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瑤
摘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作為新興的重點發展行業,受到了國家及各地區政府的關注。該行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政策法規落實力度不足、產業園效果不突出、市場監管機制欠缺等問題,針對問題需要完善政策體系,創新扶持手段;強化政府監管,提升監管效率以及加強園區建設,拓寬公共服務,從而建立科學系統的服務機制。
關鍵詞: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產業園;對策
一、引言
我國人力資源市場近十年間發展迅猛,從而帶動了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以下簡稱“人服行業”)的蓬勃發展,國家及各地政府也相繼制定了各類政策,推動著人服行業的持續拓展,當下的人服行業無論在規模上還是營業收入上都取得了可觀的增速。另外,各地區為了推動人才引進以及更好地實現人才服務,紛紛創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使得人才服務趨于規模化與集中化。然而,盡管各地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支持人服行業的發展,仍然存在一些行業發展的共性問題,亟需分析并解決。
二、人服行業存在問題
(一)政策法規落實力度不足
雖然國家及各省市出臺了推動人服行業的相關政策文件,但是這些法規條例更多地是從宏觀的層面對整個人服行業乃至人力資源市場的建設進行引導和規范,因此,從操作層面上看,存在范圍過大、理念抽象、缺乏落實細節等局限性,不利于落實到各地區的執行層面。另外,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取決于相關的政府部門是否全力推行,以及人服行業的相關企業事業單位是否大力配合,而就目前國家人服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較多地區并未積極響應政策的內容,這無異于減緩了政策落地的步伐。
(二)產業園效用未突顯
我國目前已有合肥、長沙、上海等人服產業園,運營有序的產業園可以為地區人服行業的發展提供極大的助推力,然而很多地區的產業園功效未能很好地發揮。主要體現為,首先,我國產業園發展時間較短,很多地區均是最近三年才籌建產業園,因此還處于累積經驗的摸索階段,未能對人服行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其次,園區的規劃設計往往不夠科學,雖然面積大,占地廣,但空間利用率偏低,入駐的企業較少,造成場地的浪費。再次,產業園并未關注品牌的宣傳與打造,同時,與其他產業園及相關行業的溝通合作較少,這使得產業園未能很好地發揮其集聚與輻射的功效。由此可見,現有產業園需要細致規劃今后業務模塊和建設目標,從而激發園區應有的效用。
(三)市場監管機制欠缺
人服行業的健康發展建立在人力資源市場合理運行的基礎之上,因此,能否科學且合理地監管市場,是規范人服行業發展秩序的關鍵要素。當下,隨著國家對人服行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眾多人服公司紛紛成立,想要在這個新興的服務行業中占領市場、有所作為。然而人服市場的擴張必然存在諸多隱患,例如近期屢屢曝光的“黑中介”,既為人服行業的安全性敲響了警鐘,也為市場監管的力度提出了要求。
近幾年,很多地區響應地方政策的要求,在強化人服行業市場監管方面付諸了努力。但是,總體監管的全面性、及時性與周期性依然需要加強,尤其是對于各類組織進入市場的門檻審核,以及退出市場的監管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因此,需要在各個監管環節完善相應的手續與措施。
三、發展人服行業對策建議
(一)完善政策體系,創新扶持手段
為人服行業創造一個完整且健全的政策環境,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根基。各地區政府可以從財政支持與人才培養兩個方面為人服行業的發展提供助力。首先,從財政支持層面,加大各地市對中小型人服機構的財政投入,不光要扶持公共人才服務機構,也需要對民營機構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其次,從人才培養層面,人才培養一直是人服行業需要大力關注和提升的模塊。由于當前人服行業從業人員素質稂莠不齊,從業門檻較低,導致人才服務呈現水平上的參差不齊,以及流程上的規范欠缺,因此,各地市也需要積極規劃人服行業的人力資源培養政策,并加強落實力度。
(二)強化政府監管,提升監管效率
我國人才市場發展至今已經成為頗具規模的市場體系,為保障人力資源市場健康、科學地發展,除了需要提供市場服務的各類中介機構遵法守法,維護秩序之外,政府的監管質量同樣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政府需要加強階段性監管手段。首先,進行年度監管報告的公示。各地政府可以積極創新監管結果的呈現方式,選擇使用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報告的形式展現監管的結果與反思,這將為后續各人服機構開展信用評級、榮譽評定等環節提供有力的依據。其次,加強對守信機構的激勵力度。對于誠信企業,監管部門應加大對其守信行為以及典型事跡的宣傳與獎勵;對于失信企業,相關部門也應采取對應的處罰措施,給予其警告以及修正調整的機會
(三)加強園區建設,拓寬公共服務
人服產業園的良好發展能夠為初創企業的孵化、人服機構的集聚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條件。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改善。一是明確人服產業園的發展目標,該目標需要與地區規劃目標相吻合,例如有的地區注重人才強省,有些則強調積極促進就業。產業園應根據所在地的戰略規劃及時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二是科學布局園區各項功能,加強對企業服務的全面性和便捷性,根據各地市的人才需求規劃其中的相關布局。
參考文獻:
[1]李雅菲,王全綱,許澤萍,李晶.人力資源服務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機制模型——以常州市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20,{4}(02):76-78.
[2]姜紅艷.新業態下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與發展[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0,10(08):29-31.
[3]吳帥.“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創新與發展[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7,{4}(03):14-16.
[4]田永坡.勞動力市場和產業環境變革下的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對策[J].理論導刊,2016,{4}(06):75-77+88.
科研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背景下安徽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對策研究”(編號:SK2020A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