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
摘 要:在幼兒教育中引入傳統文化,有利于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本文結合幼兒教育實際情況,從三個方面簡要分析幼兒教育傳統文化引入策略,希望對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傳統文化 幼兒教育 應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3
幼兒教育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在幼兒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對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新時代環境下,融入傳統文化、傳承優秀文化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幼兒教育與傳統文化的整合,能有效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
一、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滲透傳統文化
在幼兒教育中引入傳統文化內容,需要幼兒教師全面掌握幼兒的認知特點,確保教學內容幼兒可以接受。由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各方面知識儲備較為薄弱,所以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適宜,避免由于內容難度大而使幼兒產生挫敗感,從而影響到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內容,通過生活實際融入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問幼兒現在是什么季節,若幼兒回答是“秋天”,那么就可以讓大家想一想秋天有什么特點?!扒锾燹r民伯伯在做什么?”孩子們思考后回答:“秋天農民伯伯在收莊稼?!边@時教師便可以引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詩句,以這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句的含義,使幼兒在具體的語境中掌握詩句的意思。貼近生活實際的傳統文化教學,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而傳統文化知識也變得簡單易懂,有效提高了幼兒的參與興趣,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記憶。
二、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滲透傳統文化
幼兒由于年齡小,所以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較為薄弱,結合這一特點,幼兒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以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幼兒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傳統文化產生好奇,這樣幼兒才能積極參與活動,教學活動才能有效開展。在實踐教學中,幼兒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傳統文化節日和節日習俗后,教師可以組織分組競賽活動,教師提問:“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在這些節日里我們會做什么?”問題提出后,孩子們爭前恐后讀搶答:除夕放鞭炮、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娃娃心,端午情”“中國娃,中秋情”等活動,加深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之后引發幼兒思考傳統節日習俗的形成,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然后為幼兒講述歷史故事。這樣的教學活動能使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更高,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更集中,對從中學習到東西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同時對中國傳統習俗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充分發揮出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和作用。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幼兒認的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決定了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調動他們的參與興趣,反而會使他們感到無趣,不愿意參與,這就可能導致幼兒對傳統文化敬而遠之。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可以組織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學習傳統文化。例如強調在生活中要遵守秩序、尊老愛幼等,幫助幼兒明白什么叫“禮”、如何守“禮”、為什么要守“禮”等。從生活實際出發,運用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當幼兒完全理解后,便會在生活中從自身做起。
總之,在幼兒教育中引入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提高幼兒的人文素養、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因此,在幼兒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的有機結合,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豐富教學內容,開展生活化教學,充分發揮出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靖茹《幼兒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和應用分析》,《語文課內外》2021年第7期。
[2] 陳雪蓮《淺談中華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的運用》,《家長》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