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中物理涵蓋很多的模型.做好高中物理模型知識講解,提高學生運用物理模型解答習題的意識,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為其物理學習成績提升奠定堅實基礎.本文重點講解了桿繩速度分解模型、衛(wèi)星運行與變軌模型、彈簧模型、碰撞模型,并展示這些模型在解題中的應用.
關(guān)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模型;解題;習題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2-0086-02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簡介:羅金茂(1977.3-),男,福建省上杭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物理模型是對一些情境中物理規(guī)律的抽象與總結(jié),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本質(zhì),而且可給學生解題帶來良好啟發(fā),使其迅速的找到解題突破口,實現(xiàn)高效、正確解題.課堂上為使學生認識到物理模型的重要性,鍛煉其運用物理模型解題的意識與能力,應優(yōu)選精講相關(guān)的物理習題,使學生積累豐富的模型應用經(jīng)驗.
一、桿繩速度分解模型
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解答桿繩速度分解問題時往往找不到正確的角度,導致速度分解出錯.事實上,遇到該類問題可運用桿繩速度分解模型迅速作出判斷.桿繩速度分解模型中與桿、繩連接物體的運動速度是合速度,沿桿、繩以及垂直桿、繩的速度均為分速度.在解題過程中牢牢把握這一關(guān)系,運用幾何以及速度分解法則,能很快的得出正確結(jié)果.課堂上為使學生更好的體會該模型在解題中的應用,可與學生一起分析如下習題,幫助其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桿繩速度分解模型.
高中物理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模型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中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與學生一起分析、推導、總結(jié)常見的物理模型,進一步加深學生印象,使其把握物理模型的推導過程以及相關(guān)結(jié)論的來龍去脈,尤其應注重為學生講解經(jīng)典例題、組織學生開展針對性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在聽課、訓練中不斷的深化對相關(guān)模型的理解,把握運用模型解題的細節(jié),確保其在認識問題時更加深刻,考慮問題時更加全面,實現(xiàn)物理綜合解題能力的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許有強.“模型法”在高中物理力學學習中的使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0(24):55-56.
[2]張啟杰.基于問題解決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學的實踐分析[J].考試周刊,2020(55):133-134.
[3]葉金福.高中物理教學中建構(gòu)物理模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高考,2020(32):20-2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