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陳之彬
【摘 要】目的:評價Pcv-aCO2(中心靜脈-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體復蘇的價值。方法:于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診療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遴選132例實施全面評價,運用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別為試驗組、對照組,均納入66例。對照組僅接受早期液體復蘇,試驗組以Pcv-aCO2為目標指導液體復蘇,分析兩組相關指標以及預后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結果相比較,試驗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較短,6h平均入液量較多,MAP、CVP水平較高,SCr水平較低,肺水腫發生率和病死率較低,各項指標均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以Pcv-aCO2為目標對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體復蘇進行指導,可顯著提升液體復蘇效果,降低病死率和肺水腫發生率,對改善疾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采取。
【關鍵詞】Pcv-aCO2;感染性休克;療效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因自身毒素和微生物產物導致的膿毒并綜合征,患者多半多伴隨存在休克。若感染病灶內的相關毒素和微生物進入血液循環以后,可激活體液系統與細胞內部的宿主,進而對于多個系統、器官產生不良作用,甚至還可影響灌注。為改善感染性休克緩和預后,應在發病后1-2h實施積極、有效的液體復蘇治療,進而糾正代謝紊亂及組織關注情況。相關學者指出,在液體復蘇期間,通過Pcv-aCO2監測結果為指導,可促進液體復蘇效果提升,進而改善疾病預后。本文實施對照研究,選擇醫院治療的1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對主體實施分析,重點探討了Pcv-aCO2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體復蘇的價值,詳細內容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是我院確診、治療的1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時間為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運用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別為試驗組、對照組,各納入66例。對照組,男35例,女31例,年齡32歲~74歲,平均年齡(53.08±3.65)歲。試驗組,男32例,女34例,年齡34歲~72歲,平均年齡(52.04±3.71)歲。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血管活性類藥物、抗生素、氧療、輸血等常規處理措施,于中心靜脈和右頸內動脈放置導管,給予患者積極的液體復蘇。對照組患者保證在復蘇6h內實現以下目標:(1)CVP為8mmHg~12mmHg;(2)MAP為65mmHg~90mmHg;(3)尿量≥0.5ml/ kg·h;(4)ScvO2>70%,維持時間超過6h。試驗組以上述指標為基礎,保證Pcv-aCO2水平在6mmHg,且維持時間超過6h[1]。
1.3 觀察指標
(1)相關指標:對比兩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6h平均入液量、MAP(平均動脈壓)、CVP(中心靜脈壓)、SCr(血肌酐)水平。(2)預后情況:對比兩組肺水腫發生率和病死率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相關指標評價
試驗組與對照組間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6h平均入液量、MAP、CVP、SCr均具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預后情況分析
試驗組與對照組間的肺水腫發生率和病死率均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感染性休克的臨床發生率較高,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達30%~50%,對于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嚴重威脅[2]。對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療,早期液體復蘇治療為主要手段,但是液體復蘇監測指標一直都是臨床重點關注的難題。
對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液體復蘇的監測,既往臨床采取ScvO2后進行指導,但是機體常存在血流異常、氧代謝異常未改善的現象,因而存在明顯的弊端。Pcv-aCO2評估時具有顯著的臨床指導意義,能夠準確的反應出機體組織的關注情況,和患者預后具有緊密聯系,通過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體復蘇進行評估,可有效明確復蘇情況,進而改善疾病預后[3]。
綜上所述,以Pcv-aCO2為目標對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體復蘇進行指導,可顯著提升液體復蘇效果,降低病死率和肺水腫發生率,對改善疾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采取。
參考文獻
[1] 王雪婷,高雪花,曹雯等.血乳酸聯合Pcv-aCO2/Ca-cvO2及下腔靜脈直徑擴張指數指導膿毒癥休克早期液體復蘇治療的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20,40(8):703-708.
[2] 梁宗柱.不同液體早期復蘇對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評分及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哈爾濱醫藥,2020,40(1):21-23.
[3] 卿楠,李晶文,頡永樂等.中心靜脈-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對膿毒癥休克患者早期液體復蘇指導價值的臨床研究[J].臨床薈萃,2019,34(10):9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