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逸彤
摘要:從改革開放開始,深圳人通過他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和容納百川的態度,以埋頭苦干的精神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戰略中,深圳是被賦予“高質量發展高地”的使命。深圳擁有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并注重體制與機制的協同并實現政府與市場的相向發力。通過有效在科技創新和教育培訓方面,進行合理的布局,讓深圳可以通過發展新興的經濟形態,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深圳;科技創新;教育
一、引言
韓羽 (2020)指出,黨中央作出興辦經濟特區重大戰略部署的決定,已經有40多年。這些年來,深圳人確實通過他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和容納百川的態度,以埋頭苦干的精神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跡。深圳已經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在2019年8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決策。這數年間,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本論文通過教育與科技創新,探討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由于無論在經濟上或者是文化上,深圳都是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位置。因此,深圳是有著鑄造國家全球性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極核的政治任務。目前,深圳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增強核心引擎功能的引領城市,深圳獨特的發展路徑,使得深圳擁有核心引擎城市高屋建瓴的戰略定位。繼續堅持全球視野博大胸懷的持續開放,堅持統攬全局的改革先行。在這情況下,培育創新引領科技發展,從而產生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就變成深圳的發展核心。
二、深圳的教育發展
何艷紅(2017)指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據此,新華社在2019年的一篇報道中,就明確指出在教育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這就要求我們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深圳在這方面,是做到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首先,深圳把最好的地段拿來建大學,建科學城。根據深圳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處二級調研員馬蓉的介紹,在深圳有兩個知名大學城,一個是深圳大學城,另一個是國際大學園。深圳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高校聚集其中。深圳累計開辦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11.32萬人。在十四五期間,深圳還將籌建5所高校,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儲備難題。
三、深圳的科技發展
深圳也有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發揮深圳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這方面,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深港基金小鎮。錢萬強等于2017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基礎研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進程中,深圳市將基礎研究擺在了重要位置,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根據近期的媒體報道,深圳灣實驗室黨委書記胡曉軍介紹,深圳在基礎研究投入占30%,這個比例其他城市做不到。事實上,中國基礎研究經費一般約占研發總經費的6%,發達國家一般為15%左右,但深圳卻遠高于發達國家的水平。深圳灣實驗室是對標國際科技制高點的新型研發機構,成立僅兩年,致力于生物醫藥領域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落地的“全鏈條”研發。“深圳的創新機制和充分投入,讓科學家可以放心地自由探索。
王曉婷(2015)指出,R&D投入強度與企業盈利能力、企業的市場價值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在這方面,深圳展示出不斷前進的步伐。例如,據媒體報道,在2020年,深圳國際專利申請量2.02萬件,是2015年的1.5倍,連續17年居全國大城市之首。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650家,是5年前的4倍,居全國城市第二。進入世界500強的深圳本土企業,從2012年的3家增至目前的8家。在5G、8K、人工智能、基因測序、3D顯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多個領域,深圳的創新能力處于世界前沿。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
四、結論
一個城市的發展,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因素所制約。例如,在形成城市過程中,稀缺資源的問題,會隨著發展的增速,形成制約的情況。在這方面,深圳擁有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并注重體制與機制的協同并實現政府與市場的相向發力。通過有效在科技創新和教育培訓方面,進行合理的布局,讓深圳可以通過發展新興的經濟形態,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可見的將來,深圳依然可以通過不斷增強核心引擎功能,為提升大灣區整體競爭力作出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羽.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J].中國科技產業,2020(12):22-24.
[2]何艷紅.培養創新型有社會責任感的小公民[J].師道:教研,2017(10):11-12.
[3]新華社.習近平: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J].中國人才,2019(4)
[4]錢萬強,江海燕,墨宏山,等. 基礎研究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地位與挑戰——以深圳為例[J].中國基礎科學,2017,19(01):41-49.
[5]王曉婷.高技術產業r&d投入與企業績效相關性實證研究——來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5(36):32-34,41.
項目資助:本研究由深圳市光明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提供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