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杉杉
【摘 要】目的:探討早期綜合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療效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6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早期綜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 <0.05)。結論:早期綜合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具有顯著效果,能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感,降低并發癥風險,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綜合護理;四肢骨折;術后疼痛;并發癥;常規護理;療效
四肢骨折基本是由于外傷引起,常見的有交通事故、墜傷、重擊傷等的外部作用力下,使骨質發生破裂或損傷。護理對于四肢骨折患者尤為重要,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和康復情況[1]。早期綜合護理是針對四肢骨折進行全面、系統、針對性的護理,分別在患者入院時、手術前、術后24/48小時進行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心理、疼痛、康復等進行全面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療具有重大意義?;诖?,本次研究選取本院64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別予以常規護理和早期綜合護理的對照研究,其應用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批準,本次選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64例。采用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24歲~68歲,平均年齡(43.28±11.24)歲,交通事故14例,墜傷18例。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4歲~67歲,平均年齡(43.87±11.73)歲,交通事故15例,墜傷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包括各項體征的檢查、用藥指導、基本護理等。
1.2.2 觀察組:對患者予以早期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護理小組,有相關科室的醫師、護士長、護士等組成小組,并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術前1天~2天,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進行手術治療相關知識的講解,包括手術方式、可能出現的狀況以及預后等,以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心理。③術后24h,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的狀況,并與其積極溝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對不良心理進行安撫和疏導,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和依從性。并給予患者流質性食物,食入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和干預。④術后48h,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予以對應的止痛措施,包括鎮痛泵和疼痛轉移法。幫助患者改善術后帶來的疼痛感,有助于康復。術后患者主要是以臥床為主要,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協助其進行康復訓練,包括抬高腿、四肢伸展等。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術后疼痛評分,通過VAS量表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表示越嚴重。(2)對比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感染、壓瘡、四肢腫脹、頭暈。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術后疼痛評分對比
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四肢骨折是目前骨科較常見的病癥之一,大部分是由于外傷所致,導致骨質彎曲或破裂,嚴重者還會損害心腦血管,造成開放性骨折[2]。因此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是患者康復的核心,但術前術后的疼痛感會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影響后期治療和康復[3]。早期綜合護理是臨床上應用較廣的護理模式,首先會成立護理小組,并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在術前對患者進行治療相關知識和教育,以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提前做好心理準備[4]。術后也會持續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干預,予以患者相對應的止痛措施,并監督和指導患者的術后飲食。最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予以適當性、針對性的康復鍛煉,包括高抬腿、四肢伸展以及下床活動等。早期綜合護理能幫助患者恢復四肢功能水平和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得出,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8.75%,也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早期綜合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具有顯著效果,能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感,降低并發癥風險,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董洪偉.綜合護理干預對減少四肢創傷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效果觀察[J].糖尿病天地,2021,18(4):234.
[2] 張越.綜合護理對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6):155.
[3] 楊復榮.綜合護理模式在四肢創傷開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及影響探析[J].智慧健康,2021,7(10):142-144.
[4] 孫娟娟,戴新睿,張倩倩.探析綜合護理配合康復訓練在四肢骨折術后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