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玲



摘要:文章通過計算寧夏及五個行政分區2009~2017年的脫鉤程度,并利用tapio脫鉤評價模型定量評價寧夏9年來的農業用水情況并進行討論。結果表明:總體處于脫鉤狀態由最初的弱負脫鉤轉向較為理想的或理想狀態的弱脫鉤、強脫鉤;寧夏農業經濟發展正逐步擺脫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中衛市整體實現強脫鉤,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而銀川市的農業用水的效率仍需提高。
關鍵詞:農業水資源消耗;農業經濟發展;tapio脫鉤;寧夏
在農業用水與農業經濟發展這方面的研究,國外學者重要關注點在于氣候問題對農業發展的影響、農田改造對農業生產率的影響污染物的排放、引用能源等,而國內學者則以全國層面、省域層面、流域層面進行研究,王玉寶等通過國家層面對我國的農業用水的結構、現狀以及驅動因素進行了分析;劉渝以國家為研究區域的農業用水與經濟增長之間的Kuznets假說的提出,研究到了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業用水量之見的聯系,提出張振龍等通過使用VAR模型詳細分析了新疆地區總的經濟發展與總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制約關系;熊黑鋼等通過模糊綜合評判的角度定量分析了新疆奇臺縣水資源承載力在農業方面等問題。
本文結合寧夏各行政分區定位,在總體分析寧夏2009~2017年的農業用水及農業產值數據的前提下,為寧夏地區及其五個行政分區的農業水資源消耗對農業經濟產值增長的脫鉤關系進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研究方法
tapio脫鉤模型
本文主要應用tapio脫鉤指模型來定量分析農業用水量與農業產值之間的關系。tapio模型為:
E=ΔWt+1/ΔYt+1 =(Wt+1/Wt-1)/(Yt+1/Yt-1)(1)
其中:E為t+1時期的脫鉤狀態;ΔW(t+1),ΔYt+1分別為t+1時期農業用水總量與農業產值的變化率;Wt、Yt分別是t時期農業用水總量與農業經濟產值。
2.數據來源
寧夏及各行政分區的農業用水總量等水利統計數據來源于2009~2017年歷年《寧夏水資源公報》、《寧夏統計年鑒》;寧夏及各行政分區的農業總產值數據來源于2009~2017年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寧夏統計年鑒》。
二、寧夏農業用水與農業經濟發展的脫鉤關系
1.寧夏農業用水及農業經濟變化特征
農業用水總量整體體現波動性下降趨勢。其中2015~2016年從63.68億元降至57.72億元,農業用水幅度最大,在2009~2015年,寧夏農業水資源使用情況變動為波動型的增長趨勢。從2015~2017農業用水的下降幅度增大。
農業產值呈現先減少后增加的V字形變化。從2010~2017年,寧夏農業實際產值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增長幅度較為穩定,年均增長率為6.93%。
2.寧夏農業用水量與農業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
根據公式(1),以寧夏2009~2017年水資源公報數據和寧夏統計年鑒數據為基礎,計算出了寧夏農業經濟增長與總體農業用水之間的相互關系見表2。
寧夏2009~2017年農業水資源利用與農業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有三種分別為強脫鉤、弱脫鉤和弱負脫鉤。2010~2017年,農業產值增長的變化率均高于農業用水增長的速度,2015~2017年,寧夏農業經濟增長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而農業用水總量均于下降趨勢,脫鉤關系為強脫鉤關系。
2009~2010年處于弱脫鉤狀態,農業用水量小幅減小,農業產值下降,農業產值減少的速率大于農業用水量與農業產值一直處于強脫鉤狀態或弱脫鉤狀態。總體由不理想的脫鉤狀態轉變成較為理想的狀態或最理想狀態。
3.寧夏各行政分區農業水資源利用與農業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
固原市在2010年出現強負脫鉤,2015年出現擴張性負脫鉤,其他時期都以弱脫鉤和強脫鉤狀態為主,中衛市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別為強負脫鉤和增長連續狀態,2017年為強負脫鉤狀態,其他時期的脫鉤類型主要以強脫鉤和弱脫鉤為主,石嘴山市、吳忠市和銀川市的脫鉤狀態基本一樣,大多表現為較為理想的狀態,2010~2014年這三市均農業經濟增加的速度低于農業水資源利用的增長速度為主,固原市的農業用水量均最小,銀川市的農業用水均為最大,但固原市多年平均的農業產值大約是銀川市的1.13倍。銀川市在推動經濟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業經濟呈現逐漸減弱的趨勢,相關數據數據見表3。
寧夏總產值中,銀川市占比最大,貢獻度約為24.25%,中衛市的農業產值占比排為第二,研究分析,各行政分區的占比范圍在11.67%~24.25%,寧夏總農業用水比例中,銀川市的占比約為30%,中衛市占比約為1.51%,結果表明,中衛市的農業結構合理,在農業產量位居第二,而農業用水量占比位居第五,實現了五市內農業生產結構最優,資源利用最小化,經濟發展最大化,而銀川市在這方面則表現不突出,需要重視。
三、結語
本研究基于寧夏及各個行政分區的時間序列數據,對寧夏農業用水與農業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
1. 2009~2017年寧夏總體農業用水與農業經濟增長托關系經歷了弱負脫鉤階段、強脫鉤階段、弱脫鉤階段,說明了寧夏的農業經濟增長正逐步的擺脫對水的依賴,對寧夏農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一定正向作用。
2. 2009~2017年寧夏各行政分區的農業用水與農業經濟之間的脫鉤關系,有60%的行政分區的脫鉤狀態大體一致,但仍存在農業功能相對落后的農業經濟,需要優化農業發展結構,加大對農業節水方面投入,使得農業用水效率提高。
3. 農業用水結構需升級,主要推動用水比重較大的地區,其中,中衛市的農業結構最優,實現了農業用水的脫鉤狀態理想化,但農業產值占比寧夏總農業產值的第二,而銀川市則在用水效率較低,需要改進。
參考文獻:
[1]潘安娥,陳麗.湖北省水資源利用與經濟協調發展脫鉤分析——基于水足跡視角[J].資源科學,2014(02):328-333.
[2]童國平,陳巖.流域內各區域用水量與經濟發展脫鉤分析及用水量驅動力分解一以淮河流域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33(10):176-182.
[3]王玉寶,吳普特,趙西寧,等.我國農業用水結構演變態勢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18(02):399-404.
[4]李保國,黃峰.1998-2007年中國農業用水分析[J].水科學進展,2010,21(04):575-583.
[5]周玉璽,葛顏祥,周霞.我國水資源“農轉非”驅動因素的時空尺度效應[J].自然資源學報,2015(01):65-77.
[6]劉渝,杜江,張俊飚.中國農業用水與經濟增長的Kuzmets假說及驗證[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17(04):593-597.
[7]張振龍,孫慧.基于VAR模型的新疆區域水資源對產業生態系統與經濟增長的動態關聯性研究[J].生態學報,2017(16):1-12.
[8]熊黑鋼,常春華,冒靜.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新疆奇臺縣農業水資源承載力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0,21(04):38-42.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