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穎

摘要:文章基于“多元協同”視域,研究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以福州市為例,通過構建以養老服務為核心內容,主體參與為前提,支持系統為物質基礎,監督管理系統和評估系統為保障的“多元協同一體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用于應對新時代養老問題。
關鍵詞:社區居家養老;多元協同一體化;福州市
一、引言
人口老齡化問題己發展成全球性的問題,我國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人口問題尤為顯著,目前,中國老齡化形勢十分嚴峻,現階段主要存在老齡人口基數大且增速快,“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特征顯著,地區差距大,未富先老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如何探索城市養老服務新模式,已成為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福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概況
(一)福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背景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通常以家庭為載體,以社區服務網絡為依托,以老年人基礎醫療護理、日間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為主要內容,以社區日托服務及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新型綜合性養老服務模式。
福州是我國最早試行社區居家養老的城市之一。據最新數據,目前全市60周歲以上人口達139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6.76%,老齡化進程加快,高齡人口持續增加等全國普遍性的養老問題在福州地區也顯得愈發突出。
(二)福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
1.養老服務資源分散,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缺乏配合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三大供給主體:政府、家庭、社區,三方由于長期缺乏高效的配合而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際踐行效果。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金缺口大、來源單一
社會養老壓力與日遞增,過去單一的財政撥款不足以填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金需求“空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金缺口大且籌措渠道單一,從根本上限制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品質的提升。
3.養老服務設施簡陋、匱乏
近年來,福州市房價穩步上漲,社區居家養老場所用地十分緊張,條件有限。養老服務站的活動室設備十分簡陋,老舊小區更是如此。
4.服務人員配備少,專業知識匱乏
一方面,社區居家養老站配置的服務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社區居家養老站配備的服務人員專業基礎知識薄弱,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5.缺乏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評估機制
福州市缺乏統一的養老服務評估標準,無法以競爭的形式激發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的積極性。
6.服務管理不規范,缺乏有效監督制約機制
一方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政策不完善,此外,由于宣傳力度不大,貫徹力度不強,作用僅限于書面。另一方面,監督制約機制也同樣不完善。
(三)福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問題產生的原因
從政府層面看,一方面養老法律體系不完善,缺乏相關養老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養老財政投入不足,資金籌措渠道單一,僅靠政府財政支撐,養老財政支出壓力大。從社區層面看,一是社區養老服務宣傳力度不足,公眾知曉度低。二是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質量差。從家庭層面看,一是尚未認清該服務模式具體內涵,錯誤地理解為機構養老或單純在家養老;二是尚未了解養老福利多元化,忽略了市場經濟下,福利多元化理念中社區、家庭、個人等的補充。從個人層面看,一是老年人傳統孝道觀念影響自發地抑制養老服務需求。二是老年人普遍偏好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三、“多元協同”治理視角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的構建
(一)打造社區居家養老“多元協同”的參與系統
鑒于福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中主體配合不佳的問題,我們考慮采用多方協同治理模式進行解決,根據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參與主體:家庭、社區、政府,整合資源,取長補短,打造社區居家養老“多元協同”的參與系統。
1.整合政府部門資源的參與,發揮引導作用
一是完善福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相關政策法規。首先,出臺與時俱進的管理條例。其次,市委市政府應協調養老相關部門間的配合,減少推諉。最后,應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養老服務機構政策傾斜和稅費減免。
二是組建社區居家養老領導工作小組。在市民政局帶領下,推行養老領域“一事一議”,設立議事和辦事機構以確保養老政策的貫徹落實。
2.整合家庭資源的參與,實現托底作用
優良傳統文化中“侍親、敬老、養老”思想影響深遠,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中家庭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家庭在該模式中不僅需提供基礎支持,更重要的是給予老人精神慰藉和關懷。
3.整合社會機構養老資源的參與,促進協調作用
一是對社會化養老機構資源的整合,在養老市場自由競爭的前提下大力扶持社區居家養老示范企業,發揮其示范效應,以促進養老服務質量的提升。
二是縱向做長養老服務產業鏈,橫向則注重個性多元化供給。從縱向看,必須整合養老產業鏈多方資源,如:醫療、建筑、家電、保險等。從橫線看,通過滿足社區居家養老個性化需求,對旅游、康復、婚介等不同行業進行資源整合。
(二)構建“多元協調”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支持系統
1.拓展養老服務資金籌措渠道,確保穩定資金支持
根據福利多元主義理論,拓展融資渠道繼而實現養老資金投入多元化。一是建立養老資金籌措的長效機制;二是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金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政府每年定向財政支出;三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設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專項基金,為該領域注入更多社會金融資源;四是通過提供減免稅收或優惠政策,動員社會機構、慈善團體、企業、個人等資金補充。
2.改善社區養老基礎設施條件,完善養老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