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骨質疏松好發于女性,特別是絕經后的女性。這是因為絕經后雌激素缺乏,可導致骨質疏松。另外,由于內分泌原因造成的鈣攝入下降也是造成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但是,由藥物引起的骨質疏松即藥源性骨質疏松,很多人未必了解。
糖皮質激素是藥源性骨質疏松的最常見原因。地塞米松、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是導致骨質疏松最常見的藥物,這些藥物能促進蛋白質分解、抑制其合成及增加鈣、磷排泄從而減少蛋白質和黏多糖的合成,使骨基質的形成發生障礙。故需長期應用激素者,同時應給予補骨藥和鈣片,以及抗骨質疏松藥。
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有協同作用,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但過量用甲狀腺激素會造成人體內的鈣磷失衡,引起骨骼脫鈣、骨吸收增加,進而導致骨質疏松。建議聯合補充鈣和維生素D。
使用肝素,有可能發生骨質疏松,或是自發性骨折。肝素引起的骨質疏松常發生在脊柱和肋骨。預防的關鍵在于嚴格控制用藥劑量,避免大劑量、長時間地應用肝素。
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等抗癲癇藥需長期服用,可促進維生素D的降解,使消化道對鈣的吸收減少,從而導致低鈣血癥,進而可出現骨質疏松和自發性骨折。因此,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的患者,應在用藥的3至4個月后,開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速尿、雙克等利尿劑長期服用后,能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如體液失衡、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血鉀、低血鈣等,可致骨質疏松癥。
質子泵抑制劑(制酸護胃藥)如常用的奧美拉唑,可能會增加髖骨、腕骨及脊柱骨折的風險。
許多抗腫瘤藥可對骨骼系統產生影響,如甲氨蝶呤長期大劑量應用甚至會導致甲氨蝶呤骨病(骨痛、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環磷酰胺可引起成骨細胞損傷造成骨發育不全,并影響骨代謝;阿霉素通過抑制成骨細胞使骨髓質和骨皮質的厚度下降。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制劑尤其是活性維生素D,可以預防抗腫瘤藥物所致的骨質疏松。(據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