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麗華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在納稅管理方面更是如此,過去財稅合一的管理模式在今天已經不再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傳統企業內部稅務會計制度也同樣不再具有使用價值。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對企業構建內部稅務會計對納稅管理的重要性進行了研究,并對實現信息化構建目標、加大稅務會計管理力度、優化稅務管理崗位架構、加強專業性人才的培養等一系列措施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企業;納稅管理;稅務會計
經過幾十年的完善和發展,我國現代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已經比較成熟,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而將稅務會計獨立出財務管理體系,則是財務管理工作不斷完善、企業納稅管理不斷收緊的必然產物。傳統財稅合一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現如今納稅管理模式下暴露得一覽無余,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方面必須要盡快提升內部稅務會計建設力度,并推動財稅分離模式的實現,從而確保我國企業納稅管理的有效性。
1.企業構建內部稅務會計對納稅管理的重要意義
第一,能夠有效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稅務會計的質量決定了企業稅務資金工作水平,一般來說,稅務會計需要獨立于財務管理工作之外,才能保證穩定性,但是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在稅務方面有一定的問題,偷稅漏稅的情況比比皆是,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對企業而言這也是一個定時炸彈,一旦偷稅漏稅問題被發現,企業將不得不承擔巨大的法律風險。而盡快提升內部稅務會計建設水平,則能夠提升企業稅務資金繳納核算的質量,保證企業按照義務繳納稅款,在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同時杜絕企業財務風險,可謂是一舉兩得。第二,加強內部稅務會計建設,能夠給現代企業體系構建提供依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以及財務核算水平已經比較可觀,自主性比較高,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行納稅,而國家有關部門則負責根據法律法規收取企業所繳納的稅款。但是在稅務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的今天,財稅合一模式顯然已經不再旅游了星星,只有加強內部稅務會計建設,才能夠解決二者的沖突,確保企業稅務繳納工作的質量。企業方面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法律法規、地方政策等進行稅務籌劃,從而找到最具合理性的納稅方案,以不違法為基礎、盡可能降低稅務費用獲得更多的利潤。
2.構建內部稅務會計,加強企業納稅管理的措施
2.1加大稅務會計管理力度
目前我國的現代化企業發展水平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企業規模和發展速度都得到了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其內部管控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也逐漸暴露出來,使一些企業無法繼續擴大經營規模。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一些企業的會計核算不合理、認識不到稅務會計的重要性,即使了解稅務會計獨立建設的意義,也不愿意將其落實到具體的納稅管理工作中去,這使得企業的長遠經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除此以外,一些中小企業的發展資金比較匱乏、運營數據不夠完善,經營中需要進行核算的數據信息也并不多,因此其管理者往往認為不需要建設內部稅務會計,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構建內部稅務會計、加強企業納稅管理就只能是紙上談兵。另外,黨和政府有關部門也必須要認識到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采取一定的政策引導措施推動稅務會計的獨立,同時做好稅務會計和常規會計工作的普及推廣工作,讓企業根據自己的發展情況選擇適當的稅務會計體系,推動財稅分離模式的發展。而企業的稅務會計也應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的情況下,在保證國家稅務收入的基礎上,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潤。
2.2加強專業性人才的培育
縱觀全球各國現代化企業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稅務會計早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業,與之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模式也比較成熟,然而我國的稅務會計起步比較晚,因此并沒有高等院校開設稅務會計課程,往往將稅務會計與財務管理專業融為一體,這造成了稅務會計專業化人才緊缺的問題,無法為現代戶企業內部稅務工作提供優質人才。正因如此,許多企業即使意識到了促進內部稅務會計獨立的重要性,也只能依然沿用過去的財務稅務管理一體化模式,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型企業當中,這種情況更加常見,最終的工作質量可想而知。從實際經驗來看,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二者的工作依據可謂是截然不同,稅務會計的工作主要依托于稅法進行,而財務會計的工作一般依托于會計準則進行,然而現有的稅務會計崗位都由未經過專業化教育的財務會計擔任,這使得企業內部稅務會計工作質量得不到保障。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今后的發展中各大高校應盡快認識到稅務會計的獨立性,并增設稅務會計專業,重新調整稅務會計專業的課程標準,推動財稅分離的實現。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意識地搭建成熟的內部稅務會計體系,讓內部稅務會計人員能夠有的放矢,達到增強納稅管理標準化程度的效果。專業的稅務會計能夠在企業納稅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確保國家稅收收入的同時,為企業規劃最佳的納稅方案,促使企業與國家的雙贏。
2.3優化稅務管理崗位設定
企業方面需要根據黨和政府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不斷提升稅務管理效果,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行業性質,明確不同稅務會計的責任和管理內容,將稅務管理責任落實到人頭上。另外,在搭建內部稅務會計體系的過程中,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有意識地提升稅務有關崗位的合理性,選聘具有專業教育背景、擁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高素質人才承擔工作責任,從企業內部提升稅務管理效果。
2.4實現信息化構建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稅務會計體系已經比較完善,然而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稅務會計核算就是比較明顯的漏洞,企業的納稅管理也因此無法取得實質性成果,很多稅務管理人員并不能了解稅務管理有關政策,最終的執行效果可想而知。除此之外,一大部分企業并沒能及時開展稅務會計的信息化建設,難以跟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稅務會計工作的最終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為了徹底解決上述問題,企業方面必須要盡快進行信息化建設,利用先進穩定的信息化技術,改變過去內部稅務會計及其納稅管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升二者工作效率的基礎上,提升企業納稅的整體水平。然而進行信息化建設也并非易事,很多企業在進行稅務信息化建設的時候,都面對著信息化建設力度比較低、信息化系統專業性不足的問題,這樣一來即使勉強建成了內部稅務會計系統,也只能是面子工程、不具有實際意義。在今后的發展中,企業方面應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來保證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加強內部稅務會計人員的信息化培養,通過組織在崗工作人員培養、安排參與培訓活動的工作人員進行考核等一系列方式,確保信息化培養的有效性,讓他們能夠掌握信息化系統的使用方法等,使信息化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3.結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當然也就面臨著新的挑戰,而內部稅務會計及納稅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企業的長期發展。信息化建設不到位、專業化人才缺失、稅務會計管理體系不合理等問題,都可能讓企業的納稅管理前功盡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企業方面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上述問題,同時不斷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措施,達到構建內部稅務會計、加強企業納稅管理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永遠.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關系及其協調性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9(01):159-160.
[2]李盼盼.內部控制的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措施分析[J].商訊,2019(11):64+66.
[3]遲丹鳳,韓采宏,孫琳.基于內部控制的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架構[J].中國內部審計,2020(04):91-95.
[4]傅劍鋒.加強稅務系統財務內控管理初探[J].財會學習,2020(24):152-153.
[5]呂文吉.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稅務會計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商訊,2021(01):49-50.
[6]車水美.試論企業資產重組業務過程中的會計處理和納稅籌劃[J].納稅,2021,15(0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