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英
摘要: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是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體現,各單位要加強對財政工作的領導,要認真研究法律、法規、財經規定,強化法律觀念,提高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和財務風險控制能力,本文探討了新時期事業單位風險管控的重要性,體現在內部財產監管、完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等方面,闡述了風險控制與防范措施。
關鍵詞:風險防控方法;風險防控預警;科學風控機制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主要是指實際財務收支與預期目標不符,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應采取適當措施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只有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才能提高事業單位的服務能力和經營效率。
一、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控制的必要性
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多元化、資金濫用、資本結構不合理的機構面臨的財務風險越來越大,許多機構對財務風險重視不夠,需要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也可以減少經濟損失,實現科學發展的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財務風險分析方面,(1)提高風險意識。內部審計員、執法人員了解風險領域和相關業務活動,以消除風險,及時有效地發現、控制和預防風險,與降低事故風險相關的,(2)完善內部財務管理體系。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好壞直接影響財務管理效益,是實現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方式,必然選擇實施創新的財務管理體系,使監督體系單位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評估和控制機制,(3)達成財務管理目標。有助于節約資金,提高行政部門資金使用效率的風險,最大限度地增加預算資金,促進行政事業管理水平,促進單位健康發展,(4)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鼓勵豐富創新財務管理手段,豐富財務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
二、控制和規避財務風險的重要性
事業單位是政府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往往會造成一些混亂,導致財務風險和機構收入不足,造成經濟效益的損失,必須對資產進行有效監管,確保資產的完整性;此外,還要對資金使用的管理加以限制和控制,確保單位內部資金充足,以維護經濟利益的健康有效運行。
具體而言,相關人員可以充分了解財務風險對新時期事業單位社會價值、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生產經營的影響。財務專業人士在風險防控方面有著廣泛的專業知識,以便更加意識到風險防控的必要性。確保信息的安全性和準確性,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控的主要目標是對事業單位的各項資產進行嚴密、全面的監控,在市場競爭和市場環境趨于持續惡化的現階段,各單位必須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保護信息安全,使職能利益最大化。各機構通過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更清楚地掌握最底層的去向,使財務預算更加準確,更加安全可靠的信息。這樣,現金流量監測可以使公共財務信息更加安全可靠,為公共事業單位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三、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一)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要盡快建立規范的經濟單位分類制度,加快人事制度和醫療衛生制度改革,完善勞動制度,完善醫療保險制度.為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各機構建立了科學的、合理綜合的費用分攤制度,現有的行業預算,增加外商投資預算,財政機構的財政收支和貸款,國有資本報告制度,加強財務風險前后的有效控制。
(二) 謹慎原則的選擇
謹慎原則是會計的基本原則之一,而目前,對于資產和收益,不同會計政策的選擇應該被低估,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折舊通過固定資產的折舊來加速。為了進一步控制和控制機構風險擴散建議修訂財務條例的機構充分運用了應擔保固定資產的會計審慎原則,準備注銷,準備長期支付應收賬款,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修訂的外商投資會計處理辦法。
(三)完善貸款發放制度
首先,需要對建立貸款制度進行可行性研究,確定貸款額度、性質、條件、還款來源、還款期限和資金使用計劃,第二,建立信貸專家認證制度,如有必要,供各界及貸款機構進行認證。第三,建立規范的制度,增加貸款通知透明度,媒體發放貸款的公告。第四,必須明確發放貸款的用途、順序范圍和權限,應當批準大額貸款,領域貸款數額較大,應當報主管部門批準。
(四)適當選擇風險防控方法
機構在防控財務風險時,有兩種選擇:首先,風險規避方法主要是通過分析投資計劃來全面評估項目的財務風險,是風險最低的投資選擇之一。各種風險控制方法主要是各機構通過共同經營、共同經營來控制財務風險,以防范和有效控制財務風險。
(五)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制度
定期分析事業單位財務報表,根據現金流量預算定期編制,警告事業單位現金供應;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基于財務風險的標準績效水平,確定該地區(安全區、預警與危機)快速預警的風險指標體系和風險標志必須通過預防或抑制措施加以控制,以防止與損害有關的風險或技術手段,并逐步建立各項措施,如: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系統,在橫向和縱向比較一系列指標時,建議控制措施,對財務交易的潛在風險進行預警和預測,或許是為了消除財務風險。
(六)提高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要加強對財政工作的領導,各級領導要認真研究法律、法規、財經管理,強化法律觀念,增強財務管理意識.為加強對單位財務工作的領導,快速預警的風險指標體系和風險標志必須通過預防或抑制措施加以控制。
(七)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機制,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
機構應建立適當的機制,識別外部風險,并及時改變外部風險因素.管理人員應注意風險,與外部因素有關的因素,如:(1)經濟狀況、工業政策、政治環境、是否有類似工業,財務和其他經濟因素,社會信用、教育水平和消費者行為。
總之,財務管理是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各種安全風險的原因,不斷提高自身抵御風險和機構的能力,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健康和業務模塊的快速發展,加強財務管控在新時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過程中,要有健全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和快速預警機制。
參考文獻:
[1]孫婕.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應對策略[J].財經界,2020,(15):157-158.
[2]胡瑩瑩.內部控制管理中的財務風險防范策略[J].全國流通經濟,2020,(2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