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徐夢迪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線上教學方式在各高校逐漸普及。本文基于費德勒權變理論,從三個維度分析影響線上教學質量的因素,并且針對不同因素提出建議,以此促進線上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權變理論;線上教學;教學情境因素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70
如今,越來越多高校針對相應課程采用線上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與傳統線下教學存在差異。在一定情景下,根據一定的教學方法,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權變理論探討了領導情境對領導方式的作用,針對線上教學模式的改善具有指導意義。
1 權變理論—費德勒模型的內涵意義
權變理論認為,領導有效性并不完全取決于其個性特征和某種特定的領導方式,而是取決于領導方式或領導行為是否符合特定的領導環境,不存在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領導方式。
模型指出,有效的團隊績效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的合理匹配:領導風格和領導對情況的掌控水平。領導方式往往是決定一個團隊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當一個人選擇采用固定不變的領導方式,并且選擇以任務為主導,關系型作為領導方式,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方法進行改革,從而達到目的:一是改變當前情況;二是替換當前領導。費德勒模型提出了領導與情景實現的最佳方案,為了考察當前情景,費德勒提出三個維度,分別是領導-成員關系,任務結構,職位權利。
2 權變理論在改善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的應用
本文參照費德勒的領導權變模型,選擇教師與學生關系,教學任務和方式,教師權利三個維度。教師應該以成為優秀的課堂管理者為目標,優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根據學生課堂反饋情況及時修改課程內容,維護教師權利,從而有效提高線上教學課堂的質量。
2.1 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
2.1.1 主觀因素
(1)教師因素。教師的師生關系理念。線上教學,教師的身份再次發生了轉變。由于屏幕的阻隔,學生與老師之間無法面對面的交流,老師能否摒棄原來傳統的師生關系理念,更新觀念,關心學生,賞識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式。線上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必然會大打折扣,老師能否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吸引學生,而不是利用一味地簽到,拍照打卡的方式留住學生也會決定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倒逼”式在線教學使教師更加關注課程的整體設計、框架構建、資源整合、學習活動設計等,推動了教師從教書育人向課程設計師的轉變。
(2)學生因素。學生了解教師情況。當前很多線上教學采用PPT講解方式,學生無法通過屏幕看到老師的表情神態和動作,只能通過聲音了解老師。這往往會形成很多偏差。
學生心理認知。由于是在家中上課,無壓力的環境會讓學生忘記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能否主動地與老師進行線上交流,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也很大程度影響師生關系。
2.1.2 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大多數高校學生都選擇在家中進行線上教學,這時,家庭環境成了重要的影響因素。家長能否給學生營造平和,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與家長的關系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
家庭對于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家庭也間接影響著師生關系。家庭和睦,孩子們性格開朗,對老師的態度也很和藹;父母素質的高低對師生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而言,受過良好教育的家長會尊重教師,尊重知識,教育方法也比較民主,這種影響延伸到師生關系中,會使孩子更尊重教師,也會與教師更融洽。
(2)社會因素。對老師的負面評價在近幾年愈演愈烈,有許多互聯網用戶質疑老師的不負責。社會對老師的質疑,使老師身體和心理都處于超負荷的狀態,導致了嚴重的專業心理失衡并且帶來不良情緒反應,比如恐懼、焦慮、抑郁、疲倦,以及家長關系的惡化。
2.2 影響教學任務和方式的因素
2.2.1 教師威信
教師威信是指由教師的品德、知識、才干等方面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教書育人包括學識與人格特質兩個方面的內涵。從本質上講,教師的威信代表著一種師生關系,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和順從性。在大學里,學生是步入了青春期的大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從教師的地位作用逐漸過渡到教師的個人威信作用。
2.2.2 學生學習成熟度
本文所說的學生學習成熟度是指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求知欲是指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的信心,責任感等;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正規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環境中自主求知、自主做事、自主發展的能力。
2.2.3 教學內容的難易度
大學的學科、專業設置各具特色,理、工、農、醫、文、史、哲、經、管等學科門類眾多,內容各異,可按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具體的明確內容和抽象的復雜內容。
2.3 影響教師權利的因素
2.3.1 主觀意愿
教師是否對教學抱有熱情,愿意與學生交流,認真準備教案是教師能否有效行使其作為教師權利的前提。主觀意愿為其行為的強度和可持續性提供了內驅力。只有當教師主觀意愿上愿意付出精力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使其作為教師的權利的效用達到最大化。
2.3.2 行動能力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學質量的保證需要其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在工作中表現的專業性。對于一些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習材料,教師能否以專業的技術能力和行為策略進行傳授和講解是其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
2.3.3 時間精力
針對教師的主體差異,年輕教師往往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大量課前材料準備上,在課堂上,年輕教師往往也更能保持長久的專注力和活躍程度,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能否有效行使其作為教師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