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人瑋
摘要:國有大型企業改制使國有大型企業開始采用市場化經濟發展模式,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也逐漸適應了市場化發展趨勢。改制過程中,不僅需要體制機制的改變,更需要管理理念的更新換代。隨著市場化經濟的平穩運行,工商管理觀念已經在國有大型企業中得到應用發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加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現代化工商管理觀念,對國有大型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有著重要意義。文章針對國有大型企業改制后企業及員工工商管理觀念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發展及創新思路,希望對現實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國有大型企業;工商管理觀念;發展創新
“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2016年7月4日,在全國國有大型企業改革座談會召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就國有大型企業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清晰地指出了國有大型企業發展的戰略地位和根本目標,為國有大型企業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2020年9月29日,國資委召開視頻會議,對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會議強調,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未來三年進一步落實國有大型企業改革“1+N”政策體系和頂層設計的具體施工圖,也是對黨十八大以來各項國企改革重大舉措的再深化。
隨著國有大型企業改革的逐漸深入,國有大型企業管理理念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適應新的經濟體制,保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國有大型企業改制后繼續發展與創新工商管理觀念是不斷適應經濟社會市場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國有大型企業改制的概念及意義
國有大型企業改制是指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包括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為國有資本控股、相對控股、參股和不設置國有資本的公司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或中外合資企業,也就是改變原有國有大型企業的體制和經營方式,使得國有大型企業的經濟體制更加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國有大型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始終要依靠和發揮國有大型企業的重要作用。國有大型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必須敏銳地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拓展發展空間,盡快形成國有大型企業的新優勢。
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工作動員部署會議指出:一要突出抓好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二要突出抓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工作;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六要突出抓好“雙百行動”“區域性綜改試驗”“科改示范行動”、世界一流企業創建等專項工程;七要突出抓好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國有大型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大型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推進國有大型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推進國有大型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增強國有大型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于優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國有大型企業改制后觀念上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干部職工對國企改革的理解不到位
在國有大型企業改革過程中,部分基層職工對國企改革的重要意義理解不到位,沒有完全接受和主動適應因企業改革發展產生的新變化、新要求。一方面,由于對黨和國家的政策理解不夠準確、透徹,沒有逐字逐句思考和消化文件精神;另一方面,存在一定“溫水煮青蛙”現象,沒有形成市場化競爭的意識和思維,不愿意主動了解國有大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性。
(二)干部職工對工作制度流程執行不夠到位
國有大型企業改革初期,對市場化企業管理模式了解不深不透,在學習工商管理模式時,有的選取行業標桿企業的制度流程生搬硬套,有的對原管理方式習以為常、不求改變,導致部分制度、流程不完全符合公司經營管理實際需要。雖然在國有大型企業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優化,但仍存在工作流程較繁瑣、管控模式較落后的狀況。
同時,部分員工觀念沒有轉變,習慣以老經驗、老辦法處理問題,服務意識不強,工作熱情不高,沒有將企業發展與自身發展緊密結合,仍存在一定“吃大鍋飯”的思想,對制度、流程的敬畏度不夠高,執行較為隨意,監督力度缺乏,導致制度執行不到位。
(三)企業管理信息化手段運用不足
隨著國有大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對信息化管理逐漸有了認識與理解,大多數國有大型企業逐步探索實施信息化管理方式。但仍存在發展不均衡,使用不充分等問題。根據企業實際研制完全符合公司實際的軟件較少,大多采用購買業內各類軟件的方式,導致軟件功能無法完全滿足辦公需要。同時,這些軟件智能化程度低,數據處理的速度慢,工作效率較低。另外,對新的技術接受程度不高,對信息化技術設備投資不夠,滿足于符合日常工作需要,很少追求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幫助企業優化經營管理分析水平,或提高工作效率等。
(四)企業自身危機意識弱
國有大型企業改制后,從外部環境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給所有企業均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從內部環境來看,國有大型企業對危機的意識不到位,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一是對市場的了解和理解不深。國有大型企業改革前有國家兜底,改革后重回市場化之路,以市場化的方式配置資源,讓市場選擇可以生存下來的企業,但市場化帶來的巨大危機和挑戰對于國有大型企業來講,還未全面接觸和深刻理解。二是缺少自主應對危機的能力。國有大型企業占有特殊地位,國有大型企業能夠增加生產,經濟發展的大局就會增加主動;國有大型企業能夠減少損失,經濟發展的大局就會減少被動,國有大型企業在應對危機中理應沖鋒在前,承擔起主力軍的使命。 目前市場化進程中,國有大型企業自主應對危機的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依賴政策、等候扶持的思想,對此,要進一步強化危機意識,提高自身解決問題、抵御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