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文 龍珍
摘 要: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為我國陶瓷文化瑰寶,具有上千年的歷史,2006年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生產性保護成為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手段,但是當前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的生產性保護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本文在對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資源進行系統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景德鎮陶瓷技藝生產性保護模式及存在的問題,并對生產性保護路徑提出建議,以期為實現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復興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景德鎮陶瓷;傳統技藝;生產性保護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01
0 引言
自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為“非遺”)“生產性保護”概念提出以來,一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界和實踐界關注的熱點之一。生產性保護是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從本質上看,生產性保護是對傳統文化進行保護,是我國文化強國的重要戰略內容。陶瓷技藝作為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回到生產實踐中,是其確保生命力和傳承傳統陶瓷文化的有效途徑。
景德鎮陶瓷技藝距今已有1700年歷史,景德鎮成了“天下窯器之所聚”之地,吸收了我國各大著名窯場的優秀技藝,造就了全國手工制瓷業的中心地位。2006年,景德鎮陶瓷技藝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景德鎮現有陶瓷技藝類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33家。景德鎮陶瓷技藝是我國陶瓷歷史變遷的注腳,具有極大包容性、前瞻性和代表性。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傳承和保護面臨嚴重的挑戰。對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嘗試了以下五種保護方式:檔案式保護、立法保護、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數字化保護。在現代城市生活語境中,景德鎮陶瓷技藝類非遺具有通過創意設計和生產轉化為文化產品的能力,生產性保護成為一種最為重要的保護與傳承的方式之一。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保護和傳承,可以增強陶瓷技藝的生命力、促進其活態傳承。有基于此,本文在對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資源進行系統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景德鎮陶瓷技藝生產性保護模式及存在的問題,并對生產性保護提出建議,以期為實現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復興提供參考借鑒。
1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生產性保護模式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生產性保護模式,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在實踐中得到較好的傳承。
1.1 “公司+工作室+基地+文化旅游”模式
“公司+工作室+基地+文化旅游”的模式是景德鎮富有特色的一種產業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是公司建立工作室,通過申辦非遺基地,吸引非遺手工制瓷傳承人、藝術家、大學畢業生等創業者來此創業。在傳承基地中,工作室里的傳承人只要負責手工制瓷產品設計和傳承技藝,企業則要作為銷售主體,對非遺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與傳承,并且開發文化旅游線路對非遺產品進行充分的展示與宣傳。該模式釆用口傳心授的傳統傳承方式工藝,實現個性化、差異化的陶瓷生產。景德鎮國家級生產性保護基地有2家、省級有15家,市級有16家,其中大部分采用這種模式。比如,景德鎮博茗陶瓷廠作為景德鎮最大的手工制瓷廠之一,集聚了各種類別的手工陶瓷傳承人,建立了“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傳承基地和中心。傳承人在廠內建立個人工作室,在生產中采用傳統手工制瓷的主要工序和核心技藝,保留著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本真與完整,推動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景德鎮博茗陶瓷廠設立的專業手工瓷展廳,吸引慕名而來的游客進行參觀,形成一條“制作+展示+銷售”于一體的文化旅游路線,將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不斷推向新的高潮,促使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生產性保護。
1.2 “傳統村落+家庭手工作坊”模式
“傳統村落+家庭手工作坊”模式是一種原始的非遺生產性保護形式,這種模式是在傳統的陶瓷生產村落中,以傳統的家庭作坊為生產模式,以親緣、地緣、血緣為紐帶,后輩在言傳身教中,學習家族祖傳的傳統技藝。該模式的特點是規模較小,是以家庭為單位,傳承人不僅是傳承者還是生產和銷售者,主要生產小批量和定制產品。隨著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大量出現,擠占了家庭作坊原本所擁有的市場,而且生產成本高和投入時間長,家庭手工作坊利潤普遍較低的特點,使得家庭作坊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但是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措施的開展,家庭手工作坊的發展又得到了良好的保障。例如,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保持著傳統村落的陶瓷生產模式,形成原生態的世外“陶”源,吸引著慕名而來的外來游客,促進經濟的發展,這不僅使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的原始生產過程得到了保護,還帶動了景德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1.3 “文化產業園+文化旅游”模式
“文化產業園+文化旅游”模式是將傳統制瓷技藝與現代創意文化互相融合,建立文化創業園,在文化產業園內手藝人保持傳統手工技藝的同時還融入了現代化創意,手藝人還將手工制瓷產品放在展區內展覽與銷售,形成集“制作+展示+銷售+體驗”于一體的文化觀光旅游模式,傳承傳統手工制瓷技藝。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區、紅店街、雕塑瓷廠陶瓷文化創意園和大學生創意就業基地等采用這種模式。例如,陶溪川在傳承傳統手工陶瓷技藝的同時,大膽引進外來的先進文化、先進觀念、先進技術,讓傳統制瓷技藝與現代創意文化互相融合,在傳統的手工制瓷產品基礎上開發設計新的產品,還創建了“制作+展示+銷售+體驗”于一體的文化旅游路線,使得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2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生產性保護的現實困境
2.1 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化的沖撞
當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化發生碰撞時,現代化對傳統手工技藝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會改變人類文化選擇和消費的方式,更大程度的會破壞傳統手工技藝的獨特性和傳承。現代化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傳承人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利用科學技術對手工制瓷制作流程進行簡化,用現代化機械產品取代傳統手工制品,這就改變了傳統手工技藝的內在價值和獨有的特色,失去真正意義上的手工制品,影響手工制瓷技藝的傳承與保護。現代化的思想與潮流影響著年輕人對于傳統手工技藝的認識,年輕人容易被外來文化影響,在現代化過程中,年輕人被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包圍,傳統的文化消遣方式正在被電子的、新興的各種娛樂產品所取代,失去對傳統手工技藝的興趣,影響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在現代化的沖擊下,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傳承走入了困境,其傳承環境也正在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