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共享經濟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但同時也給稅收管理帶來了挑戰。本文基于共享經濟征稅的必要性,對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比較了各國的稅收管理措施,最終從完善管理體制、建立信息平臺和加強宣傳教育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稅收管理
一、引言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深度調整,共享經濟的熱度在近年來居高不下。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共享經濟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3773 億元,同比增長約2.9%;參與者人數約為8.3 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約為8400 萬人,同比增長約7.7%;平臺企業員工數約631 萬人,同比增長約1.3%。
然而,伴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熱潮,一系列問題也如海浪般層出不窮。其中,在稅收問題上,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為國家提供了充足稅源的同時,也給傳統稅收體系及征管模式帶來了挑戰。因此,在明確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現狀和現行稅收征管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完善現有稅收制度,加強共享經濟稅收治理,才能為共享經濟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促進其有效有序健康發展。
二、共享經濟征稅的必要性
(一)維護稅收公平原則
稅收公平原則是設計和實施稅收制度的重要原則,這一原則要求稅收負擔公平合理地分配于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共享經濟作為一種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持的新型經濟形式,通過商業模式的優化使得供需雙方交易的達成更加快捷高效,但本質上仍與傳統經濟模式下銷售商品、提供應稅勞務或應稅服務沒有區別,相應地也負有納稅義務。這既是對稅收公平原則的貫徹,也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促進傳統經濟與共享經濟協調發展。
(二)防止龐大稅源流失
近年來,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逐步擴大,發展速度穩中有升,2016-2020年,交易規模由14114億元增長到33773億元,2020年市場交易額同比增速達2.9%。可以看出,共享經濟不僅本身創造了巨大的稅源,同時有大量稅源由傳統經濟領域流向共享經濟領域,若不對如此龐大的稅源征稅,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稅收的流失,對國家的財政收入產生影響。
(三)規范共享經濟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共享經濟開始進入深入調整的階段。一方面,平臺的經營行為和理念更加理性,不再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而是更多地關注質量和效率,注重拓展收入來源,提升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另一方面,共享經濟標準化建設積極推進,規范共享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大。共享經濟的征稅條件已日趨成熟,加快稅制結構轉型,完善共享經濟稅收體系,加強共享經濟稅收管理已成為必然趨勢。
三、我國共享經濟稅收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稅制要素不明確
稅制的基本要素包括納稅主體、征稅對象和稅率。第一,納稅主體指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進行稅款繳納行為的一方當事人。共享經濟涉及出行、餐飲、住宿等多個行業,形式多樣,業務復雜,提供服務人員廣泛,同時,其商業模式決定了主體涉及賣家、買家和交易平臺三方,還可能涉及到第三方支付平臺,主體數量眾多,難以明確;第二,征稅對象指稅法規定對什么征稅,是區別不同稅種的重要標志。在共享經濟下,商品與勞務或服務的界限不夠清晰,所得應當劃入哪個稅種也難以明確界定。以共享出行為例,提供服務的司機可能是持有從業許可證的專職司機,也可能是私人;車輛可能是政府許可的出租運營車輛、汽車租賃公司的車輛或共享平臺企業自產車輛,也可能是個人自有的私家車。因此,同一項服務可能涉及不同的形式,而不同形式服務的提供又會涉及到不同的稅種或稅目,例如,滴滴出行業務中,“滴滴出租車”和“滴滴專車”服務依托的是專職司機和專業車輛,而“滴滴順風車”則依托的是私人和私家車,在此情形下,難以劃分獲得的收入屬于有形動產租賃行為還是交通運輸服務,為征稅對象的明確帶來了困難;第三,稅率指對征稅對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額度,不僅是計算稅額的尺度,也是衡量稅負輕重的重要標志。由于共享經濟涉及行業廣泛,即便是同一平臺也可能兼顧交通、現代服務業、租賃等多個行業,各行業的稅率有所差別,且提供的商品、勞務或服務的成本也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供參考,為稅款的征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二)稅收征管難度大
共享經濟依托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能夠通過線上交易實現經營范圍的快速擴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但同時也為傳統的稅收征管帶來了挑戰。傳統經濟形式下,企業一般向其機構所在地或勞務發生地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然而,共享經濟相關的收入往往來自全國各地,同時可能涉及多方主體,無論是共享經濟平臺所在地、勞務實際發生地還是供需雙方所在地,可能都有合理的征稅理由。納稅地點如何確定、一項交易該由誰來征稅、是否存在稅收管轄權的交錯等問題,都會增加稅收征管的難度。
(三)數據獲取漏洞多
不同于傳統經濟的“以票控稅”,共享經濟的便捷性之一就是無紙化——交易活動幾乎都在線上完成,業務信息和財務數據多以電子數據信息的形式存在。這一存儲形式加大了取證難度及人為偽造、篡改和破壞的可能性,為不法人員提供了偷逃稅款的空間。交易活動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無法保證,稅基確定的準確性也易受影響,容易導致稅款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共享經濟從業者規模龐大、構成復雜、地區分散且收入處于動態變化中,在互聯網平臺的支持下,人人都可能是商品或服務的需求者,同時也可能是提供者。眾多的自由職業者、個體經營者缺乏進行稅務登記的意識,部分納稅人甚至有隱藏交易、逃避繳稅的動機,稅務機關很難全面地掌握交易參與者的各項信息。再加上共享經濟下的交易往往具有“單筆金額小、業務數量大”的特點,可利用的漏洞較多,無形中增加了稅收征管的成本和稽查的難度,導致稅收效率下降。
四、共享經濟下稅收管理措施的國際比較
2019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稅收征管論壇發布了一份名為《共享經濟和零工經濟:對平臺銷售商實施有效稅收征管》的報告,報告介紹了各國的稅收管理措施及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對共享經濟參與者進行納稅義務的宣傳、教育及培訓。一些國家通過官方網站宣傳、媒體推廣、與平臺達成合作等方式,出臺了一系列諸如納稅義務指導、相關稅收規定、處罰方式等通知公告,旨在提高納稅遵從度,降低稅收征管難度。
二是簡化稅收程序并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針對復雜多樣的共享經濟業務,一些國家在原有基礎上出臺了一些簡化的稅收政策,通過降低稅率、提高免征額、定額征稅等方式降低稅收政策的復雜性,為納稅人提供程序上的便利。這類政策主要集中在房屋租賃領域,如意大利允許短期房屋岀租人選擇21%的固定所得稅稅率,由支付中介平臺代扣;丹麥則把通過第三方平臺向稅務機關報告房屋收入的免征額從2900歐元提高到了5300歐元。
三是實施源泉扣繳。由于共享經濟交易的完成往往依托于網絡平臺,因此,不少國家實行由平臺代扣代繳預提所得稅的政策,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優勢,也使得稅收征管相對簡便。例如,美國稅收政策規定,參與共享經濟的經營者所獲得的收入采用預估預繳稅款的方式申報納稅,相關的合理成本和費用允許扣除。
五、共享經濟下稅收管理相關建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像“共享經濟”這樣的新興經濟業態未來也將不斷涌現。稅制作為社會經濟環境的產物,應當積極主動地適應這種變化,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調整工作思路,不斷增強靈活性與適應性以及時應對各種挑戰。
(一)完善稅收管理體制,推進稅制改革優化
盡管共享經濟是一種新型商業模式,但究其本質,涉及到的稅制要素結構與傳統經濟相比并未發生改變,征稅對象依然是商品、勞務或服務,只是納稅主體的數量和對象及稅率的選擇有所區別。因此,現有的稅收法律法規大部分能夠覆蓋共享經濟的業務,只是存在一些諸如規定不明確、條則不清晰、依據難界定等問題,導致在稅收執法過程中面臨“無法可依,有法錯依”的情況。因此,除出臺新法之外,還可以根據共享經濟交易業務的特點,在傳統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調整,不斷完善共享經濟的稅制建設。此外,應當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積極推行納稅人識別號等制度,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出適用于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的稅收征管標準,在改革中不斷優化相關制度,嚴格規范的同時大力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
(二)建立數據信息平臺,搭建協同綜合治稅體系
“大數據”時代下,新興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共享經濟,同時也為稅收管理提供了新思路。首先,稅務機關應當與共享經濟平臺開展積極合作,建立協同信息采集機制,實現信息層面的“共享”,確保業務發生時能夠及時實現稅收管控。同時,還可以與社會機構、相關部門、交易參與各方形成聯動,全方位、多角度地監控稅源,實現有效征管,加強稅收監督,逐步實現“以票控稅”向“信息管稅”的轉變。
(三)加強稅收宣傳教育,提高納稅人納稅遵從度
共享經濟相關從業者行業跨度廣、人員繁雜,為稅收管理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不失為一個普及稅收知識、宣傳依法納稅義務的良機。稅務機關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在各大共享經濟平臺中設立一定的稅法知識學習模塊,必要時對共享經濟企業進行培訓,拓展普及范圍,加強宣傳教育。同時積極推行網上稅務登記制度,依托于現行征信體系開展各項稅收業務,多管齊下,多策并行,形成共享經濟輻射效應,從而帶動整個社會提升納稅遵從度,強化納稅意識,為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國家稅收事業高質量發展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R].北京:國家信息中心,2021
[2]張玉明等.共享經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06
[3]黃浩,荊林波.共享經濟的結構、模式與產業影響——基于扎根理論的多案例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9,12
(01):108-123.
[4]趙濤.共享經濟稅收管理的國際比較研究[J].稅務研究,2019(08):77-82.
[5]蔡昌,李艷紅.共享經濟的稅收治理難點與治理方略研究[J].商業會計,2020,(05):4-9.
作者簡介:劉雅楠(1996—),女,內蒙古烏蘭察布人,漢族,碩士研究生,職稱:無,工作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