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孟席

關鍵詞:地鐵站;適老化設計;通用設計理念
1 通用設計的概念概述
“通用設計”這一概念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教授麥斯提出的,指的是無需改良或者是特別的設計就能被所有人使用[1]。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人們又總結出通用設計的七大原則:公平使用、彈性使用、簡單易懂、咨詢明晰、容差納誤、節省體力、空間尺度適宜及易操作性。在歐美國家,通用設計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推廣。隨著時代的發展,通用設計的覆蓋面也從原來的無障礙設計擴展到更加多元、包容的“全民設計”[2]。
2 地鐵站適老化設計的存在問題
2.1 安全性問題
安全性問題指的是在無障礙設施設置不足和缺少一些緊急救助設施的問題上。這一類問題往往出現在較早建設地鐵的城市之中,較晚建設地鐵的城市有所改善,但仍有不足。以北京地鐵西直門站為例,經調研發現西直門站存在以下三個問題:首先換乘線路上缺乏無障礙電梯,雖然有電扶梯,但是往往是單向的;其次樓梯梯段寬度大,中間設有扶手,只有在樓梯兩端有雙層扶手,以上兩點問題對老年人出行有著較大的安全隱患;最后由于西直門地鐵站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地鐵車站,所以老年人在這樣的空間中發生意外的可能性較高,但是西直門站的緊急呼救和急救設施較為缺乏。
2.2 便利性問題
便利性是指座椅、衛生間、扶手等設施使用的便利性。無障礙衛生間是服務老年人等行為不便人群的重要服務設施,但我國地鐵站配有無障礙衛生間數量不能達到全覆蓋,且在一些設計細節上也稍顯不足。比如無障礙衛生間的門大多是平開的,但是對于輪椅人士來講推拉門使用起來會更為方便。
2.3 導向性問題
目前地鐵車站的導視系統存在一些細節問題,比如指示不清晰、字體或圖示太小、換乘車站無障礙指示標識不足等。以徐州地鐵為例:首先徐州地鐵一號線與三號線指示圖特別是綜合信息指示圖與平面設計之間存在較大的區別,增加了老年人閱讀的難度;其次存在圖示指示不明確的情況;最后是換乘車站的換乘指示地標指向的是普通人的快捷換乘通道,導致老年人難以找到無障礙換乘通道。
3 基于通用設計理念的地鐵站適老化設計原則
3.1 安全性原則
在適老化設計中安全是最應該放在首位的。在發生火災時,老弱病殘是最難疏散和救援的,所以在地鐵車站應考慮將一些緊急的救助設備放入車站中,將車站建造成弱勢群體的安全島。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一些地鐵車站的豎向交通也應充分考慮弱勢群體的使用。
3.2 公平性原則
公平性原則指的是以公平化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使用者,不偏不倚正視每一名乘客的使用需求。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地鐵站設計要充分照顧到每一名乘客的使用體驗,在眾多的使用需求中去尋找相對中立的設計策略。具體做法是通過調研統計,得到不同人群在總人群中的所占比例,以及不同人群所對應的使用需求,最后根據這些數據來進行相應的設計。
3.3 包容性原則
包容性原則指的是同一空間適用于不同情況的使用者,也就是集合化使用原則。在早期的設計中,無障礙設施往往與健全人使用的設施分離設置,造成了殘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的不便。有時有些無障礙設施會和其他設施產生沖突,還有一些無障礙設施由于使用受眾過少但卻又占用了太多的公共空間。
3.4 精細化原則
要深入了解老年人與其他人群生理、心理的不同,從而了解到老年人群的行為習慣和需求,找到解決彼此需求的平衡點,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解決這種使用矛盾的方法往往存在于細節之中,如老年人視力往往會有所衰退,因此,可以在樓梯和自動扶梯的邊緣畫上黃線以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
3.5 便捷性原則
便捷性主要指的是,地鐵車站在動線的設計上要盡可能地簡單,在導視系統的設計上要更易懂、更準確的傳達信息。更為規范系統的導視系統可以使老年人更易于理解。地鐵車站與車站的空間是連續性的,這也是地鐵車站與其他公共建筑的區別之一。所以每個地鐵車站的動線設計應該具有連續性,如每個車站站臺層通向站廳層的無障礙電梯的位置應盡量一致,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無障礙動線的距離。
4 基于通用設計理念的地鐵站適老化設計思路
4.1 交通流線適老化設計
地鐵站臺一般是由入站口、站廳層和站臺層組成。入站口連接的是站廳層與地面。站廳層是乘客買票、安檢和進站的地方。站臺層是乘客候車、上車的地方。乘客在地鐵站內部的主要行為方式是通過和停留(圖1)。
從地鐵進出站交通流線圖可以看出解決地鐵適老化,主要需要解決的是垂直交通問題。從站臺到地面有兩段垂直交通,解決好這兩段垂直交通與站臺、站廳和出站的關系就可以實現地鐵流線的適老化。
4.1.1 無障礙電梯便利性
無障礙電梯由于可以快速實現垂直運輸且運行平穩,適合老年人以及其他行動不便的乘客使用。目前我國新建的地鐵站一般都配有無障礙電梯,每個地鐵站一般只有一部能夠到達地面的無障礙電梯。未來地鐵站在建設時應考慮增加地鐵站無障礙電梯的數量以滿足老年人的使用。無障礙電梯的布置問題也是需要著重考慮的。由站廳層到站臺層的無障礙電梯應布置在地鐵無障礙車廂停放的位置附近。而地面到站廳層的無障礙電梯則需要著重考慮其可達性,在地面上的無障礙電梯的設計應更具標識性。
4.1.2 手扶電梯的適老性設計
手扶電梯由于有運輸量的優勢,所以相比于無障礙電梯,手扶電梯更多的被運用在地鐵站中。由于老年人各種身體機能的退化,手扶電梯應該更多考慮的是老年人的使用問題。手扶電梯應盡量采用最低速的0.5m/s 的電梯。在手扶電梯的上端、下端以及各個踏步處的邊緣應該具有警示作用的標識。為了同時滿足進出站的需求,應多采用上下行雙向的手扶電梯。
4.2 室內空間的適老化設計
地鐵站的空間環境的適老化設計可以從地面、墻面、照明和吊頂等方面入手。地面的適老化要首先考慮安全因素,也就是地鐵站內要盡力做到無高差、防滑,還有避免地面的炫光問題。同時,還要注意地鐵站層高的問題,過于低矮的層高會給老人帶來壓抑的感覺。所以在設計吊頂時要注意吊頂的厚度不宜太大,同時可以利用穿孔板材降低室內的噪音,利用條狀的燈帶可以更好地增強空間的導向性。一定要重點關注空間過渡部分的照明,由室外到室內的光環境要做到平穩過渡。由于老年人對于光線的適應能力較弱,要注重整體光環境的均勻性,同時避免炫光問題[4]。
此外,還要注意些細節部分的適老化設計。車站樓梯的扶手應盡量選用類似木制的材質,這樣可以避免扶手冬季過涼和夏季過熱的問題。車站的衛生間要盡量做到站站配有第三衛生間,第三衛生間不僅可以滿足老人和殘疾人的需求,也可以作為母嬰室來使用。要合理的安排站臺層的座椅配置和設計,由于老人坐立時需要用手撐著扶手,所以地鐵車站的座椅要配備有扶手,且扶手需要進行打磨和防滑處理以保證使用時的安全。
4.3 導視系統的適老化設計
導視系統是實現地鐵站可達性便利性的重要系統。良好的導視系統可以改善地鐵的便利性、可達性,良好的便利性與可達性也需要良好的導視系統來作后盾。
由于老年人對于智能設備的使用還是有些困難,所以地鐵的導視系統對于老年人來說十分重要。設計中導視系統中的版面布置、色彩選擇、字號大小還有標識設計都要清晰易懂。在導視系統的設計中應盡量多的選用圖形,減少文字使用量的同時保證信息可以清楚無誤的傳達給乘客。由于老年人視力的衰退,導視系統應選擇較大的字號,顏色應選擇鮮艷的、對比度強的文字來突出標志內容。目前我國地鐵最常采用的引導方式是吊掛指示標志,吊掛指示標志的優勢在于不宜遮擋、布置靈活。將多種的引導方式結合,確保引導標識可以連續不斷地提供準確清晰的方向信息,以此來滿足老年乘客的需求[5]。
5 結語
文章通過對于老年人的特征、地鐵站的特點和通用設計的理念進行歸納總結,提出通用設計視角下的地鐵站適老化設計原則。希望通過此研究可以改善未來老年人的出行環境,提高老年人使用地鐵的頻率,使地鐵可以更好地惠及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