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容
長期以來,“名校情結”“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等思想影響了很多人,有些地方、有些人總是喜歡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學校和學生,以至于捧熱了毛坦廠中學、衡水中學等“高考工廠”,殊不知,考試成績只是教育評價中的一項內容。如果僅僅以考試成績作為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學業優劣甚至品德高低,那么必然會忽視“德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甚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其中的“四個評價”,明確告訴我們:在教育評價體系中,除了結果評價,還有過程評價;除了分數排名,還要綜合考慮增值評價。除了基于考試分數的“單一評價”,還有綜合考慮學生能力素質、平時表現的“綜合評價”,這為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指明了方向,對我國今后的教育發展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下面我就結合語文教學,簡單談一談自己對“四個評價”的理解和認識。
一、改進結果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大多數語文老師采取考試和分數評定的量化評價方式,這種評定學生學習結果的教育評價方式,有精確的測量指標作為評價的依據,往往能快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評,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可信度。我國的高考,作為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主要是通過筆試的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對學生某一階段學習結果的量化評價。語文高考成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解題能力,但是僅僅依靠一個分數,很難反映出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語文素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道德、價值觀等方面更無從測量。而對于具有獨立思想和豐富情感的學生而言,那些筆試無法測評的品性,諸如自信心、好奇心、同情心、責任感、意志力、求知欲、誠實守信品質、團結合作精神等,卻是教育評價中更需要關注的內容。因此,語文教育要改進結果評價,在原有評價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以適應新時代的育人要求,例如,提高語文學科的命題水平,努力設計出更科學的筆試來測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取向,更有效地評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年來,高考語文試題增加了許多情境性和應用性的題目,如讓學生寫書信、演講稿、公益廣告、新聞評論等,收到了一定成效。另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結果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質性評價的方式,例如用“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優秀作業、活動記錄、照片錄像、實驗報告等材料,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態度、創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語文實踐能力等的依據,把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客觀、準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強化過程評價
強化過程評價,可以通過觀察記錄與搜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行為和作品進行評價,因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在內容上除了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掌握之外,更應該重視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評價,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在平時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搜集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的各種材料,如作文、周記、讀書筆記、課堂問答、討論、研究性學習成果、調查報告、考試試卷、活動記錄以及表彰等等,從中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品性和態度,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詳細記錄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情況,從而對學生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另外,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還可以通過開展辯論、演講、討論、朗誦、課本劇表演等多種活動,實施表現性評價,利用考核表、評分規則等評價工具,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和評價,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三、探索增值評價
教育評價領域中,增值評價是測評學生進步幅度的一種評價方法,與橫向比較的評價方式不同,增值評價能夠持續關注后進生的進步程度和努力程度,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還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磨練他們的意志。因此,教師要從多個角度評價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使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到語文學習進步的快樂,從而切實達到以評促學的效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態度、學習成效,以便發現其進步和閃光點,及時做出評價。例如,每次批改完作業或者評卷結束后,我都會大力表揚有進步的學生,有時候可能是僅僅因為他的書寫比以前漂亮了,也可能是僅僅因為他做題的速度比以前快了,總之,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感到語文有趣,學習快樂,從而獲得學習自信,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健全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重在對學生的考試成績、綜合素質及非智力因素等進行全面考查,是破除“唯分數”論、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程度,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參與活動的廣度與深度、學習效果等,以此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全面考核和評價。另外,從評價主體來看,綜合評價鼓勵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可以邀請學校、學生、家長、社會、企業等外部評價主體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綜合評價。例如,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評價,讓家長反饋學生在家的語文學習表現,報告學生每天是否能主動聽、說、讀、寫,按時完成語文作業等。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語文課堂學習表現或語文作業、語文測試、語文活動、語文學習態度等進行自我評價,以此用評價促進反思,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同伴互評的模式,引導學生對同桌同學或同組同學的學習態度、學習成果等進行評價,以此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以上“四個評價”是一個整體的評價體系,是互相聯系、互相配合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深刻領會其中的精神和要求,不斷探索,認真落實,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錯誤導向,切實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做出科學、客觀、公平、合理的評價,以教育評價促進語文教育教學的發展,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