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翠萍
【摘要】新時代,閱讀能力成為影響學生素養發展的凸顯因素。如何提升小學生閱讀品質,提高小學生閱讀素養是當下語文教學改革關注的問題。提倡“1+X”繪本閱讀策略,借助繪本閱讀提升學生閱讀品質,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核心素養成長之基地。
【關鍵詞】1+X;繪本閱讀策略;閱讀品質
繪本,是一種兒童喜歡的、感興趣的通過圖畫與文字共同講述一個完整故事的讀物。繪本閱讀是學生最喜歡的閱讀方式之一,為讓繪本教學更加有效,倡導探究運用“1+X”繪本閱讀策略,提升閱讀品質。最早接觸“1+X”概念是在新課標改革中,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精讀”與“略讀”融合,實施“1+X”閱讀策略。受此啟發,為更好提升小學低段學生閱讀品質,提出以精讀(教讀)繪本或核心主題有效延伸為主要路徑的“1+X”繪本閱讀策略。“1+X”繪本閱讀,確立好主題閱讀的主議題“1”,精心選擇“X”文本,抓住“+”的時機,巧用“+”的方式,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品質,引領實現最大的主題閱讀效果。
一、尋覓好書,建立繪本閱讀體系
繪本有直觀生動風趣的畫面,優美簡潔的文字,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等特點,成為兒童喜歡閱讀的一種讀物。因此,在推薦書目時應更多以學生為本位,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程度,選擇適應其興趣和閱讀能力的讀本,倡導快樂閱讀。如貼近學生生活的《大衛去上學》《大衛不可以》等,在繪本閱讀中能讓小讀者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由自主陶醉在閱讀中。又如色彩鮮明的《我救了一只大烏賊》,仿佛讓人親臨其境。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快樂閱讀。立足兒童的興趣點,關注兒童閱讀感受,是教師在推薦閱讀繪本時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創新課堂,提升繪本閱讀品質
第一,轉變教師角色,營造“趣”讀氛圍。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喜歡閱讀才是提升閱讀品質的關鍵。那么,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培養呢?從教師轉變教學角色出發,用講故事的方式,與學生共情,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激活學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如在指導《小豬變形記》這一繪本時,把激發兒童閱讀繪本的興趣放在第一位。《小豬變形記》寫法詼諧有趣,想象奇特,出人意料,塑造了一只很人性化的小豬,學生仿佛從小豬身上看到了自己或伙伴調皮的影子,很有親切感,興趣很濃。老師一開課變身講故事小姐姐拉進與學生距離,讓學生先接觸孫悟空,體會它七十二變的神奇,然后問:“如果你會變,你想變成誰?為什么?”學生們一下子思維活躍起來,各種奇妙的想法都有。接著,老師又變身書中的小豬,讓學生談“豬”給大家留下的印象,然后觀察小豬,激發學生談豬有些什么奇妙的想法,都做了些什么。最后,還推薦很多相關的繪本書給他們閱讀,整節課趣味盎然。
第二,創新教學策略,設計“悅”讀活動。一是閱“圖”得法,“暢”享美妙。在指導《時間的禮物》時,課堂通過“師生共話,閱圖——品讀促學,得法——角色體驗,悟美——讀中想象,升華”四個環節,結合圖畫理解故事內容,讓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片,借助原文的句子,進行角色體驗感受,在閱圖中學法,請學生看圖發揮想象,把句子說得更生動、具體。二是聚焦言語,激活想象。在指導《小豬變形記》繪本閱讀時,采用“聚焦言語,激活想象”的教學策略,發到引領學生閱讀繪本,激發想象的目標。在教授本節課時,設置如下問題:從封面上看,小豬想干什么?小豬為什么會難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邊看圖,邊猜測,邊想象。在學習繪本的過程中,小豬分別想變成長頸鹿、斑馬、大象等,老師需要繼續追問:小豬看到后想干什么?做了什么?假如大家是長頸鹿,怎么樣?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想象發揮的時候。所以課堂上,學生們不斷產生了新奇的想象。三是指導觀察,學習表達。觀察表達是語文課提升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的重要渠道。老師需要在很多地方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引導表達。例如,《小豬變形記》教學開始的時候,老師讓學生觀察豬的羽毛、眼睛、手里的花,得出結論是小豬很難過。之后,老師讓學生觀察后用自己的話來說,然后讀“煩、煩、煩……”后來,小豬看到長頸鹿、大象等干了什么呢?老師教學生這樣表達:小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做?別的動物怎么說?學生們按照這樣的順序,很快就會講清楚。四是圖文結合,巧加動詞趣味濃。為了讓《母雞蘿絲去散步》成為一節生動有趣的繪本閱讀指導課,指導時采用“圖文結合,巧加動詞”教學策略,通過“讀文字,建構意義——讀圖片,拓寬思維——讀細節,填詞添趣”三個環節進行。授課老師讓學生圍繞著“狐貍能不能成功吃到母雞”“狐貍會有哪些動作呢”這些話題,學習從圖片的細節中尋找依據,想象動作,補充動詞,讓學生感受圖畫中的細節里蘊藏的奧妙,進而愿意反復閱讀、不斷發現、大膽猜想、清楚表達。
三、拓寬教學思維,引領“廣”讀延伸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思維的拓展,引領學生做到廣泛閱讀延伸,即從一本書到一套書、從一個故事到一個系列,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注重積累,有量的保證,有質的提高,最終為獨立閱讀和終身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應該是“1+X”閱讀精髓所在。
如在閱讀《我有友情要出租》后,當學生在孤單寂寞的大猩猩身上學到“出租友情”的點子,領悟了友情的真諦后,再推薦學生們閱讀友情有關的系列叢書的其他讀本——《小羊和蝴蝶》《南瓜湯》《敵人派》等,讓學生在繪本讀物中深刻理解友情的真諦。當學生閱讀《好餓的毛毛蟲》時,被艾瑞克·卡爾爺爺簡單有趣的小故事,美侖美奐的插圖畫面所吸引時,教師可以推薦他的其他繪本《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從頭到腳》等經典作品,讓學生對這位兒童繪本界的地位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有更深入的了解。每一次閱讀,從課內閱讀引領,到課外閱讀延伸,激活了學生閱讀興趣,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品質。
運用“1+X”繪本閱讀策略,通過尋覓好書,建立以學生興趣和綜合素養為導向的閱讀體系;通過大膽改革創新課堂,提升閱讀品質;通過拓展教學思維,倡導海量閱讀,把課外閱讀機智引入課內,延伸廣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并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有機綜合、考慮生情、學情與故事本身,有效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匯一體、優化處理。讓我們牽手魅力繪本,引領學生在海量閱讀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徐雨燕.談教學低年級繪本閱讀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8(12):90-92.
[2]艾偉明.在繪本閱讀中發展語言和思維[J].小學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