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英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在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診科急性腦出血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經過120院前急救的30例設為觀察組,同期由患者家屬護送入院未經過院前急救的30例設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急救介入時間、出院時預后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急救介入時間明顯更早,觀察組患者出院時預后情況明顯更好,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可明顯提高救治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改善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急性腦出血;預后
【中圖分類號】R74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4-0125-02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多在情緒激動、劇烈活動、酗酒時突然發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均較高的特點,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1]。發病6 h內是急性期患者的治療時間窗,因此發病后及時有效地救治至關重要。院前急救指的是第一醫療救助者在到達現場之后對患者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并至救護車到達現場之后實施現場急救,然后轉運患者至醫院急診室這期間的一系列救治。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可以做到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無縫銜接,充分體現了急救的連續性,大大提高了搶救質量和搶救成功率,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本文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救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對急性腦出血患者采用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的效果加以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此次研究的觀察組是本院120送入實施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的3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42~83(54.7±5.6)歲。對照組30例為家屬自行開車送人急診室,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4~81(56.3±6.1)歲。60例患者均經急診CT確診為腦出血。出血部位:基底節出血39例,小腦出血6例,腦室出血9例,橋腦出血4例,腦干出血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急診CT確診為腦出血;(2)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腦腫瘤、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由家屬開車送到醫院急診室,在車上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到達急診室后迅速進行院內急救。由值班醫生、護士迅速準確評估患者,同時將患者平臥、頭側向一旁,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嘔吐物,使患者呼吸保持通暢,吸氧,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應用搶救藥物,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神志、瞳孔變化,護送做CT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
(1)出診電話指導。接到120急救電話后,立即檢查救護車上的藥品、物品,在5 min內迅速出車,以盡快到達事發地點。上車后立即聯系患者家屬或者撥打120急救電話的求救者,通過電話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詢問,并以患者的癥狀為基礎指導患者或者求救者進行必要且有效的救助,若患者意識不清,不可對患者進行隨意搬動,以免患者的病情加重;意識清楚患者囑其不要緊張,以免情緒波動引起血壓升高;昏迷患者讓其平臥,頭側向一旁,立即清除口腔中的嘔吐物以防窒息。跟患者家屬或求救者確認現場地址,爭分奪秒,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
(2)現場急救。首先評估患者意識是否清楚,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呼吸;觸摸頸動脈波動,判斷有無心跳,一旦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其次立即給予患者平臥位,頭側向一旁,清除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和嘔吐物,取下活動的假牙,解開衣領、腰帶,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選用留置針。并密切監測患者意識、瞳孔、呼吸、脈搏、血壓的變化,血壓過高時遵醫囑應用降壓藥,控制血壓防止繼續出血或再出血。遵醫囑立即應用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靜脈滴注,20~30 min滴完,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在采取以上措施之后,在患者病情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轉運。
(3)轉運途中急救。在進行現場的初步急救之后,要將患者快速轉運并進行專科治療,這對降低傷殘率至關重要。①采用3人搬運法。一人在前將患者的頭部和肩部進行托起并固定,避免患者的頭部發生移動,然后中間一人將患者的腰部托起,防止因搬運過程中患者體位不正確而加大患者顱內出血量,從而形成腦水腫、腦疝,加快患者死亡[2]。②注意車速平穩。避免緊急剎車或突然提速,避免顛簸移動。③把患者抬入救護車后,置患者平臥位,頭部抬高15°~30°,頭側向一旁,躁動病人加強約束固定,吸氧4~6 L/min,保持呼吸道和靜脈輸液通暢。④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根據病情遵醫囑及時應用搶救藥物。⑤瞳孔的觀察。瞳孔的大小和對光反應的變化對判斷病情具有重要意義。雙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應警惕腦疝的發生;雙側瞳孔縮小,提示腦干受損;雙側瞳孔散大,表示病情危重。⑥意識清楚患者囑其不要緊張,保持鎮靜,避免因情緒緊張引起顱內壓升高。⑦如患者出現呼吸不好或呼吸驟停,應立即協助醫生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并固定氣管插管。⑧與醫院急診室、CT室、ICU、手術室、病房聯系,做好接收和搶救患者的準備,以保證搶救的連續性,盡量縮短搶救的時間。
(4)院內急救。患者到達醫院后,立即開辟綠色通道。①如果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搶救,立即將患者推進急診搶救室進行搶救,并將患者病情、院前急救措施、用藥情況與急診室護士詳細交接班。②如患者病情較為穩定,立即護送患者到CT室急診做頭顱CT,以確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做完CT后再次評估病人,如病情穩定,立即護送病人至ICU或病房,并將病情、搶救與用藥情況與當班護士詳細交接班。
1.3.觀察指標
(1)急救介入時間為從患者發病到得到救治的時間。(2)近期預后。患者出院時痊愈人數、好轉人數、死亡人數。(3)并發癥。腦疝、中樞性高熱、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4)比較兩組患者急救介入時間、搶救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5)護理滿意度。采取滿意度量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分析,包括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使用率(%)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當P<0.05表示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急救介入時間對比
觀察組急救介入時間為(25.48±3.59) min,對照組急救介入時間為(40.94±4.01) min,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急救介入時間明顯更早。組間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t=15.733,P<0.05)。
2.2.患者出院時預后情況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患者出院時預后情況明顯更好,數據之間差異顯著(χ2=5.192,P<0.05)。見表1。

.2.3.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數據之間差異顯著(χ2=8.297,P<0.05)。見表2。

2.4.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數據之間差異顯著(χ2=5.455,P<0.05)。見表3。

3?討論
急性腦出血的致病原因多為患者血壓驟然升高使得患者顱內小動脈破裂,該病起病較急,病情較輕者一般有頭暈、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病情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失語、意識障礙、肢體癱瘓等癥狀[3-4]。如果疾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會導致患者的腦部出現嚴重的損傷,且損傷不可逆轉,致殘率和致死率極高,因此,此類患者的救治一般更加注重最佳的搶救時機[5-6]。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是由出診電話指導、現場急救、轉運途中急救、院內急救四個環節組成。出診電話指導是在出車后第一時間通過電話指導患者家屬或求救者給予患者簡單、緊急的救助,為后續的急救贏得時間;現場急救是通過對患者快速、正確的評估,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保證患者的生命體征能夠穩定;轉運途中急救是通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實施針對性的治療[7-8];院內急救通過開辟綠色通道,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而連續的救治。四個環節環環相扣,無縫銜接,保證了急救的連續性,大大提高了急救的質量和搶救成功率。而患者家屬自行開車護送入院的患者,由于患者家屬缺乏專業知識,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院前急救,顱內壓升高、腦水腫、腦疝的發生率就會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不僅耽誤了搶救的黃金時間,還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及致殘致死率。本文結果表明,實施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可使急性腦出血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并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及時有效的出診電話指導—現場急救—轉運途中急救—院內急救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可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連續的救治,減少了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明子,邱洪流.急診護理學 [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267.
[2] 林曉燕,李建英,張曉春,等.無縫隙護理在急性腦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轉運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救,2017,26(3):558-561.
[3] 陳海燕,姜麗萍.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在急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4):1696-1698.
[4] 覃慕平,梁秋媚,黃青柳.研究急性腦出血應用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的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4):132-134.
[5] 胡祎,王淑玲,周靜.急重癥顱腦損傷一體化的急救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8):66-68.
[6] 李文,趙文紅,蔣濤,等.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在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5(8):58-61.
[7] 連美升,鄭春煙,陳建芳,等.協同式院前急救護理模式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初步救治時間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1(28):161-163.
[8] 溫保萍.預見性護理在急性腦出血患者急診急救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2):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