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宋吾銘 岳曉峰
關鍵詞:CMF ;電動轎車;內飾設計
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電動汽車作為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新方向。盡人皆知,汽車內飾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設計師而言, 優秀的 CMF 設計可以為汽車內飾提供極佳的空間氛圍,從而使方案效果完美呈現。從創新設計的角度出發,設計師通過對消費者需求和生活方式的詳細探索,完成材料、色彩、表面處理工藝的協調規劃,豐富產品形態,設計出具有卓越用戶體驗和綠色環保的產品。文章主要闡述了CMF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的應用意義與思路,以期為電動轎車內飾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
1 CMF 概述
CMF 由色彩(Color)、材質(Material)、表面處理(Finishing)三大要素組成,是指針對產品設計中的色彩、材料和加工工藝進行專業化設計的知識體系和設計方法。CMF 是一個集合概念,逐漸演變為一個專業術語,也是大工業分工在設計行業的具體體現[1]。在設計領域,并不是簡單地羅列這三者,更重要的是色彩、材質、和表面處理工藝三者之間的關系對最終呈現效果的優化。從學術角度看,CMF 是以產品的色彩、材質和工藝為觸點,研究產品品質與用戶心理體驗的對應關系;從商業角度看,CMF 設計更多地依賴市場的發展趨勢與用戶需求,對產品色彩、材料和工藝作出對應選擇,使其在同類產品中具有競爭力。從方法角度看,CMF 是重實踐、重科學、重藝術、重趨勢的設計方法。從屬性角度看,CMF 設計是工業社會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提升產品視覺品質競爭力的手段。通過對色彩、材料、工藝的整合和優化,使設計對象獲得最佳的外觀、功能和品質,使設計對象在實用和美觀上達到最佳的平衡。CMF 設計的價值在于賦予產品“美”的外觀品質,創造超越產品功能,能與消費者對話的產品[2]。從物質層面來說, 產品材質要符合人們的安全和健康要求,造型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舒適度,色彩要能給消費者帶來內在的觸動。從精神層面來說,不同材料、顏色的觸覺和視覺感知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
2 CMF 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汽車內外飾面的作用是不同的,外部飾面主要體現視覺的審美效果,而內部飾面則直接關系到司機和乘客的身心感受,尤其是汽車內飾的色彩(Color)、材質(Material)、表面處理工藝(Finishing),已成為消費者文化內涵表達的主要元素和“情感”的集中體現。與外部造型設計相比,汽車內飾所涉及的板塊部分相對更多,遠遠超過整車外部造型設計的工作量。并且內飾設計的要求更多,既要使車內空間功能齊全,又要讓乘客感覺舒適、美觀[3]?,F如今的汽車行業,私家車市場快速增長,汽車內飾設計也開始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合理應用CMF,可以在節省設計和生產成本的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打造更加綠色、健康、環保、安全的駕駛艙。
3 CMF 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3.1 色彩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Color)是產品外觀效果的首要元素,是人類視覺直觀感受最為重要的部分,它就像形態一樣,是一種造型語言,每一種產品在我們的頭腦中都有一種理想的狀態,這是我們必須追尋的。同樣的造型采用不同的色彩,最終呈現的外觀效果也會有很大差別,并且帶給消費者的感覺也不同,所以說色彩是產品外觀品質創意的重要源泉。當然沒有材料和工藝的支持,色彩就沒有施展其魅力的載體和平臺。色彩具有三個物理屬性:色相、明度以及純度,不同的色彩有著不同的功能指向,例如黃色給人以明快、愉悅和溫馨的視覺感受,紅色給人激情、熱烈的視覺感受,藍色和綠色給人以寧靜、清新的視覺感受等。轎車內飾設計中的色彩能給消費者傳遞出溫度感、興奮感、平靜感、安全感等[4]。設計師的任務是將色彩與消費者情感的共鳴關系納入色彩設計的維度,給人和汽車提供所需的色彩。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色彩選取的影響要素應注重以下四方面:
1) 造型、色彩、材質、工藝設計的統一。電動轎車內飾的色彩設計要充分考慮材料的質感。汽車的內飾大部分材料多為工程塑料,它可以適用于不同的色彩。此外,噴涂、電鍍、拋光、印刷等表面處理工藝技術如今已經逐步得到了發展,應充分利用它來創造和諧的內飾色彩。
2) 有主題基調。長期以來,單色調一直是汽車內飾的主色調,現在汽車內飾色彩越來越多樣化以適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雙色內飾可以較好地解決整體色調與單色調的矛盾。
3) 符合形式美法則。形式美法則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變化統一。美學法則在電動轎車內飾的色彩設計中同樣適用,但需靈活運用。
4) 彰顯電動汽車行業所傳達的時代精神。電動轎車行業面向的是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和有環保意識的人群,所以在色彩應用上,自然要搭配出彰顯科技與環保的色彩。例如江淮IEV5 內飾色彩選擇黑色作為主基調,再采用白色與其結合,不僅形成對比還可以相互調和,同時搭配藍色加以裝飾點綴,展現出電動科技與環保的特色。
3.2 材料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的應用
材料(Materia)是產品外觀效果實現的唯一載體,是決定工藝、色彩和性能的先決條件。新型材料與材料的新應用對CMF設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它們為產品創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土壤。沒有材料,無論是工藝還是色彩都只是空中樓閣。對于不同的材料,用戶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可通過觸覺以及視覺獲得。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通過對材料感性的運用表達產品的實用性能和情感價值。在工業產品設計領域,材料的選擇通常集中在金屬、塑料(橡膠)、木材、玻璃、陶瓷五個方面。例如,粗磨砂塑料、極簡的陽極氧化金屬、純凈透明的材質、平紋啞光的塑料、溫暖濕潤的光亮陶瓷、天然的木質材料[5]。
電動轎車內飾的飾面材料決定了內飾整體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這將直接影響人們的使用體驗。一般來說,汽車內飾材料多為ABS、PP,以及皮革、織物等多種復合材料。材料的選用不僅要考慮市場的發展趨勢,還要考慮產品的性質和深層意義??紤]到電動轎車倡導“綠色環保美”的新理念,表面材質應選擇耐用、生產能耗低、易加工等特性的材料,例如新環保塑料材料的應用。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環保塑料材料越來越廣泛的被使用,它們不僅具有傳統塑料材料低能耗、易加工、重量輕、可循環利用等特點,而且具有易塑性、耐化學、耐高溫、高韌性等優勢,它們甚至可以成為金屬的替代材質。隨著各個國家對保護生態環境、愛護環境資源的重視和努力,應用生態環保材料的觀念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新型環保塑料材料作為電動汽車輕量化發展的重要替代材料,是電動轎車內飾材料設計的必然趨勢。
3.3 表面處理工藝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的應用
表面處理工藝(Finishing)是產品成型與外觀效果實現的重要手段,表面處理工藝依附于材質而存在,材料離開工藝不成型,沒有型亦不成器,產品亦不成立。所以工藝與材料之間的相輔相成關系是產品構建的基礎,無論是產品的結構,還是產品的外觀,都是材料與工藝互助的結果,當然也包括色彩。表面處理工藝能夠為產品增加美觀性,優化材料的性能,延長使用周期。不同的表面處理工藝也會傳遞出不同的材質情感,比如類似于木紋的材質可以給人帶來親切、自然的感覺。質感是指各種不同物體所具有的特質,如鋼鐵、竹木、陶瓷、玻璃、毛料等的柔軟、堅硬、粗糙、光滑等真實感覺。肌理是指材料本身表面的組織構造,是客觀存在于材料表面的表現形式。通過表面處理掌握材料的合理使用,結合產品的形態、顏色和使用環境,賦予產品獨特的質感效果。
在電動轎車的內飾設計中,表面處理工藝的合理性可以很好地展示材料的質感和色彩。常見的處理工藝包括仿木紋、金屬和布料等表面效果。將藝術和現代技術相結合,通過表面噴涂、電鍍、氧化等工藝展現出特定的紋理、圖案、色彩、質感、光澤等效果,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的視覺和觸覺感受,如輕重感、軟硬感、明暗感和冷暖感等,體現出電動轎車內飾的整體品質[6]。恰當的表面處理工藝使轎車內飾更美觀,材料更耐用,還可給用戶帶來精神上的滿足。
4 結語
隨著當前國家所提出的“綠色環保節能發展”新理念,人們對汽車行業的發展寄予了較大期望,電動汽車由此應運而生。CMF 是汽車行業中內飾設計情感的直接載體,屬于細分設計范疇,通過這個設計,可以在感知層面上實現設計對象與用戶之間的溝通。因此,CMF 設計中包含的色彩、材料和工藝都具有很強的感性因素。CMF 在電動轎車內飾設計中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地激發用戶的情感共鳴,進一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