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井然 劉昱含
摘 ? 要: 高校的寢室管理工作是高校全面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宿舍寢室的文化氛圍與現象是應該關注和探討的點,分析現有寢室文化及寢室現象,并采用創新型研究思路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關鍵詞: 寢室文化 ? 群體 ? 割裂化
現階段高校的學生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已經上升到一定階段并且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其中顯現出來的問題愈發值得反思。在近幾年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與研討過程中,專職輔導員的各項工作一直是討論的熱點,同時擁有常讀常新的解讀方式。涉及多方面的日常事務處理,其中,有交集的部分且繞不開的話題是“寢室管理問題”,學校現代化層面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日常學習及專職輔導員對其的思政教育,而且開始逐步向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過渡,成為一種趨勢,并且在當今高校教育中是重要的一環,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這類教育,數據的反饋在廣義上仍具有統計學意義。
1.一些學校的寢室問題
現階段,高校寢室存在“寢室文化問題”“寢室群體問題”,兩者之間首當其沖的是“寢室文化問題”。
2.寢室文化的形成與分析
在大學期間,寢室似乎成為我們的另一個家,并且對于家在遠方的同學來說,寢室似乎成為一種寄托,對為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有很好的助推作用。與在學校學生關系最親近的室友扮演了家人這個角色,以前有句話說得非常恰當:“一個孩子走出去,看得出來的是娘的打扮、爹的教養。”這句話雖然在現代社會中不能一一對應已有的社會現象,但是依舊可以從中窺見原生家庭對子女的次生影響。同理,我們可以進行類比推理。剛進入大學,即將開始集體生活的學生,面對的是來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室友,似乎認為彼此是相同的,甚至認為擁有彼此,且“患難”與共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有必要知道,彼此擁有不同的家庭環境、教育資源、生活背景、經濟能力,抑或者承擔風險的能力。又由于各省份的分數不盡相同,彼此的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十二年的學習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擁有了較成熟的“三觀”,寢室成員接下來要走什么路,以往的生活方式會給予他們很大的啟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意識形態,直接形成寢室文化。寢室文化,顧名思義為:“寢室所產生的文化。”寢室文化的核心包括寢室內人員的生活作息和個人愛好的再次整合,衍生出每個寢室不同的文化特點,這些文化特點變相地潛移默化影響寢室內的人。處在不同環境的他們通過大學四年時間彼此融入、彼此發展,產生新的自我與新的價值觀念,影響今后進入工作崗位,這些寢室所帶來的無論是正向還是反向的影響,都將慢慢顯現在日后的生活中。故而,為了讓學生在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和生活,輔導員對寢室管理及寢室文化建立的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
對于民辦大學的寢室文化來說,由于個別學生的素質存在一定問題,又由于原生家庭的先天教育條件不一致,因此現在寢室環境中產生的寢室文化不全是好的。所以“如若正學風,必先正其身,欲意正其身,必先究其室”。
首先,輔導員應在例行班會上表彰先進學習個人,同時號召學生積極向他學習。日常,優秀個人應該在恰當的時間范圍內分享學習方法及心得。應結合時事,如最近的新聞里經常看到,某某大學在期末考試前期都在一個學霸寢室聽課,并且有的異性由于公寓限制的原因,選擇上網課的模式,很好地增強了寢室之間彼此學習的動力,營造了學習的氛圍,對良好寢室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輔導員應聯合同學們進行類似的課堂進寢室活動,互相當彼此的老師,有助于學習。并且在初期按時檢查和抽查聽課,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出不足。最后,“在前十二年,你的全部可能是學習,但是在這四年間,學習一定不是你的全部”。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校來說,往往有更深層次的東西等著大家探討發掘,例如社團和各類比賽競賽。在班會或者集體教育的同時,輔導員應對這些進行積極的評價和響應,例如號召同學們在閑暇之余“走出寢室,走向操場”,進行各種體育鍛煉,同時開展類似“熒光夜跑”等趣味性質強的多種寓教于樂的活動,讓同學們感受大學生活的樂趣,群體性地改善寢室文化。
3.寢室群體問題的形成發展
有人的地方一定會有組織,有組織的地方一定存在群體,群體的想法主導著個人,同時是產生分歧且不可控制的重要節點。因為在日常寢室生活當中,學生是獨立個體,當群體內部出現分歧時就會出現群體分化。例如,“假定一個事物在普適道德觀和正確公序良俗的方向上是正確的,但是由于某個人或者某群人的偏見及對出于某種事物和人的個人意愿的針對性憎惡,不由自主地無理由地認為它是不好的”。這種情況一旦發生,便有更多人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屬于一種“沉默的螺旋概念”,這個概念基本描述了這樣一種現象:人們在表達想法和觀點時,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并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一方意見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的螺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不斷地把一種意見確立為主要意見(-Elisabeth Noelle-Neumann,1973)。在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快速變革可以讓每個人有更多不同于之前的選擇。隨之帶來的是基于不同意見的不斷擴大,隨即演變成為“網絡械斗”。久而久之,無論事物的對與錯,都會進一步激化內部矛盾,又因為群體的不同,大學生的寢室會被割裂成為一個、幾個或者多個意見不同的群體,他們在一起的原因可以很多很復雜,比如擁有在正向方面共同的愛好。但是也許可以很少很簡單,比如“他們都討厭同一個人,同一事物”。可能他們厭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目的是相同的。這種負面情緒一旦在一個“號召力強的人”身上,或者說在一個其他人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按照以前經驗判斷他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時,一旦大家愿意相信,那么這種打擊對于當事人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并且在人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一個群體的集體智商的認知和人群中人的總數成反比,人愈多,這種表現出來的情感越強烈,并且越向極端逼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群體極化”效應(H. Lamm&D.G.Myers,1978;E, Burnstein1983)。這種效應使寢室在面臨所謂的“站隊問題”時瘋狂內卷,形成群體之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面,很容易使群體大的一方獲得一種虛無縹緲的“優越感”,激化矛盾。
4.現存問題的解決辦法
4.1防微杜漸
對于在這一社會現狀及大環境下的專職輔導員來說,首先,在預防此類事件階段的日常生活期間,勤于觀察,細心過問,尤其是在新生入校時的家長訪談會上要仔細了解每名學生的情況,根據家庭和生活習慣與環境的不同,與之匹配相對應的寢室,達到更好的配對效果。每年返校期間的開學前教育主題班會,輔導員一定要勤加叮囑、多方問詢,了解學生的最近心理情況、個人情況等,掌握各位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
4.2榜樣引領
輔導員應在學生群體中找出幾位在各方面都優秀的普通學生和學生干部,針對性去除即將發生的苗頭。目的在于:在集體教育中,雖然教師、輔導員等占教育的主導地位。但是在以往的教育環境和教育體制下,在常規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環節中,學生群體內部的信息流傳遞速度及效率是更高的,變相證明同學們之間信息的相互融合的速度比正常情況下從外界輸入再融合的速度更快一些。利用信息交互的特點,更好地達到預期效果。這種方法雖然在很多層面的教育等級中都有廣泛使用,但是對于群體極化現象運用此種方法反饋的實際案例很少,值得繼續探究其作用與研討。
4.3集中討論
在每周或每月合適的場合,輔導員應召集寢室內的成員進行一次座談。座談大體分為兩部分:一為輔導員一對一談話,談話可以準確了解每個人的想法,也是了解群體動向和群體意志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二為寢室長匯報寢室現階段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情況,并且提出其中的創新點和保留適合每個人的契合點的活動。并且輔導員應進行跟蹤記錄同時統計寢室內成員的成績,制作線性統計,到期末時進行實際檢驗,確保寢室文化向好的層次和方向發展。
5.結語
寢室的問題向來都是值得探討且深思的,對于高校學生這個龐大的群體來說,具有“思想更新快”“接受新事物能力強”“行為易于過激”等特點,所以對于他們所處的社會容器“寢室”而言,容器的“口徑管理”和容器的“材質”都應該受到輔導員,乃至學校層面的嚴加管控與治理。減弱甚至消除各種具象隱患和抽象隱患依舊是現階段的任務和每個人的責任,無論是營造和諧的寢室文化氛圍還是消除“割裂式”的寢室群體關系,對學生、家庭乃至于社會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參考文獻:
[1]高姍.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干部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J].東方企業文化,2019(S2):55.
[2]高姍,王悅.論高校寢室管理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29):151.
[3]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此論文為吉林省高教學會2019年度高教科研課題項目,課題編號:JGJX2019D496,項目名稱:高校公寓輔導員工作機制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