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農村電商高速發展,成為脫貧攻堅的“新引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電商發展注入巨大活力,以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為例,首先梳理了該地區農村電商發展的優勢;其次,通過實地調研,了解該地區農村電商發展現狀,歸納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激發內生動力、組建電商專業人才隊伍、搭建農村電商產業鏈、完善物流設施體系”四個方面,提出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以供相似村莊參考使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電商發展
1.上饒市廣信區電商發展的有利條件
1.1電商發展有政策
上饒市大力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制定《上饒市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土地、稅收、資金、人才培訓、物流配送等對電子商務進行扶持,并明確落實到相關部門單位;同時,郵政管理局與市財政局、市商務局聯合印發《2019年全市電商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安排5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支持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多項硬核政策的推進,助力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
1.2電商發展有基礎
首先,基礎設施覆蓋范圍廣。近年來,政府加大對公共設施特別是道路及通信的投入和支持,極大便利了當地村民的生活和出行。其次,農產品優質有特色,早梨、烏豬等農產品質量上乘、遠近聞名。同時,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當地已經初步形成了融鄉味、鄉趣、鄉俗于一體的特色風情旅游項目集合體,成為廣信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3電商發展有支撐
廣信區電商產業園獲批“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同時打造了“蝶景園”和“美的印象”兩個郵政社區新零售服務站,將居民日常消費品和“饒品網上行”農產品放置在服務站進行銷售,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
1.4電商發展有示范
1.應家紅糖。應家鄉吉安村,是一個只有296戶人家的小村莊,在這個小鄉村里,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電商達人——“郵樂購”電商服務站站主何世官,他一手創辦了應家紅糖電商品牌,從此,應家紅糖從贛東北的小山村,走進了互聯網的大世界,年銷售量不斷遞增。
2.寇子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一位因為熱愛自己的家鄉,辭掉城市行政總廚工作,回鄉創業的電商人寇志凌,依靠微店售賣酒糟魚起步,自制研發加工多種農產品,后通過郵樂購,業務得到進一步發展,如今產品行銷國內外,遍及越南、印尼、英國、緬甸等地。
2.上饒市廣信區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2.1電商專業人才短缺
1.村內電商人才匱乏。廣信區曾大力投入資金開展電商培訓,但是效果欠佳。究其原因,現如今留守農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存在自身文化知識水平較低,電腦技術水平較差,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弱,創新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即使是村干部,也難以很好地運用電腦網絡、信息化手段獨立實現電商運營。
2.村外人才流通不暢。雖有許多具備扎實電商基礎的年輕人,但因他們不看好農村以及農產品的發展,大都選擇去大城市闖蕩,而不愿回鄉置業,致使輸入農村的電商專業人才缺口大。
2.2農產品上行存在短板
1.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產品具有特殊性,容易受到季節和自然環境的客觀因素影響,以及農民的不同種植管理方式的主觀因素影響,導致即使是同一產品在不同區域也會出現不同質的情況,且因農產品缺少質量和標準化的認證體系,無法進行標準化生產,無法獲得客觀標準評價,從而制約了整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
2.農產品規模化生產難度高。特色農產品供不應求是制約其電商發展的重要原因。因電商具有開放性特點,一旦打開銷路,訂單量將成倍增長;同時,由于購買對象直接是最終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發貨速度有要求,導致縮短了產品的生產周期,產量短板問題愈發明顯。
3.農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大多數農產品因品類相同,且在進入市場時并沒有創建品牌,打造自身特色,顧客粘性不高,導致銷量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現價格戰,損害農民利益。
4.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絕大部分農產品不耐儲、易變質,要想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大多數只能把產品油脂化、腌制化,而這又與現代人養生理念沖突,導致銷量差、易積壓、利潤低,打擊農民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積極性。
2.3物流基礎設施有待鋪開
目前,廣信區雖然建立了規模較大,設施配備較齊全的“村郵樂購.農村e郵”電商服務站,但是鄉村快遞物流配送慢、一天內沒有快遞員現象仍普遍存在,導致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難度大,削弱了村民使用電商平臺的積極性。
3.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建議
3.1激發內生動力,打通電商發展“第一公里”
發展農村電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思想上打破固有的思考模式,激活農戶的發展意識,激發其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只有詳細耐心向農戶介紹電商對農業生產、對生活富裕、對鄉村振興的意義,才能推動電商真正走進農村,推動農產品走向市場。
1.注重示范引領。鼓勵當地電商企業家代表拍攝電商微視頻宣傳片,講述他們的電商創業故事,吸引更多村民加入電商致富領域,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氛圍。
2.開展實地幫扶。與各高校、企業開展村校、村企合作,開發電商實地體驗、講座宣傳、建立“一對一”項目產品幫扶等活動,引導廣大村民積極投身于農村電商發展浪潮中。
3.2組建電商專業人才隊伍,為電商發展保駕護航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依靠專業化人才,農村電商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1.鼓勵輸入。政府通過頂層設計,制定電商專業人才引進的專項激勵政策,通過資金支持、技術扶持、優惠政策、配套服務、項目指導等鼓勵大學畢業生回鄉置業、吸引廣大外出青年返鄉創業。
2.先進示范。發揮鄉鎮干部、村級干部、先進分子的帶頭作用。重點加強對這部分人群的培訓,使干部具有電商致富意識和電商運營能力,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
3.優化服務。政府充分依托各大電商巨頭的培訓資源,開發“線下-線上-咨詢”的網店培訓模式,分期分批對當地村民、涉農企業、工作人員等進行電商實際操作的業務培訓,滿足不同村民對電商的多樣化需求。
3.3搭建農村電商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建立農產品標準體系、實現農產品規模化運作、提升農產品質量、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不僅是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意。
1.合作互助。建立農戶集體生產合作社,對每年的農作物種植種類及產量做出統一計劃和任務分配,對每年生產銷售利潤給予相應紅利,鼓勵村民加入到生產合作社中,避免分散化種植。
2.適度規模化。通過規模化生產,可以解決特色農產品供不應求的短板問題。建議由政府主導,推廣“龍頭企業+示范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發揮其聚集、擴散、輻射的作用,從而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增產。
3.需求導向。農村電商應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注重質量,綠色生產、建立質量評估及質量追溯體系,讓消費者放心所購買的農產品。
4.構建標準。標準化是品牌化的前提,農產品在實現標準化過程中,由于自然生產過程難以人為控制,因此,可以從選購種子種苗、種植生產環境、使用生產資料、管理生產流程、檢驗檢測等前期過程的標準體系構建著手,進一步構建起農產品加工、分揀、包裝、運輸、評價等后期標準體系,真正實現保質保優。
5.打造品牌。從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升級的戰略高度謀劃農產品品牌的打造。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優勢特點,培育壯大上饒廣信區油茶、毛竹、蜂蜜、茶葉、蔬菜、水果等主導產業,通過講述農產品的來源故事,將農民的產品成果宣傳推廣出去,打造特色品牌,強化顧客的信任度,使顧客購買行為可持續化,并積極探索建立價值鏈上每一個成員的協同機制與價值聯結機制,保障村民的利益。
3.4完善物流設施體系,夯實電商發展基礎
物流運輸是農村電商發展的痛點,發展農村電商,必須完善物流設施。
農村電商物流基礎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多方協作構建。既需要解決導致物流滯后的制度供給問題,也需要解決物流完善的技術層面問題。
目前,雖然農村電商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發展潛力巨大,只要堅持新發展理念,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就一定能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助力。
參考文獻:
[1]張妍.農村市場 基于電商平臺的農產品物流服務和銷售模式選擇[J].商業經濟研究,2021(05):139-141.
[2]吳建軍.我國農村電商標準化現狀及其發展體系架構[J].商業經濟研究,2020(23):136-139.
[3]黃浩鋒.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研究[J].核農學報,2021,35(01):254.
作者簡介:雷文珺(1991.6-),女,漢族,江西南昌,講師,研究生,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工商企業管理。