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櫻
【摘要】擁有職業幸福感是每個教師的追求。本文圍繞如何做個有幸福感的“引路人”進行論述,以引起教育者們的共鳴,從而提升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幸福感。
【關鍵詞】班主任;中學;愛;教育;幸福感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自身幸福的創造者,勞動是幸福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币虼耍瑒趧邮且磺行腋5脑慈=處熓菍W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工作瑣碎而平凡。也許,幸福的事情不一定常常有,但幸福感可以經常有。其實,在日復一日的育人工作中,幸福感比幸福要來得重要,也來得容易。那么,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如何做一個有幸福感的“引路人”呢?
一、以勤奮和細心去收獲幸福感
一個班的班風、學風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態度與方法。如果班主任對班級的日常工作疏于管理,那么,他所帶的班級不可能是個好班級。因為,教師的行為舉止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俗話說“有樣學樣?!薄墩撜Z·子路篇》也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筆者做班主任從來不敢偷懶。擔任班主任多年來,每天提早到校,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班里看看,課間也時不時去班里瞧瞧。這樣,班里有什么問題就容易發現了,學生知道筆者會經常到班里檢查,他們便不敢生事,全都規規矩矩的。
班主任在勤于管理班級的同時,也要注意細心、用心,于細微處發現問題。
比如,上課時,班主任如果發現一向很認真聽課的學生無心聽講,課后應及時過問;碰到學生不舒服時,班主任應及時送去問候。這些舉動看似平常,但對于遇到問題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這也無形中也加深了受到幫助的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感情,有了感情做基礎,學生自然會聽從教師的教育。班里的學生能聽話,不惹事,不鬧事,班級問題會少很多,對一個班主任來說,這不就是一件幸福感滿滿的事嗎?
二、以愛心和理解去擁抱幸福感
“愛是土壤,愛是陽光。”一個教師,首先要有愛學生的心,才能真正用心地去教育學生。如果純粹是出于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的目的,教師對工作就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熱情。
當然,教師對學生的愛無需常掛在嘴邊,更無需驚天動地,有時只需一個善意的表情,一句溫暖的話語,一次中肯的表揚,都是愛的體現。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靈是透明的,教師是否關心自己,他們都分辨得清清楚楚。
教師的愛亦要以理解為前提,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需求,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不是全憑自己的意志和權力去強迫學生。如,筆者所帶的2017屆的學生小鈺,她愛運動,喜歡足球。七年級時,她加入了學校足球隊??墒撬哪赣H認為足球隊早晚都要訓練,會影響學習,擔心她考不上高中,想讓她退出足球隊。但小鈺堅持自己的選擇,對母親的話不予理會。為此,她母親給筆者打了電話。筆者說:“孩子愛踢球是好事,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培養毅力?,F在的孩子怕苦,能自愿加入足球隊的女孩子太少了。她說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你就相信她一次吧。”
后來的事實證明,小鈺沒有令她的父母失望,她足球踢得很好,參加比賽為學校球隊爭了光,也順利考上了高中。看到學生健康向上地成長,教師怎能不感到幸福呢?
三、以寬廣的心胸去體會幸福感
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顆幼苗,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遭受風吹雨打,枝彎葉落。如何去扶正小苗,使它朝著陽光,努力長成參天大樹呢?
筆者所帶的2011年畢業的學生小林,在她四年級時,筆者擔任她的語文教師。她成績不錯,時常到辦公室來找筆者。在她五年級時,筆者已不擔任她的語文教師。一天,筆者發現放在辦公室抽屜里的錢少了一些。起初,筆者沒當回事,以為是自己記錯了??墒菐滋旌笸瑯拥那闆r又出現了,筆者把這件事情告訴辦公室的同事,他們說肯定是學生所為,一定要抓個現行。
終于,某天下午,有一個學生被辦公室董老師逮個正著,竟是小林,董老師正是她當時的班主任。筆者得知此事,完全不敢相信。董老師告訴筆者,四年級時小林就知道了筆者的錢包所在的位置,她的家境困難,父母工作很辛苦,她就想通過拿筆者錢包里的錢幫父母減輕負擔。筆者了解原因后,對董老師說:“都怪我,不該隨意放錢包。這事就算了,不要公開……”
巧的是,升入初中后,筆者又任小林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她的學習成績在班里依然名列前茅。到九年級下學期時,她擔心考不上一中,心理壓力很大。筆者適時地開導她,幫助她,最后她順利考進一中。去一中報名前,她給筆者發來了短信:“老師,是你的寬宏大量包容了我,改變了我,是你的無私愛心幫助了我,謝謝您!”那一刻,筆者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四、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創造幸福感
個體長期從事同樣的工作,難免會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教育工作辛苦而單調,教師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著備課、上課、管理班級等同樣的事情……書教得久了,在知識儲備和教育方法上,都會出現“吃老本”的現象。教師如何跟上新的教育步伐,不至于倦怠和掉隊呢?
筆者認為,教師應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創造幸福感。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應在教育方法和能力等方面進一步提升,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教師應堅持走在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前頭,勤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深入研究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把新的教育理論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中,使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在課堂上完整地統一起來;教師應善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幸福感才能像泉水般源源不斷,永不枯竭。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边@是教師職業最美的寫照。一名教師,唯有甘于辛勞、默默付出、淡泊名利、執著堅守,方能在教育中獲得更大的快樂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劉運東.論語(彩插勵志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2]孫瑞雪.愛和自由[M].中國婦女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