失數據也可以據此推斷出來。發展指標隱含某種程度上的風險處置信息,即營收中原本屬于利潤的部分額度被用于處置風險,從而使得利潤占比下降。它與風險指標的負相關性只在轉型調整期內較為顯著,在此之前則不然。2019年第一季度是轉型發展期內的一個中間分界點,當時監管壓降業務發生了跳躍式反彈。分界點的后一階段小樣本回歸分析的擬合優度為0.79,顯著高于前一階段,因此被用來推斷風險資產占比指標的缺失數據,進而可以計算出對應規模指標的估算值。
上述兩種情形的推斷代表兩種不同的分析思路和結果。第二種情形由于考慮了信托業經營發展方面的特征事實,相比第一種情形更加貼近行業現實,結果也相對保守。在第二種情形中,?2021年第一季度風險資產規模及占比指標的估算值不及第一種情形的一半。這是建立在利潤營收比對風險資產占比依然有79%解釋力的假設基礎之上的。如果當季的發展指標反彈缺乏持續性, 或者說未來有很大可能向過去的趨勢方向回調,那么風險指標的估算和預測值都可能變得更高。因此,考慮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的短期因素之后,更加理性的風險評估結果可能介于上述兩種情形之間。
銀信類業務規模及變化
信托業的轉型調整情況為從發展的角度估算風險增加了事實依據。積極的轉型調整主要表現為舊業務及拖累作用的持續下降,新業務及拉動作用的穩步上升。銀信類業務與證券類資金信托業務是這兩股對流力量的典型代表。前者的變化代表著歷史問題及風險的化解進程。它曾經是特色業務的范例,后來變成了涉嫌違規融資與通道業務的監管壓降對象之一。后者代表當前的增長新動能,也曾是2018年以前高杠桿或配資問題的監管對象。在合規監管的標準下,兩者沒有優劣之分。它們的代表意義都是相對的。信托業的歷史問題及風險在資管新規以及監管壓降要求中已經描述過多種情形。增長新動能不限于證券類業務,還包括各式各樣的服務信托。證券類業務的增長情況在前面已經有所闡述,下面將重點考察存在數據缺失的銀信類業務。
根據銀信類業務規模的變化路徑(見圖3),歷史問題及風險的化解過程雖然時有反復,但方向明確。2019年第一季度的跳躍式反彈表明歷史問題可能出現的短期反復。該類業務又可以細分為兩個子類:證券類和非證券類。在行業統計中,證券銀信類業務出現在一直正常披露的證券類資金信托業務中;非證券子類占比較大,需要從銀信類總體中分離出來。總體的數據出現在特色業務板塊,從2020年第二季度起不再披露。因此,非證券子類業務規模的缺失數據需要推斷。以2019年第一季度為分界點,非證券子類以及銀信類業務總體規模在監管壓降之下呈現出線性趨勢。按線性趨勢估算,每季度銀信類總體的平均壓降值約為4524億元,其中非證券與證券子類的壓降值分別約為3592億元和93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證券銀信類業務的變化軌跡沒有跟隨證券類信托業務總體的反轉趨勢,而是表現出突出的壓降特征。
當前,除了銀信類業務之外,單一資金類業務與投向房地產、基礎設施領域資金信托業務的規模統計數據都在最近一年多來處于持續下降態勢。這些業務與前面所述的非證券銀信類業務統計口徑不同,存在某種交叉。因此,這些事實有力支持了有關后者的線性下降趨勢假設以及缺失數據推斷。否則,數據缺失也很可能意味著悲觀情況的發生,即壓降停滯或相關業務統計陷入混亂。
穩步壓降舊業務對于防范信托業風險較為關鍵。在當前形勢下,對房地產及相關產業的風險較為敏感的信托業務的調整壓力仍然較大,容易引起風險狀況的劇烈變化。這是悲觀預期的主要依據。而且,壓降問題及風險突出的舊業務存在兩個風險點:一是公司轉型調整不堅決,壓降不力或出現過去那樣的放松及反彈;二是公司管理混亂與無序處置導致風險擴大和蔓延。2020年陷入經營困境的信托公司在此類問題上表現突出。這種現實使得人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新舊業務之間實現分割厘清,從而高估新動能的支撐作用。新業務的盈利模式不同于舊業務,利潤率通常相對較弱。因此,將舊業務壓降至合理水平,降低歷史問題的拖累仍然非常重要。
結論
總體來看,當前信托業風險狀況處于尚未陷入行業困境的高風險水平。這種狀態在根本上取決于行業發展與風險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行業發展績效下降、風險水平上升是信托業轉型調整期平衡關系的基本特征。基于歷史數據趨勢線的擬合及估算方法,存在缺失數據的行業風險資產規模及占比指標都達到了具有風險警示性的水平。但是,參考行業發展績效指標的小樣本回歸分析似乎給出了更理性的判斷,這類風險指標可能大致處在趨勢擬合值與最后發布數據之間的區域里。另外,以銀信類業務為代表的歷史問題業務的壓降表明風險化解進程具有一定的確定性。在行業集中度上升以及新舊業務之間弱相關性的背景下,歷史問題及風險的分割厘清與化解變得更可控。隨著以利潤總額和增長新動能為代表的發展績效得到改善,行業發展與風險之間的平衡關系也將向好的方向調整。
防范與化解轉型調整期的信托業風險,需要做好如下三個方面:第一,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信托業協會應當盡快按資管新規要求制定和發布新的行業分類統計標準及數據,并做好新舊標準及數據之間的銜接。在嚴重的數據缺失與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信托業績效下降與風險上升的負反饋循環可能在某些時候加劇悲觀預期,進而放大風險。第二,在監管層面上,仍要保持歷史問題業務的壓降與管理責任的壓實,有序處置風險,避免管理混亂和向外風險傳染。這是部分已經陷入困境的信托公司的教訓。第三,在公司層面上,需要加大向新業務轉型調整的力度,壓縮舊業務風險敞口,為不同的盈利模式、盈利水平、風險水平及問題劃清邊界,邁向信托公司發展與風險之間的新平衡。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責任編輯:孫?爽
9766392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