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國網江蘇連云港供電公司(簡稱連云港供電)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要求,整合內外部資源,全面實施“紅色基因注入”工程,打造傳承、實踐、傳播“三大支撐”引擎,實現“紅色基因注入”與“推動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為推動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連云港供電聚焦紅色基因內核,開展多維度、多載體、多層面的黨課,持續強化思想陣地建設,讓紅色基因在黨員干部和員工的頭腦中落地生根。
多維度的內容讓黨課更接地氣。連云港供電在黨課內容的選取上,既有關于黨的十九大精神、建國70周年偉大成就等規定內容,也有黨的基本理論、地方黨史、行業內典型案例和身邊的先進黨員等自選內容,全方位闡述開山島愛國奉獻精神、抗日山革命人文精神、連島改革創新精神等紅色基因對引領公司發展的價值與意義,持續激發廣大黨員投身連云港建設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多載體的形式讓黨課更有活力。連云港供電在鞏固傳統黨課陣地的基礎上,打造“市內+市外”的實景黨課教育體系,建成“旗幟領航·連電連心”黨建綜合展廳、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實踐基地等綜合性展示平臺,不斷擴充公司的紅色基因庫;讓黨員到黨史的發生地去學黨史,組織公司黨員干部參加“鹽城新四軍精神”“淮安周恩來精神”等市外紅色實景黨課,多維度感受廣袤江蘇大地其他優秀紅色基因的歷史與傳承。
多層面的授課讓黨課更聚人心。連云港供電通過構建黨委成員帶頭講,支部書記深入講、典型引領示范講和宣講團巡回講的多層面黨課教育體系,有效地整合了黨課授課人資源,推動了傳統黨課的常態化和多元化,打通了普通黨員教育“最后一公里”。積極開展青年微黨課、互動講黨課、分布式黨課等活動,努力營造黨員“人人學黨課、人人講黨課”的氛圍,讓黨課成為黨員干部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紅色基因注入”工程,不僅要有遠大的革命理想,硬朗的工作作風,樂于奉獻的精神追求,更要注重實踐,把信仰、宗旨、作風、要求與具體的崗位和工作結合起來,落實為具體的行動,讓人民群眾得實惠,用具體的成效來檢驗紅色基因注入的成果。
服務英雄模范。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崇尚英雄要從為英雄本身服務出發。早在1995年,連云港供電就開始為守島夫妻哨王繼才和王仕花提供用電服務,彼時開山島的生活條件還極其艱苦,煤油燈和手電筒是夫婦倆僅有的照明工具。2013年,全國首個“綠電上島”項目成功投運,夫婦倆因為第一次用上了空調笑逐顏開。2019年,開山島智能微電網及海水淡化項目成功投運,困擾夫婦倆多年的用電和用水難題被徹底解決,歷經32年風雨洗禮的巡島英雄路也被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捐建的32盞路燈點亮。同樣在1995年,連云港供電與灌云縣南崗鄉24名老軍人建立了長期幫扶關系。24年來,參加幫扶的人員共計1380人次,服務超過138次,當年結對的老軍人如今只有2人健在,但幫扶行動依然在繼續。崇尚和服務英雄模范,連云港供電一直在路上。
服務人民群眾。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連云港供電積極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公司宗旨,用實際行動踐行“當好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架起黨聯系服務群眾連心橋”。公司堅持扶貧先扶志,掛鉤幫扶灌南縣田樓鎮30戶貧困家庭,通過組織“連心電”志愿者送政策、送知識、送溫暖,實現精準扶貧、戶戶脫貧。堅持為民解難題,公司黨委通過深入基層調研,摸清連云港市贛榆區海頭鎮能效管理不足的現狀,啟動“智能用電伙伴村鎮”建設,為對蝦養殖戶以電鍋爐代替傳統煤鍋爐謀劃方案,使傳統的農業養殖升級為智能化養殖,2020年該鎮海鮮銷售額達50億元人民幣。
服務企業發展。紅色基因注入的成果,要靠推動企業發展來檢驗。連云港供電實施紅色基因注入工程,以幫助開山島守島英雄和車牛山島駐防官兵解決保家衛國的電力保障問題為目標,常年開展海島微電網建設。在開山島建成海島智能微電網和海水淡化系統,徹底解決了英雄島的缺電缺水問題,印有“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八個鮮紅大字以及“國網”標志的風機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山島的新地標;在車牛山島上建成我國首個交直流混合智能型海島微電網系統,為我國“高海邊無”(高海拔、海島、邊防、無人區)地區的持續可靠用電打造了新樣板,為保護海疆提供了堅強助力。海島微電網項目先后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特等獎、全國質量管理創新大賽一等獎、國網經研體系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榮譽。公司黨委獲評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首屆“紅旗黨委”和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連云港供電積極打造傳播引擎,讓先進引領力更強,企業的正能量更多,推動更多的員工學典型、成典型。目前已有5名個人和1個集體榮登“中國好人”榜,實現了“中國好人”單人、雙人、團體的全維度全覆蓋,公司“好人”數量在省公司系統名列前茅。
定好儀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和規范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禮儀儀式”這種帶有符號化、可復制特征的體驗式傳播載體,讓紅色基因以富有儀式感和體驗感的方式呈現出來。連云港供電推動紅色基因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傾力打造共產黨員服務隊“入隊禮”,用充滿莊重感和儀式感的方式幫助服務隊隊員開啟履約服務生涯。“入隊禮”分為講隊史、記初心、亮身份和作承諾四個部分,并穿插了贈送服務記錄本和紅馬甲的環節。“入隊禮”簡約但不失莊重,通過固化的儀式流程,引導服務隊隊員牢記初心使命,積極投身到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中去。
講好故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好的故事不僅生動精彩而且蘊含著哲理和內涵,具備入心、入腦的強大藝術感染力,是實現紅色基因注入的有效途徑。2018年,連云港供電創作《407道畫痕》,以一扇普通的木門為第一視角,講述了國家電網人“你用電、我用心”的為民服務故事,獲得國資委優秀品牌故事文學類排名第一。2019年,公司以40年間車牛山島的用電變化為線索,創作《四十年,一座島》,講述車牛山島孤懸黃海的“變形”始末,榮獲2018年國資委“走進新時代,展現新形象——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故事企業大賽一等獎。
做好傳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在紅色基因的傳播上,連云港供電始終秉持媒體融合的理念,在進一步強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同頻共振的基礎上,多維度、全品類策劃制作宣傳產品,不斷放大紅色基因的傳播效應。在開山島微電網工程“紅色島·綠色電”主題傳播中,公司精準把握“指尖上”這一特質,充分運用微信、微博、抖音各類主流媒體直播平臺開展感性傳播,直觀展現項目建設過程和開山島的點滴變化。開山島“雙連”促“雙好”主題黨日活動在今日頭條直播,獲10萬人次播放,“國網江蘇電力開山島投運”微信閱讀量超40萬人次,一個個“10萬+”見證了新媒體的時代力量。
“紅色基因注入”讓企業發展動能更強勁,企業發展讓“紅色基因注入”更有生命力。傳承好“紅色基因”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連云港供電黨委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努力,讓“紅色基因”在推動企業發展、助力員工成長的過程中更鮮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