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教學方法,創設相應教學情境,拉近師生關系,活躍地理課堂氛圍,順利提升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文中結合地理核心素養內涵,探討地理課堂培養學生實踐力的創新路徑,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地理實踐力;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132-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geography,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creat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ituations, cl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tivate the geography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smooth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core literacy of geography,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way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geography classroom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imilar research.
【Keywords】Core literacy; Geographic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path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目標下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核心素養內涵與地理實踐力,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大幅度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要選擇合適切入點,將地理實踐能力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順利地實現地理教學目標。
一、結合生活地理現象
對于地理這門課程來說,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在學生看來是單調的,而且許多語言過于專業化,這就導致他們對地理學科喪失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到枯燥和乏味,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有很大的阻礙。可是,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如果教師能夠把地理的理論知識通過生活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有效地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和我們的生活進行鏈接,學生也能更加容易地去接受這些知識,降低地理知識的理解難度,能有效激發出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南方和北方所吃的主食有差異,可是卻沒有學生主動去分析這是什么原因。因此教師就需要借用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來給他們講解這一差異:由于地域差異和降水條件不同,因此農作物的種植也不同。我國北方干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南方和北方就形成了不一樣的飲食差距,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米飯為主。通過將教材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降低地理知識的理解難度,能有效提升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并主動學習地理知識。
二、創設相應教學情境
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通過情境教學法來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當中,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并不斷激發高中生的地理學習熱情和興趣。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對該學科產生興趣,興趣就會轉化為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地接觸該學科的知識,并自覺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的模式讓學生用身體去親身經歷和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用頭腦去思考,然后把這些東西內化成為自己的內在知識和能力,最后能將這些知識有效利用。
如說,教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去了解和認識與“洋流”相關的知識,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學習。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實驗,在水中放入紙船,然后利用風筒或在水下搖擺手掌帶動水流動,從而觀察風和水的流動會對紙船造成什么影響,模擬船在洋流中的情境,讓學生更清楚直觀地理解洋流。教師通過這樣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實踐中,課堂學習氛圍不僅會變得輕松,學生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
三、聯系地理地圖
要使地圖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發揮作用,首先就需要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指導,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例如:一般的地圖會涉及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要素,學生在進行讀圖時首先要關注這些要素,接下來根據圖表特點判斷是哪一類地圖,最后具體圖類運用具體方法進行讀圖。以等高線地圖為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讀圖:等高距為多少,何處為山峰,何處為山谷,何處為山脊線,何處為集水線等,要對地圖有重點的觀察,進行有效的分析,并積極地思考,從而提煉出地理規律,得出正確結論。好的讀圖能力可以培養學生準確,靈活地運用圖中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發揮地圖的作用。
地理課本上的知識由于較為嚴謹缺乏吸引力,需要好的課堂效果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在新課中利用地圖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學習季風時可以給學生展示我國冬季風,夏季風示意圖,教師設計問題提問,例如:這是哪個季節的示意圖?風向為什么不同?應該如何安排生產生活?通過這樣的導入,不僅可以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閱讀地圖的內容與閱讀文字不同,讀圖需要有思維的參與,學生的讀圖能力包括圖表感知能力、空間定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地圖的讀圖過程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途徑,學生可以從一幅沒有讀過的圖中了解到很多知識,從而解決問題。例如:可以通過圖中地理事物的經緯度來確定大體的位置。學生讀圖能力的不斷提高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從而幫助學生不斷獲取圖表信息,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有利于學生靈活利用圖表信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四、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合理確定與呈現問題在問題式教學中,設計問題是基礎,而確定一個問題不僅要涵蓋教材所述相關內容,同時還要聯系實際情況,突出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和結構性。因此問題的設計必須要有價值、有深度,能引導學生探索更多未知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能力。教師在設計好問題框架之后,還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呈現給學生,選擇恰當語言進行描述,同時注意將問題中的“行為動詞”進行突出表現。一個合格的地理設問應該具備以下條件:語言描述清晰;指向明確;結構完整;用詞嚴謹;符合地理學科特性。
例如在學習“熱力環流”等內容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空氣受熱膨脹會升高,遇冷收縮會下降。如此學生才有可能想通熱力環流形成的整個過程,在學生理解熱力環流原理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山谷風”“海陸風”“城市熱島環流”等案例,引導學生利用熱力環流原理對其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如此,既遵循知識點自身的邏輯性,又符合學生認知邏輯。在利用問題教學法講解“城市內澇”等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造成城市內澇的人為因素有哪些?在這些人為因素中分別對水循環的哪些環節產生影響?從人為因素著手,分析一下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緩解城市內澇?這些問題都是基于學生所學內容而設置,方向性明確,而且用詞嚴謹,充滿了濃郁的地理特性。
五、結語
總之,地理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要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活躍地理課堂氛圍,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兆槐.立足鄉土地理,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核心素養[J].新課程,2020(33).
[2]侯婧.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3]呂志忠.例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12).
作者簡介:尤加敏(1978.8-),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相關。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