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美珍
摘 要:禁毒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通過《禁毒法》以法律形式將社區戒毒確定為一項新型的戒毒措施。社區戒毒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社區力量,充分聯動社區資源,整合社區功能,幫助吸毒者擺脫毒品,重新回歸并融入社會的一種人文戒毒措施。本文在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視角下,分析了社區戒毒中社會治理各主體的協作方式及其作用,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戒毒的路徑,助力建立并完善多元共治的社區戒毒康復新模式。
關鍵詞:社會治理;多元主體;社區禁毒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50
毒品泛濫蔓延是當今世界性的面臨的重大的社會問題。根據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截至2019年底,中國現有吸毒人員214.8萬名,占全國總人口數的0.16%,同比下降10.6%,吸毒人員人數第二年持續減少。2019年全年查獲吸毒人員61.7萬人次,同比下降13.9%;其中22.3萬名為新發現吸毒人員,人數較去年減少3萬名,22萬人次被處置強制隔離戒毒,30萬人次被責令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數據充分表明,我國毒品濫用形勢正持續好轉,毒品活動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毒品治理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盡管如此,毒品問題在我國依然是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受毒品暴利的刺激,新型合成毒品的不斷推出,毒品進一步危害著人的身心健康,衍生艾滋病等傳染病的傳播,對家庭穩定,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產生危害。部分吸毒人員為獲得毒品或毒資從事違法犯罪的活動,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成為全國各個不同地區的不穩定因素,吸戒毒人員的毒癮的戒斷與家庭社會的回歸任重道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禁毒工作,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完善治理體系,發動群眾,走中國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出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提出:“保護人民的人格、財產權,加快治安防控體系構建,集中力量主導打擊一系列犯罪活動,保持健康的社會心態,構建社會的心理服務體系,讓治理重點轉至于基層,充分發揮出社會積極的組織作用。確保社會調節、政府治理、居民自治轉的三者互動、影響。”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背景下,社區戒毒成為毒品治理的重要一環,必然成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1 社會治理中的社區戒毒
在我國,以自愿戒毒和社區戒毒為基礎、以強制隔離戒毒為必要、以社區康復為補充的社會治療和康復體系正在逐步建設之中。2015年12月15日,國家禁毒委辦公室等11個部委和社會團體聯合發布的《全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了在戒毒措施上“整合基層資源,依靠人民群眾,幫助吸毒成癮的人員戒除毒癮、融入社會”。2018年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中明確了社區戒毒方法為一種新型的戒毒措施,標志著我國的戒毒策略從強制戒毒為主向社區戒毒為主的轉變,對吸毒成癮人員,公安機關可以責令其接受為期三年的社區戒毒。
社區戒毒是戒毒治療康復體系中的重要方面,和傳統的強制隔離戒毒和勞教戒毒相比,社區戒毒注重以人為本,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社區力量,充分聯動社區資源,整合社區功能,幫助吸毒者擺脫毒品,重新回歸并融入社會的一種人文戒毒措施。這種戒毒模式相較于其他戒毒模式而言,該模式有著長期性與復雜性的特點。在該模式下,不主張政府包攬所有事情,注重發揮社會多元主體作用的發揮,通過激發多元的治理主體的積極性,聯動更多治理主體的資金、人力、制度等優勢,從而提升毒品的治理效果。
社會治理視角強調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區以及個人等多元主體通過平等的合作、對話、協調、溝通等方式,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問題進行引導與治理。該理論為毒品問題的治理提供了全新角度,在此理論基礎上,社區戒毒工作應政府、社會組織、家庭等各方一起合作,引入更多治理主體,針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的不同階段、不同內容開展分工協作,協調治理,探索我國多元主體下禁毒多元化模式。強調多元主體合作共治、主體間多向度互動,發揮社會組織在毒品問題治理的協同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2 社區戒毒中多元主體參與現狀
2.1 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意識薄弱
在禁毒戒毒工作中,主要由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如公安機關負責打擊懲處工作,打擊販賣吸毒行為,阻止毒品蔓延,司法機關負責執行強制隔離戒毒,基層公安派出所負責社區戒毒,民政、人社、衛計、司法、婦聯、共青團等部門根據需求有針對性加入。在工作實踐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掌握的不扎實,簡單地認為社區戒毒僅僅是鄉鎮政府的職責或是公安派出所的職責,對于社區戒毒工作的開展不夠重視,存在消極的慢、等、靠的心理,未能落實好社區戒毒中相應職責。此外,在傳統禁毒模式的影響下,社會大眾盡管對毒品有了加強的防范意識,其認為社區戒毒康復工作僅僅是公安機關的工作,對禁毒工作的參與感相對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戒毒相關工作的開展。
2.2 需求評估精準性待提高
社區戒毒的目的在于幫助吸毒者擺脫毒品的控制,并能重新回歸到社會,主要由公安部門負責。吸戒毒的人員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狀態,如除了戒毒需求以外,存在基本生活保障需求、就業的需要、社會交往的需要、回歸家庭的需要以及社會融入的需要等。面對如此多樣化的需求,需要聯動多部門多專業人員協作評估。盡管戒毒條例中明確規定了社區戒毒工作小組應包括:社區戒毒專職人員、社區民警、社區醫務人員、社區戒毒人員的家庭成員以及禁毒志愿者等,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部分地區社區戒毒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不健全,導致公安機關在社區戒毒工作方面無法和基層政府對接,社區戒毒和社區康復工作組織的各股力量尚未形成合力,對戒毒人員的多元需求缺乏精準的評估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