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日本軍隊發(fā)起了爪哇戰(zhàn)役。在這場海戰(zhàn)中,由荷蘭、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艦艇組成的ABDA聯(lián)合艦隊被兇悍的日本海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最后只剩下荷蘭的掃雷艦“亞伯拉罕·克里賈恩森”號(下稱“亞”號)。
這艘1937年服役的掃雷艦雖然“年輕力壯”,但最大航速只能達(dá)到15節(jié)。另外,作為一艘以掃雷為專業(yè)的艦只,“亞”號上的自衛(wèi)武裝也少得可憐,如果在空曠的海面上遇到擁有重炮和高速魚雷的日本軍艦,“亞”號既跑不掉,又打不過。
關(guān)鍵時刻,艦長帶著44名水兵上岸砍樹,給整條軍艦穿上“新外衣”,以便能在日本人面前瞞天過海。忙活了一天后,“亞”號掃雷艦的甲板上堆滿了連枝帶葉的樹干。艦長命令水兵把它們捆扎成“叢林模型”,盡可能遮蓋住暴露在外的艦體,那些實在蓋不住的地方,就用油漆噴涂成巖石或峭壁的樣子。
到了天亮的時候,停在海面上的“亞”號幾乎從人們的視野里消失了,而在原來的位置上突然冒出一座綠樹如蔭的“小島”,這就是艦長給軍艦穿上的“新馬甲”。印尼海域的大小島嶼加在一起據(jù)說有1.8萬座,像這座由荷蘭軍艦扮演的“小島”,日本人看都不會看一眼。不過為了謹(jǐn)慎起見,“亞”號艦長仍然命令軍艦只在夜間慢速行進(jìn),在日出之前會停靠在鄰近島嶼周圍,以防日本人起疑心。
就這樣,小心翼翼的“亞”號掃雷艦用了整整8天時間,終于到達(dá)澳大利亞西部的弗里曼特爾港。在此過程中,耀武揚威的日軍戰(zhàn)艦幾乎與它擦肩而過,還有幾十架日本偵察機從荷蘭軍艦頭上飛過,但誰都沒發(fā)現(xiàn)這座“小島”的秘密。(摘自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