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納伊姆宣布,塔利班武裝人員已進入并控制了首都喀布爾。但隨著美軍撤離、阿富汗總統離開、塔利班遲遲未成立新政府,許多地方仍有沖突,局勢不穩,引發全球關注。
阿富汗處于“無政府狀態”
當前阿富汗正處于事實上的“無政府狀態”。
政府:誰在領導?誰將領導?
阿富汗塔利班進入喀布爾的同一天,總統加尼離開阿富汗,阿富汗政府基本已停止運轉。而塔利班迄今未宣布成立新政府,也沒有公布新的國家元首。
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8月17日在喀布爾說,塔利班計劃在阿富汗組建一個包容性政府。就政府的具體組織形式,塔利班還沒有明確解釋。塔利班領導人哈希米8月19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他們可能會組建一個委員會來管理阿富汗,這個委員會將在塔利班最高領導人阿洪扎達的領導之下工作。哈希米還說,阿洪扎達是塔利班的宗教領袖和政治領袖,但不會擔任類似總統的職務,他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該職務將另擇人選。
民眾:安全是唯一重要訴求
“對我來說,只有安全是唯一重要的訴求。”喀布爾街頭一間小店的店主奧馬爾說。這話道出了當下許多阿富汗民眾的心聲。
目前,喀布爾的社會秩序正在逐步恢復。在市區重要地點,大量手持武器的塔利班武裝人員或乘車或步行上街巡查,維護治安。塔利班警告,對任何犯罪行為都將嚴厲打擊。原政府機構自8月15日起不再正常運轉,銀行大門緊閉,大部分大型超市未能正常營業,停電還是家常便飯。不過,很多社區內的小商店和小市場已逐步開始營業。
國際社會:呼吁和平與穩定
阿富汗政局突變,不僅對阿富汗民眾影響深遠,也牽動著國際社會的神經。
美軍聯合參謀部官員漢克·泰勒8月19日在國防部記者會上說,自本月14日撤離行動開始起,共計有約7000人撤離。美方正盡全力在8月31日期限內完成人員撤離任務。如需改變期限,美軍將與塔利班再次進行對話。
七國集團外長及歐盟高級代表8月19日舉行視頻會議,討論阿富汗局勢。會議主席、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會后發表聲明說,阿富汗局勢需國際社會共同關注和應對,不能讓阿富汗重新成為恐怖主義的溫床。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8月19日發表聲明說,普京與意大利總理德拉吉當天討論了阿富汗問題,強調要避免在阿富汗發生人道主義災難,應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促進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19日表示,中方鼓勵并希望阿富汗塔利班將其積極表態落到實處。“阿富汗國內積累了諸多矛盾,美國又留下了大量難題,和平重建的進程難以一帆風順。”華春瑩說,在此過程中,國際社會應共同鼓勵和支持阿富汗各黨派、各民族團結合作,翻開阿富汗歷史的新篇章。(據新華社8.20)
20年,塔利班改變了多少
阿富汗政局8月15日“變天”以來,塔利班表現出的“靈活度”和“包容性”正加快國際社會對其重新認知的節奏。
經濟來源變多樣。英媒認為2021年的塔利班遠比它在1994年成為內戰主要派別之一時更強大、更富有。那時的塔利班有沙特出資,而如今的塔利班已擁有復雜的金融網絡和稅收系統。
領導層視野變開闊。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認為,從目前塔利班高層的表現看,視野顯得更開闊,給外界留下“能打也能談”的印象。當看到特朗普政府在阿富汗有加速撤出之意時,塔利班高層與美國達成《多哈協議》,此后還向華盛頓不斷發出“緩和”信號,表示愿意遵守和平協議。
談判方式變靈活。在對外交往方面,塔利班的談判方式更趨靈活,媒體公關技巧更是今非昔比。近幾年,塔利班設在多哈的機構曝光率越來越高,無論是在與美國及喀布爾政府和談,還是處理同俄羅斯、伊朗等國之間的恩怨,抑或積極尋求穆斯林國家支持等方面,該機構在塔利班對外交往領域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教合一”不變。塔利班“政教合一”的核心理念沒有變。分析人士認為,阿富汗是一個種族和部落文化占主體、民族關系極其復雜的松散政治集群,族群矛盾對該國局勢影響很大。據報道,塔利班已開始與前總統卡爾扎伊、民族和解高級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建立協調委員會,商討和平進程與未來政治組成架構。
(摘自《環球時報》8.19)
阿富汗敗局引西方多重反思
阿富汗局勢一夜突變不僅給阿富汗人帶來巨大影響,也讓美國及其西方盟國輿論陷入深刻反思。
軍事干預政策失敗。20年來,美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卻換得個美軍倉皇撤離、塔利班重奪政權的結局。一些西方專家坦言,美國的軍事干涉政策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英國《衛報》專欄作家波莉·湯因比認為,阿富汗戰爭的結局再次將西方的傲慢和自大暴露無遺,“西方國家以為它們可以利用軍事力量將阿富汗變成一個穩定的民主國家,這樣的荒誕幻想到此結束”。日本軍事記者田岡俊次在日本《鉆石》周刊發文質疑:美國攻打阿富汗真的從一開始就是“正義”的嗎?
美國盟主不再可靠。為了自己能早日從阿富汗的戰爭泥潭中脫身,美國拋棄了自己長期以來扶持的阿富汗政府。這一幕讓美國的西方盟友寒心。西方輿論紛紛質疑美國作為盟主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美國已經靠不住了。英國《獨立報》記者帕特里克·科伯恩近日在專欄文章中寫道,阿富汗的敗局再次證明“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時代即將結束”。
民主不能強加于人。美國入侵阿富汗后將西方價值觀和政治制度移植到阿富汗,建立起一套西方式的選舉制度和政治框架。但阿富汗政府的最終垮臺表明這一做法并不成功。一些西方專家開始反思西方國家長期以來不顧各國實際情況強行推廣西式民主的做法。德國反恐專家羅爾夫·托普霍芬說,西方政客從來沒有了解過阿富汗這個國家,并不關心阿富汗人的想法。簡單地把西方價值觀套用在阿富汗,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據新華社8.19)
貧困、饑荒、疫情——塔利班面臨多重難題
當地時間8月19日,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這個政府必須面對該國嚴重的干旱、饑餓、疫情和貧困等問題。
挑戰1:國際儲備資產遭凍結
世界銀行官網對阿富汗截至2020年的經濟情況的總體評估稱,阿富汗的經濟十分脆弱,政府約75%的公共支出資金來源于國際援助。近日一系列針對塔利班的經濟制裁,可能令阿富汗經濟問題雪上加霜。
據《紐約時報》報道,阿富汗中央銀行90億美元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約70億美元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拜登政府已經凍結了這部分資金。美國《西雅圖時報》稱,去年11月,全球60多個國家曾與阿富汗政府達成協議,在之后四年時間內向阿富汗提供12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近日,德國和歐盟都表示,可能不會向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提供這筆資金。
挑戰2:1400萬人面臨嚴重饑餓
“阿富汗有1400萬人面臨嚴重饑餓。”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阿富汗的負責人瑪麗·艾倫·麥克格羅蒂表示,目前阿富汗嚴重的干旱,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多種因素使得阿富汗本已嚴峻的糧食短缺問題可能演變成一場災難。
國際組織救助兒童會8月18日發表聲明稱,阿富汗的兒童可能會面臨嚴重的饑荒,在塔利班接管后,該國際組織已經暫停了援助工作。該組織在聲明中表示,“預計今年阿富汗5歲以下兒童中,有一半將嚴重營養不良,需要專門治療才能存活。”
挑戰3:防疫狀況堪憂
英國《獨立報》報道,8月15日塔利班接管喀布爾后,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許多阿富汗人都在幾天前逃亡到這座城市,目前這里報告的新增確診病例正在增加,弱勢群體正處于疫情暴發風險之下。世界衛生組織東地中海區域辦事處主任艾哈邁德·曼達里發表聲明稱,此前曾計劃派遣一支醫療服務小組前往阿富汗,但由于當地安全局勢突變,這一計劃被擱置。
有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阿富汗累計確診病例達152363例,死亡病例達7043例。目前,阿富汗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的人口只有0.58%。
(摘自《新京報》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