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素有“千年王八萬年龜”之說。要想健康長壽,老年人不妨從烏龜身上找找啟發,烏龜的一些習性雖說不是其長壽的決定因素,但是老年人學一學對健康養生也許大有好處。
“徐行”以保平安
烏龜行動遲緩,因此,有時人們將“龜”用作貶義詞。但是對于老年人來說,人體機能隨著年齡的老化而衰退,其中骨質疏松、下肢肌力萎縮、關節活動受限等,均可導致身體平衡性、協調性和承載力下降。在行動方面,老人不妨學學烏龜,做到一切行動向“慢”看齊。一是生活起居時要慢,如起床時,應在床上躺半分鐘,然后起身坐半分鐘,再雙腿下垂坐在床沿半分鐘,堅持這幾個“半分鐘”,可有效預防一些意外的發生。二是活動鍛煉時要慢,注意節奏,每個動作后可暫停片刻,防止眩暈和不穩定。
“縮頭”以求心寬
俗語有“如今習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的說法,“龜縮”常用來形容膽小、怕事,只求自保,不顧他人,是個貶義詞。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理解,“縮頭”又何嘗不是一種謙虛退讓,一種超脫寬容。老年人學學烏龜的“縮頭”術,大有好處。老年人縮頭以韜光養晦,遇上別人級別高、條件好、待遇優厚時不眼熱、不爭;遇上喜爭風吃醋、愛占便宜好拔尖的人,能寬容、謙讓;遇上看不慣的事兒能超脫,不生氣。只有這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才能心寬體健。
“導引”以獲神寧
晉代葛洪《抱樸子》有言:“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導引以增年。”大意是說,龜鶴長壽,可以仿效它們的“導引”之術用來延長壽命。
導引術是古代的一種養生術,《抱樸子》對導引有這樣的解釋:“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這樣看,導引術非常適合老年人。自摩自捏,伸縮手足,都可視為導引,意思就是要老年人多運動,多鍛煉,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祛病延年的目的。老年人可以有選擇地去學習一些收心養神的導引之術,如到公園、郊野、山林等林木茂盛,寧靜優雅之地,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氣流通,精神安寧。
(摘自《現代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