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祥


關鍵詞:波普風格;國潮設計風格;影響
1 波普風格概述
1.1 波普風格的特征
1.1.1 強烈的色彩對比
波普時期的藝術作品不同于以往優雅的奶油色系,大多運用高飽和度的紅、黃、藍、綠等顏色來表現人們渴望釋放個性和對自由的向往。
1.1.2 復制拼貼的手法
波普風格認為藝術是對已有要素重新組合的過程,其主要創作手法是將已有元素通過拼貼的方式組合成新的藝術作品,以產生特殊的效果。
1.1.3 大眾化的藝術風格
不同于以往的藝術創作,波普風格的大量作品是采用機械化的復制方式完成的,且常見的生活用品、工業產品也是其創作的原材料,成本低廉,貼近生活,趨于大眾化。
1.2 波普風格的發展
波普風格的誕生使英國設計重新步入國際領先地位,迅速風靡全球。比如這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設計師馬丁· 夏普(MartinSharp)為其創辦的《OZ》雜志設計了一系列封面,其中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美術字”“陰影體”等字體風格,也有奧波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的黑白墨水插畫的風格,以及裝飾運動時期經常使用的異域美術風格。
2 當代國潮設計風格概述
2.1 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成因
“國潮”一詞普遍被認為是“中國潮流”的縮寫,即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潮流相結合,形成了中國本土的潮流品牌及設計風格。當代國潮風格是我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潮流設計碰撞的必然結果,是展現傳統文化的一種新方式。
曾經中國的設計文化沒有形成完整的設計風格,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西方的消費品與設計思潮傳入中國,形成在中國風靡一時的“歐美風”“日韓風”,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后來隨著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強與設計意識、品牌意識的覺醒,在我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潮流設計不斷碰撞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當代國潮設計風格這一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潮流相結合,既能表現出傳統文化,又能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貼近消費者需求的藝術與設計風格。
2.2 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特征
2.2.1 中國文化元素的使用
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國民族特色文化元素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使用是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一大特征。比如聯想電腦的《夸父》壁紙,還有各種結合傳統對聯元素、年畫元素設計出來的手機殼等。
2.2.2 中國傳統色彩的使用
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色彩來源有兩個:一是來源于中國傳統民俗,比如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紅等;二是從中國傳統繪畫中提取而來,顏色純度往往不是很高,但極具中國特色,比如華為的平板電腦產品MatePad Pro的后殼顏色為青山黛、貝母白等。
2.2.3 漢字的使用
漢字是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元素。漢字是象形文字,包含圖像屬性。此外,漢字的筆畫有繁簡之別,但所占面積基本相同,又具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因此很多當代國潮設計都使用漢字這一元素作為表達。同時不同的字體有著不同的情感傾向,比如宋體、楷體可以表現出中正平和,行書、草書可以表現出活力與個性等。
2.3 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精神內涵
2.3.1 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
“國潮”代表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1]。當代國潮設計風格以一種時尚的、流行的、年輕化的形式來提煉和表現傳統文化元素。這種風格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設計領域,不斷給我國傳統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與生命力。同時又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激發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2.3.2 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信
曾經日韓風、歐美風在我國非常流行,如今當代國潮設計風格在傳統文化和時尚潮流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穿國潮、用國貨作為一種自我表現的方式。并且中國的當代國潮設計風格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極大地提高了國人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調查數據顯示,83.05% 的消費者會因國潮風格產品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而產生購買意愿,引發購買行為[2]。
3 波普風格對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影響分析
3.1 對比強烈的色彩對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影響
波普風格的色彩傾向不同于國際主義風格時期單一、壓抑的色彩,而是采用明艷的、高純度的、對比強烈的色彩,注重以色彩表達內心的情感。例如艷麗的大紅色、橘紅色等,充分表現出人們愉悅的心情。多種不同色系顏色的碰撞也迎合了大眾,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個人表現的追求。這啟發了當代國潮設計風格運用不同于中國傳統風格的清新淡雅顏色[3],轉而采用鮮艷的、對比強烈的顏色,充分抓住了當代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心理。很多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產品,如手機殼、包裝紙等,都借用了年畫的色彩表現手法,將紅色、黃色、金色、藏藍等顏色有機結合。對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來說,這些色彩的搭配有一種美好的祝愿,并豐富了視覺效果,給人以活力和動感的感覺,受到年輕人的廣泛認同。
3.2 復制拼貼的手法對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影響
波普風格的主要創作手法是將已有元素通過拼貼的方式組合成新的藝術作品,以此來表達追求新奇、古怪的宗旨。啟發了不少品牌和設計師通過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借鑒和運用,打造出能展現我國文化魅力的國潮設計風格。如2018 年李寧依據中國傳統文化,設計出以“悟道”為主題系列服裝,登上紐約秋冬時裝周(圖1),將“中國李寧”標志、篆刻和李寧奪冠的照片通過拼貼的方法印到運動服裝上,結合創始人李寧對運動的感悟,表達了“自省、自悟、自創”的精神內涵,從運動的視角表達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潮流風格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大量使用復制品貼手法會產生同質化現象。比如在淘寶網搜索“國潮衛衣”, 許多借鑒舞獅元素的圖像都大同小異(圖2),有些甚至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分辨出其差別。只有從更深層次上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才能避免同質化。
3.3 大眾化的藝術風格對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影響
波普風格的大量作品是采用機械化的復制的方式,材料豐富,常見的生活用品、工業產品都是其創作的原材料,如玻璃、塑料、金屬等,趨于大眾化。這啟發了不少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服裝品牌與文化創意設計師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來完成其設計,設計出來的產品價格低廉、易于批量化生產,且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增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早期的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多為陶瓷雕像、國畫噴繪、玉石等產品,價格昂貴且遠離大眾日常生活,而新推出的文化創意產品則是筆記本、挎包、化妝品等生活用品,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設計語言中,價格低廉、款式新穎,因此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這也說明,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尋找靈感,以全新的形象融入設計活動中,并把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文化元素與生活產品結合,才是當代國潮設計風格長久發展的必由之路[4]。
4 結語
波普風格革新了審美觀念和美學思想,對現代設計以及現代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5]。其具有沖擊力的配色、新奇的表現形式以及大眾化的裝飾風格,都對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然而再大的寶庫只取不存也有用完的一天。當代國潮設計風格的長遠發展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國的設計從業人員應深入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順應社會發展趨勢,賦予中國文化、中國設計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