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躍杰
摘要:生豬集約化規模化養殖背景下各種傳染性疾病呈現高發趨勢,原來控制的傳染性疾病又呈現爆發流行態勢,多種疾病混合感染并發感染,表現出來的癥狀十分復雜。在豬多種傳染性疾病當呼吸道疾病是威脅較為嚴重的一類疾病,引發該種疾病發生的原因十分復雜,病情發生流行之后,會威脅到豬的生長發育,對此就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細致的探討,掌握引發該路疾病發生的原因,并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發病率,保證生豬養殖安全。
關鍵詞:豬呼吸道疾病;發病原因;防治要點
臨床上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原因十分復雜,它是由多種病原侵染和不科學的養殖管理共同造成。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了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肺疫、豬流行性感冒等。上述幾種呼吸道疾病發病癥狀大致相同,診斷難度較大,如果診斷不及時,防護不及時,將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1? 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
1.1? 病原因素
病原因素是造成豬呼吸道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引發豬呼吸道疾病的病原種類多種多樣,常見的病原主要包括了肺炎支原體、豬流感病毒、繁殖與呼吸道障礙綜合癥病毒、圓環病毒、偽狂犬病毒、放線桿菌、附紅細胞體、嗜血桿菌、鏈球菌等,這些病原都會引發豬現一系列的呼吸道癥狀。近年來,隨著生豬養殖產業不斷向著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養殖密度增加的同時,各種呼吸道疾病也呈現高發趨勢,很多呼吸道疾病常常呈現混合感染并發感染,表現出來的癥狀十分復雜,給疾病的診斷工作帶來難度。
1.2? 養殖管理不大
由于養殖密度較大,不同年齡的豬在同一個圈舍當中,養殖氣候發生突變,圈舍的防寒保暖性能較差,豬舍內部的溫度變化較大,濕度較大,通風不良,有毒有害氣體積累,空氣質量變差,長途運輸,斷奶不合理,突然轉群飼料,突然更換飼料,飼料營養價值較差,使得豬群的身體抵抗能力下降,面臨較大的應激刺激,均會給各種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長提供條件。
2? 臨床癥狀
豬呼吸道疾病發生十分突然,急性發病期患病豬的體溫顯著升高到40℃,最高升高到42℃,精神狀態逐漸偏差,采食量逐漸下降,直到停止采食。患病豬的眼角分泌物顯著增加,結膜潮紅出血并出現炎癥病變,隨后咳嗽氣喘,呼吸急促困難,發病嚴重時,患病豬呈現腹式呼吸,犬坐姿勢呼吸。急性型沒有死亡的豬逐漸轉變成慢性發病,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飼料利用率下降,身體逐漸消瘦,有的患病豬停止生長發育成為僵豬,使得養殖場的淘汰率顯著升高。哺乳階段的仔豬受到病原侵染之后,短時間內就會出現典型的呼吸道障礙并伴隨明顯的神經癥狀。發生之后,如果不能夠及時診斷,經常會窒息而死,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育肥豬受到病原侵染之后,發病過程較長,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到42℃,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難,咳嗽呼吸急促。
3? 防治措施
3.1? 對癥治療
對于豬呼吸道疾病治療之前,首先應該明確具體的致病原。因為致病原種類較多,不同的致病原致病性不同,治療手段不同。另外,很多傳染性疾病會引發機體出現嚴重的免疫抑制,因此在明確具體致病原的基礎上,才能夠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對于豬氣喘病、豬流感、豬圓環病毒病、豬繁殖與呼吸系統障礙綜合癥等呼吸系統疾病,應該以提高身體抵抗能力抗病毒,預防激發感染為主要治療原則,選擇使用黃芪多糖注射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注射液,配合適量的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注射,提高機體抵抗能力,同時在飲用水中添加多電解多維,提高抗用機能力。對于體溫升高的患病豬,還可以選擇使用氨基比林和安乃近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治療。細菌感染引發的傳染性疾病,首先應該明確具體致病原,篩選出敏感抗生素,堅持聯合用藥,科學用藥原則,保證藥物的使用周期,這對控制疾病的發生流行有很大幫助。
3.2? 加強養殖管理
養殖場需要堅持封閉化全進全出的養殖管理模式,禁止非飼養人員和外來車輛隨意進出養殖場。養殖管理人員和車輛在進入生產區域之前,均需要執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妥善做好內外部環境的消毒工作,確保安全,避免人和車輛傳播病原。另外還應該控制合理的養殖密度,避免不同年齡的豬在同一個圈舍當中生存。制定科學合理的消毒制度,時定期對內外部環境進行嚴格消除,定期更換消毒劑,避免致病原產生耐藥性。重點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工作,尤其是應該加強母豬的基礎免疫,確保生產出來的仔豬通過初乳能夠獲得充足的母源抗體,防止仔豬斷奶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結合養殖場的疫病流行特點,妥善的接種各種疫苗,增強豬群的身體抵抗能力。以重點防范免疫抑制性疾病為主,加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接種力度,做好抗體監測,動態化調整免疫方案。科學選擇疫苗,科學使用疫苗,避免不同疫苗之間產生反應,影響到免疫效果。
參考文獻
[1] 單景學.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的病因、癥狀、診斷及防控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7(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