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 要: 在我國高等教育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發展肩負著新使命。本文回顧新中國外語學科發展史,分析新時代外語學科發展面臨的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服務社會三方面的危機和挑戰,識別國家戰略指導下外語學科發展的新使命,經訪談、問卷、研討,結合區域特點,提出“雙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語學科發展的跨學科發展路徑、“英語+東南亞小語種+特色”的發展路徑、構建可持續性生態布局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 “雙一流” ? 外國語言文學 ? 地方本科院校
一、引言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總體方案》,明確了“雙一流”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思路和建設任務;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為全國“雙一流”建設工作提供了具體指導。根據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即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里,廣西只有一所高校一個學科在列。在這樣的條件下廣西推進“雙一流”建設首先要把握好學科建設與發展,只有建好一流學科才有可能建成一流大學。在此背景下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外語學科面臨的危機與挑戰,探索服務國家需求和廣西區域發展且能突出地域優勢的地方本科院校外語學科發展路徑。
二、外語學科發展的根本任務和內涵
綜觀近年來國內學者對我國外語學科的研究,不難發現學者們多聚焦在兩方面:
(一)外語學科發展的根本任務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胡開寶,王琴(2017)分析國際化視域下外語學科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及面臨的問題[1]。王守仁(2018)在一流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與發展高峰論壇發表題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主旨演講,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一流外語學科需要大學采取協調并進戰略,既要有問題意識和國際視野,又要有中國視域——中國視角、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需求[2]。第二屆“一帶一路”外語教育規劃圓桌會議的與會學者們均認為教育規劃應充分考慮國家發展戰略的需求,為國家發展培養各類外語人才(鮑敏,陳堅林,2019)[3]。
(二)外語學科的內涵
王守仁(2020)提出各高校外語類專業應走內涵發展、多元發展和創新發展之路[2]。戴煒棟,王雪梅(2016)指出外語學科建設本質上是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應用[4]。一流外語學科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和社會服務四個層面。孫有中(2020)認為一流專業要著重人才培養、教師發展、服務社會[5]。
《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指出堅持以學科為基礎,堅持扶優扶需扶新;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應該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辦法》還進一步規定,相關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要得到社會高度認可;在科學研究方面,協同創新成效顯著,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在社會服務方面,產學研深度融合,社會服務貢獻突出;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能夠匯聚一流人才,形成優秀教師隊伍[6](80)(任敏,2017)。鑒于科學研究與師資隊伍密切相關:科學研究是高校師資隊伍專業能力提高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高校從事科學研究的主力軍是師資隊伍。綜上,本研究將科學研究融入師資隊伍進行系統分析,即:本研究設定外語學科發展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三個方面,如圖1所示:
三、“雙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語學科的新使命
在國家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在高等教育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我國外語學科肩負新的使命。要了解新使命的“新”,就需要回顧新中國外語學科的發展史。
(一)外語學科發展回顧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外語教育經歷了70年的發展,歷經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和發展特點,筆者梳理了我國外語學科發展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前。這一階段我國外語學科初步建立并逐漸起步。1949年10月到1950年間成立了外語院校和高校外語系,如:北京俄文專修學校、中國人民大學俄文系等。1958年教育部倡導第二外語學習。1964年11月通過的《外語教育七年規劃綱要》提出將英語確定為第一外語[7](4-12)。
第二階段:“文化大革命”時期。此階段我國外語學科發展基本停滯。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到二十世紀末,外語學科恢復發展時期。這一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多次組織召開外語教育相關會議,并先后印發多項外語教育指導性文件,涉及英、日、德、法、俄等多語種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培養目標等。其中,1998年《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了“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培養目標[7](4-12)。
第四階段:二十一世紀之初到“雙一流”建設之前,外語學科快速發展時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開設的外語種類逐年增長,外語專業為國家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需求培養了大批外語人才,大學外語為社會進步輸送了大批懂外語的專業人才。外語學科經過二十一世紀以來的辦學規模擴張之后,出現學科影響力下降、專業危機等問題,中國外語教育亟待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第五階段:自“雙一流”建設開始。外語學科全新發展階段。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正值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新時代,外語學科須認清危機與挑戰,緊跟新時代探尋切實可行的全新發展路徑。
通過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外語學科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外語學科的每一步發展都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關,且都在國家的指導下進行。外語學科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均是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的。
(二)“雙一流”背景下外語學科發展的新使命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外語學科發展需要認清二十一世紀以來外語學科存在的危機與挑戰,并改變現狀。
1.外語學科發展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社會發展需要更多創新型、復合型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與完善,產生于計劃經濟和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的學科發展理念越來越缺乏適應性,知識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需要變革。外語學科經過二十一世紀以來的辦學規模擴張之后,出現學科影響力下降、專業危機等問題。根據“雙一流”建設對外語學科發展的新要求,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服務社會三方面深入探討新要求下地方本科院校外語學科發展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1)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國際影響力提升,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更多元化。中國經濟迅猛發展,與國際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只懂外語,特別是只懂一門外語已經滿足不了社會需要。海歸人士及懂外語的人越來越多,國內高校非外語專業但外語表現優秀的學生,給外語專業教學帶來嚴重沖擊。
(2)外語學科師資隊伍是直接實施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也是外語學科科學研究的主體。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研究水平、外語學科科研的國際影響力都要依靠師資隊伍。
(3)新興科技、人工智能帶來的外語學科服務社會內容和方式的重大改變。直觀的表現比如:機器翻譯質量提高對人工翻譯的沖擊。
2.“雙一流”背景下外語學科發展的新使命
應對外語學科發展面臨的危機與挑戰,在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外語學科要超前識變并積極應變。通過分析危機與挑戰,外語學科發展的新使命躍然眼前:
(1)“雙一流”對外語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為了緩解外語學科人才培養面臨的沖擊,積極應對時代、國家、社會的需求,在“雙一流”背景下培養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的高素質國際化專業人才,即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
(2)打造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且能產出系列高水平成果的師資隊伍。新時代新挑戰迫切需要提高高校外語人才培養能力,沒有師資隊伍的實踐與落實,再完美的人才培養目標都只是空談。
(3)站在國家發展大局,積極主動求變,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四、新使命下地方本科院校外語學科發展路徑
基于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外語學科發展新使命的分析,結合地方特點和區域優勢(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空相連接的省區,是我國連接東盟的橋頭堡和排頭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通過文獻研究、調查與研討,探索適合地方本科院校外語學科發展的路徑,提出跨學科發展、“英語+東南亞小語種+特色”和構建可持續性生態布局三種發展路徑。如圖2所示:
(一)跨學科發展路徑
通過跨院系培養、中外合作培養等實現學科交叉融合,培養一專多能的國際復合人才,或者培養懂外語的一流人才。一方面要做好公共外語教學,培養更多的懂外語的一流人才。另一方面要狠抓外語專業建設工作。如果新使命下的人才培養目標中“熟練運用外語”是外語學科長期堅持的目標,“有全球視野”需要加強國際文化素養的培養,那么通曉國際規則是法律規則、商務規則或其他領域的規則?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因涉及領域不同需要不同的學科專業支持。這些都呼吁通過跨院系或者中外合作培養達成。
(二)“英語+東南亞小語種+特色”的發展路徑
利用廣西地域優勢,結合中國—東盟發展,構建“英語+東南亞小語種”+特色的發展路徑。一專多能、一精多會的外語人才中的“專”與“精”主要指的就是外語專業(以英語為主),作為外語專業的優秀人才,“多能”與“多會”體現在第二甚至第三外語+商務/法律/旅游等特色上。由于廣西是我國與東盟貿易往來的紐帶,毗鄰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小語種在中國—東盟商務貿易、文化交流等方面應用空間大,又有相應的師資優勢,“英語+東南亞小語種+特色”發展是優選路徑。
(三)構建學科可持續性生態布局的發展路徑
在現有外語學科及相關跨學科的基礎上,調整、整合、構建學科群,形成有利于各學科發展的良性生態布局。無論從外語學科發展的短期目標還是國家戰略對高等教育的長期要求,都要求構建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各學科發展的可持續性生態布局是必由之路。通過學科群的發展做大做強各學科,推進一流學科建設,促成一流大學建設,實現教育強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目標。
五、結語
“雙一流”建設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為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建設教育強國的國家戰略,應對國家對高校和學科發展的新要求,外語學科肩負新使命。探索新使命下適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外語學科發展路徑:走跨學科發展之路,創新“英語+東南亞小語種+特色”發展路徑,構建相關學科可持續性生態布局的發展路徑,尋求外語學科動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為達成“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外語學科發展新使命助力,更切實地服務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助力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開寶,王琴.外語學科發展核心競爭力及其構建研究——以上海交大外語學科建設為例[J].中國外語,2019(4).
[2]王守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外國語言文學學科[J].外國語文研究(輯刊),2018(02).
[3]鮑敏,陳堅林.國家意識與我國外語教育規劃——第二屆“一帶一路”外語教育規劃圓桌會議評述[J].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2019(1).
[4]戴煒棟,王雪梅.“雙一流”背景下的我國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發展戰略[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5).
[5]孫有中.貫徹落實《國標》和《指南》,推進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J].外語界,2020(3).
[6]任敏.我國將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J].陜西教育,2017(3).
[7]郭英劍.對“新文科”“大外語”時代外語教育幾個重大問題的思考[J].中國外語,2020(1).
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課題:“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1C 406);2020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雙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英語一流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JGB31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