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
摘要:銀行業與我國經濟息息相關,我國銀行業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問題,不良貸款余額逐年增加儼然成為銀行發展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盡管銀行自身不斷改進,不良貸款率還是處在較高水平,嚴重影響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刻不容緩。
關鍵詞:不良貸款;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
一、前言
商不良貸款率決定經濟運行平穩下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它對一個銀行的生存和發展,乃至國家的金融形勢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分析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在當下全球經濟多變的外部環境當中,不良貸款率呈現上升趨勢給銀行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高深深地影響著銀行的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因此,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二、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正在緩慢得到控制,目前較為穩定,但是不良貸款余額一直是處于上升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整體趨勢也可能趨向惡化。
商業銀行經常采用加大放款量起到稀釋作用,將不良貸款稀釋,來達到降低不良貸款率。商業銀行目前比較針對給大型企業或者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放款,但是隨著現在p2p平臺的推廣、花唄的使用等等,小型用戶一般會選擇門檻低的小額貸款方式,從而放棄比較高門檻的銀行貸款,這導致了銀行目前損失了小微客戶,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銀行發展進入瓶頸期,大客戶都開發之后,未來小微客戶是銀行必須發展的對象。這些網上貸款平臺給銀行經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一)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在的問題
(1)不良貸款處置難度高
不良貸款處置有現金清收、以物抵債、呆賬核銷等方法,大型商業銀行在處置不良貸款時成本高昂,核銷時會消耗撥備或者利潤。而處置不良貸款時壓力大,一般貸款核銷后可以按照賬銷案存的原則進行追索,但是這種方法回收比例不高。核銷處置時間跨度長,浪費成本。
不良貸款重組難度高,當前經濟形勢復雜,許多企業具有重組并購實力的可能投資意愿不強烈,銀行通常只能通過再融資的方式延緩風險暴露,而發展不順利的企業就很難恢復財務困難。
(2)大型商業銀行加大力度投資支柱產業,產能過剩
當前,我國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依然相對處于偏高的位置,這表明大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存在問題,不容樂觀。事實上,國內大量的商業銀行在支持產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在2013年之前由于制造業、批發業的發展迅猛,銀行加大放款力度投資這些行業,導致行業產能過剩,供過于求,不良貸款增加。之后幾年銀行采取措降低不良貸款率,縮減該行業的放款比例,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有所降低。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放貸過于集中,一旦產業出現結構性風險,便會對其貸款業務造成連鎖影響。
(二)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在的問題
(1)創新經營理念帶來不良貸款風險
股份制商業銀行追求業績,追求利益,在管理方面不夠重視,銀行之間為搶占市場,放低門檻,例如為中小企業提供高的貸款利率而放低門檻,有些經營不善的中小企業很可能因為高額的貸款本息償還不上,導致不良貸款的產生。在和城市商業銀行相比沒有地域優勢,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發展中以創新的理念吸引顧客,為銀行提高競爭優勢,也帶來風險。
(2)貸款發放集中導致不良貸款集中在珠三角發達地區
不同于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規模相對較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區域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我國較發達的渤海經濟圈、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發放貸款的地區也大多是發達省市,如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作為我國的經濟支柱制造業,在股份制銀行中,發放貸款占比最大的也是制造業。發放貸款較為集中,不利于減輕不良貸款的負擔,也限制了銀行自身的發展。相比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資本受限,地區狹窄,銀行貸款區域集中,給貸款規模帶來影響,不利于銀行分散風險,導致不良貸款多。
(三)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在的問題
(1)貸款集中在發達地區
上文分析,城市商業銀行主要集中在區域內展開業務,而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金融中介機構多、金融體系更完善、企業信用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銀行更愿意在這些地區發放貸款,導致區域性差異,較為貧瘠的地區不良貸款會增加。
(2)市場自由度不夠
城市商業銀行主要以當地政府為主,參與城鄉規劃、城市建設。這樣會導致城市商業銀行會與其他銀行存在不同,可能不能完全以經濟利潤為目的。而且城市商業銀行貸款集中度較高,客戶貸款集中不利于分散風險。
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降低的對策建議
(一)合理分散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把客戶分散化。銀行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在市場利率化改革下,積極開發新的適合用戶的產品。將資產分散化,客戶群體也分散開來,不能單一針對客戶,優化信貸結構。除此之外,由于現階段各種網貸興起,給銀行的貸款業務造成很大沖擊,還有各種零錢通、余額寶這些第三方支付給銀行產業帶來巨大挑戰,銀行應該加快進程拉攏小微客戶,不再局限于大客戶群體。
(二)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
1.完善信貸機制
在內部體系員工管理方面,每個銀行的監督管理機制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對于銀行內部的人員,建立一套責任監督體制,將貸款發放作為考核業績之一,同時要有一套獎懲制度,防止工作人員為了業績而盲目發放貸款,銀行管理層也要做好監督工作。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經營管理機制,做到雇有所值,內部監督,每項業務每個流程都要落實到位,企業文化學習到位,不可急功近利,強化識別控制不良資產處置風險。將借款人調查和貸款審查都一一進行審查,避免出現不良資產。
2.加強風險防控能力
對于近年來,公司類貸款不良率升高,行業不良貸款差異明顯,銀行內部應該加強貸款審核,對于未來企業的放款應該加大審查力度,充分了解企業經營情況、盈利能力、未來發展前景。根據企業情況建立企業信用等級作為參照標準,評估后根據情況發放貸款;在個人信用貸款方面,加強對個人的審查,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制度,監督好信用評分系統,盡量杜絕個人信用貸款逾期或者形成不良貸款,從根源上防止不良貸款產生。
(三)不良資產證券化
隨著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資產證券化越發復雜。相比國內,國外發達國家有比較健全的信用評級體系,而我國還未完善,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信用評級體系,加快完善我國的體系,保障投資者的利益。銀行可以將不良貸款中剝離出未來可預測的穩定的現金流,通過出售等手段為信用增級。同時還可以設置不同的證券組合,分散風險,同時也可以出售不良貸款,降低損失。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應當要加快對于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開展,借助于資本市場,轉移相應的風險。
(四)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我國金融業以銀行業為主導,及時地披露信息,是對債權債務人的負責,盡量避免債務人的主觀道德影響,有利于雙向選擇投資,目前我國還未完善對證券的披露信息,不利于評估,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機制,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國家要對公民公開信息,積極宣傳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識,監管好資本市場,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銀行在公開信息方面有時候為了維護自身形象,會瞞報一些不好的信息,導致信息延遲或者瞞報漏報,這對投資者的選擇會產生錯誤判斷,從而導致投資不成功。國家應該明確規定規范制度,讓企業在格方面做到信息披露及時、透明。
四、結語
不良貸款是現在銀行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銀行應該合理分散風險,貸款投放地區、公司類個人貸款類的貸款發放比例要重新規劃好,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完善信貸機制、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明確責任人;加強風險防控能力,銀行在放貸時要仔細檢查審查各項指標,完善信用評級系統;將不良資產證券化,將不良貸款中次級類和可疑類貸款重組,爭取上調貸款。除此之外,銀行應該做到信息公開、披露及時,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
參考文獻:
[1]黃崢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創新研究[D].浙江大學,2019.
[2]胡茵.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析[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6):41-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